定位 运营效率 取舍 协调
《定位》中所说的“把观念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观念,以达到你所希望的境地。”是为了影响消费者被信息潮水所冲击的大脑,给商品确立一个简单明确的信息,占据心智。这样的定位策略偏重于广告战略,当然也可以做为创业之初的选择方法论。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则更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把定位扩充为一系列的运营活动的总和,更深刻地解释了什么是战略。
战略定位有三个来源:一是基于品类的定位,服务于庞大顾客群的一小部分需求。二是基于需求的定位,服务于小众顾客群的多项需求。三是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服务于特殊范围的顾客需求。这和《定位》书中所讲的基本相符,就是在顾客的头脑中建立一个形象,让顾客在有相应的需求时第一时间想起你。
现代的公众号\新媒体是最能体现定位战略的,人们越来越明白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泛泛而谈不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客户。所以,战略就是取舍。很多竞争行为是不相容中的。在某个领域的获得就意味着在另一个领域的损失。但是企业很容易有冲动去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看着可以获得收入的客户而不去争取,实在是有违人性。可惜人们总是高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不过,商家的定位是自己想得到的,能不能真正在消费者的头脑中树立起这个定位,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而更需要企业的所有运营活动的相互配合。企业的资源\运营\人力等活动之间如果能相辅相成,彼此强化,就会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企业和人一样,畸形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各部分要形成合力才可以塑造出完美。
每个企业的不同就使得他们各有特色,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东施效颦的只会留下笑名,但凤姐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她的自由。
但是,战略的前提不是定位准确,而是运营效益先要达到生产率的边界。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任何战略都难以发挥其效用。
不过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很难基业长青的原因。优秀的企业是让其全部运营与定位相配合且达到了完美的协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不连续性,企业很难主动从自身的最佳状态进行调整,那相当于在神功是否成立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去决心“欲练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