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巴菲特丨股神从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了什么
张潇雨
04-30
【加餐】巴菲特丨股神从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了什么
12:25 5.82MB
丨音频转述师:徐惟杰丨
这期专栏开始我们进入全年最后一个模块的学习——巴菲特。
在写作巴菲特这个专题之前,我面临的挑战和写作腾讯、阿里、Elon Musk等等这些专题的时候一样——这些公司和人物已经被太多媒体、作家、分析师们写了无数遍,而我们的案例课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切入,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所以,在经过一番琢磨之后,我决定从下面这两个切入点来说说巴菲特:
第一,巴菲特能够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也是最著名的投资者,到底是因为什么,有哪些我们常人不知道的秘诀?
第二,对于巴菲特这个人,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以及不应该学习什么?
就像之前讲述Elon Musk一样,我也希望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来阅读我们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相信这样,你就会对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人生有一些新的理解。
丨巴菲特的老师——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要想说清楚巴菲特成为“股神”的真正奥秘,肯定要从他的老师、也是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讲起。
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我们已经不用再赘述,在无数场合,巴菲特都称格雷厄姆是自己一生的老师,也是在投资方面影响自己最大的人。所以想要了解巴菲特,吃透格雷厄姆的思想非常重要。
格雷厄姆,1894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91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等到1934年,也就是40岁的时候,他写出了那本著名的《证券分析》,自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股票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到了十五年后的1949年,也就是他55岁的时候,他写出了更著名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由于被巴菲特反复推荐,所以也是金融领域最畅销和被人们熟知的书之一。
不过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件事。当我们说格雷厄姆对巴菲特影响很大的时候,我们说的并不是乔布斯和扎克伯格对当今创业者影响很大的那种影响。
因为格雷厄姆并不是巴菲特的精神导师,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巴菲特有着非常多交集的一个人。实际上两个人曾经一起紧密地工作过,友谊和师徒之情超过了25年,在格雷厄姆退休之后,两人的家庭还常常一起度假。
所以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是非常全面和真切的。
巴菲特第一次知道格雷厄姆正是通过《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1949年,一个是55岁的华尔街殿堂级的人物,一个是25岁风华正茂,在投资上开始崭露头角的年轻才俊。当时巴菲特看到这本书就被迷住了,他立刻决定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因为格雷厄姆在那儿开设了课程。
而且,当时巴菲特了解到,格雷厄姆是一家叫GEICO的公司的董事长,这是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之一。他之前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于是直接跳上火车去了GEICO的华盛顿总部,还碰巧和他们的财务副总裁聊了好久——因为他介绍自己是格雷厄姆的学生。
回纽约以后,巴菲特就开始用自己攒的为数不多的钱买GEICO的股票——当然,后来GEICO这家公司在巴菲特的传奇投资生涯里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不过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总之可以说,年轻的巴菲特对格雷厄姆就是两个字:崇拜。
后来,巴菲特毕业之后和格雷厄姆说,可以不要钱去他的公司干活,但是被格老婉拒了。之后的两年多,巴菲特不厌其烦地给格雷厄姆写信,请求一个能为他工作的机会,两年之后这个愿望才成真。于是两个人也开始了他们既像师徒,又如挚友般的接近30年的情谊。
丨格雷厄姆的三大投资理念
我们来看看,格雷厄姆所倡导的投资理念,也是在早期影响巴菲特最大的一组理念到底是什么。
1.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就是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一个工具,所以你买了1股苹果的股票,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小部分的苹果公司,所以对一只股票未来前景的预期,就应该是对这家公司前景的预期,而不是什么别的。
如今这个道理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不过仍然有很多人并不这么看这个问题。
比如你会看到,很多人在某个公司出了什么消息,或者国家出了某种政策之后,就集中炒一波短线,或者是按照所谓技术分析派的观点,每天研究各种股票K线图走势等等,实际上他们的理念就不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说这些观点就一定是错的,但在那么久之前,格雷厄姆提出了这个“价值投资”理念体系的基石,是非常伟大的。
2. “市场先生”(Mr. Market)
“市场先生”是格雷厄姆做的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指的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交易的市场,或者直接说是整个股票市场也可以。后来巴菲特也提过很多次这个概念,大概是这么描述的:
“有这样一位市场先生,他每天来敲你的门,风雨无阻。他会对你手中的东西报个买价,对他手里的东西报个卖价。不过要注意,这位先生是很情绪化的,他报的价有时候很高,有时又低得离谱。如果你不理他,不要紧,他也不生气,明天再来敲你的门,给你一个新的报价。买卖的决定权完全在你,他只干两件事:报价,然后等你回答Yes或者No。”
这个比喻虽然简单,但是道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真理。
首先,市场先生是“情绪化”的这个比喻,说明每天市场上在交易的各种股票和资产,它的价格未必是准确的,或者也可以说,价格每天都是波动的。
这个时候,实际上你作为投资者,面对这种波动以及各种出现在你面前的价格,就要作出自己的判断了。所以一个优秀的投资者会怎么做呢?肯定是市场先生给出的价格你觉得很合理的时候,你才会和他进行交易,如果他给出的价格非常荒谬离谱,你就应该远离他,等待一个好机会再说。
