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2周去了珠海,感觉除了老家和广州,很久没有去其他城市瞎逛过了,很想写点东西,但是都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想一想,4月21日,去年的今天,是呆在云南的最后一天,拿着改签的机票,急匆匆的跑回来的一天。
转眼,就一年过去了。看着身边一个个也去了云南,回来后带着些许那时的兴奋。
只是,自己在广州这个大都市呆久了,好像,变得没多大感觉似的。
记得第一次去珠海,已经是小学的时候,记忆中,只有呆在面朝大海的工地闲逛、被门夹过手指,知道了茶具掺杂水泥能够洗得更干净。。。这些至今想起仍忍俊不禁的场景。
一路上,轻松,也惬意,想起,已很久没有出外旅游了,心情也放开了许多。
一排排五线谱般的电线众横交错地排布在高速公路之上,数完一个个标牌的路口,2个多小时,就到了,那个曾几次做为通关澳门的,没有正视过的中转站,珠海。
公交站边,依然是那一排圆圈的候车座。
去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回味大学毕业后的点滴回忆;
去了圆明新园,慰藉从未到过的北京古迹;
但总感觉,最接地气的,还是能够跟那群朋友喝完一打打啤酒,把他们灌醉之后,扶着他们回住的地方聊天的痛快感,因为很多时候醉了,反而更清醒了些。
每个城市的那些人,都会有那个城市的特征,可,来过多次后,却没有一丝的陌生,反而觉得这一座海滨之城让我倍感亲切。
说过,要去惠州,要去深圳,要去大理,而去过的城市多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陌生感,反而,萌生出四海为家的念头。
儿时对外面的世界,第一印象就是不会搭车,不会看路,也不敢出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会有多大,多精彩,现在,呆在一个地方有段时间了