这个比喻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帮助人们认清楚了市场波动的本质,以及价格与价值错位的时候出现的投资机会。
它还鼓励人们进行独立思考,化被动为主动,不要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这些理念如今看都是非常宝贵的。
另外,我们还要回到历史中去,还原当时格雷厄姆提出这些理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实际上,美国证券市场也就是200年左右的历史,和美国建国史差得不多。纽交所是1811年成立,最早交易的主要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券,后来开始有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大发展,美国有很多铁路公司开始上市,股票开始成为了华尔街的主角。
这个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当时华尔街有很多资本家专门就是搞股市操纵的,价格操纵、贿赂法官等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小投资者要不就是跟风炒作,要不就是被人鱼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开始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了。你可能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过很多次的福特T型车,正是1908年推出的。所以从这个时段到1929年,美国经济和股市空前繁荣,自由贸易开始扩大,各种发明技术层出不穷,也涌现了各种大公司,甚至国际资本都开始流入。
从1925年到1929年之前,股市几乎翻倍,于是数百万普通人也争相购买股票,最火的就是汽车股和无线电股。不知道这种局面是不是听起来也很熟悉。
当然有些同学可能在想,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1929年之前呢?因为那一年发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股灾,整个市场完全崩溃,之后花了很多年才慢慢缓过来。
而1929年,正是格雷厄姆35岁当打之年的时候,所以当他提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以及“市场先生”这些理念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经历了美国股市最疯狂的时代,也经历了几个周期的起起落落,和大大小小的几次股灾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金融机构,尤其是很多普通人,都因为炒股丧失了很多财富,人生相当悲惨,所以这两个理念在当时不只是发财致富的秘诀,甚至可以说是治病救人了。
3.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安全边际”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格雷厄姆那本经典的《证券分析》里。原文的定义是股票现在的价格与它最低的内在价值之间的折扣。
这里我们就不文绉绉地进行分析了。我采用巴菲特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来说明安全边际这件事,他说:如果我们现在造一座桥,需要通行一辆10000磅的大卡车。那么我们在设计这座桥的承重的时候,把它设计成15000磅要比设计成10001磅要好得多。这个多余的5000磅就是我们留出来的“安全边际”。
而用在股票投资上,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大家时常说的那句“用四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
这里你可能想说,市场是不是傻啊,为什么要把一块钱的东西卖四毛钱呢?
这就联系到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市场先生”那个概念——实际上那个概念说的就是,市场每天的报价未必是理智的,所以你要去发现价格和价值的不匹配,然后再做投资。
换个角度说,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安全边际的概念。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值1块钱,那么市场由于未必理智,所以可能很长时间都认为它只值8毛钱,如果你之前用1块钱或者9毛钱去买,那么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处在一种账面上赔钱的状态,这是非常容易影响你的心态的。而如果你投资之前就打了足够的折扣,那么你持有这项投资的整个过程中,心态也会轻松很多,于是更有可能从容地等到市场给它标价1块5的时候。这就是“安全边际”的意义。
这三个理念,可以说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体系的三个基石般的理念,它们对年轻的巴菲特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过我们讲了很多理论,还应该更多地代入实际的案例去学习。所以在下一节课里,我们就看看巴菲特到底是怎么按照这些理念来投资的。
张潇雨
这就是这节课的内容了。听完格雷厄姆的这三个理念,你可以对照着分析一下身边的投资行为,思考一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下节课见。
最后,我想提醒你一件事:
明天,也就是5月1号开始,咱们课程最新的文章发布时间统一改在零点了,这样做的原因是,得到App即将发布一个新版本,新版本的具体发布时间以得到首页的提示为准。在新版本里,“今日学习”页面会发生一些改变,到时候,你可以自定义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为了配合这个新功能的实现,咱们的课程更新时间也做了相应调整。相信,这个变化会帮你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为你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毕业论文:
专栏已经接近尾声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想要的收获。结束之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终极作业——毕业论文。
主题:请你从商业案例的角度,分析一家专栏里没讲过的公司
要求:
字数不多于3000字
5.13日之前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到邮箱:zhangxiaoyu@luojilab.com
参考资料:
备选公司(非必选,可自拟):英伟达,Lululemon,Zara,Warby Parker,周黑鸭
分析时,有这几个方面你可以参考(可以只就其中一两点分析,不需要全部覆盖):
这家公司的早期创业历程:它是怎么起来的?
公司发展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和转型?
这家公司犯过什么错误?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利润主要来源于哪些业务?
最近一两年左右,这家公司有哪些关键决策?是否有背后的商业逻辑支撑?
在你看来,这家公司未来会怎么样?你看好或不看好的原因是什么?
最终,我们会选出5篇优秀论文,这5篇优秀论文的创作者将成为《商业经典案例课》的优秀毕业生。
优秀毕业生将在专栏结业时得到我们为你准备的特别惊喜。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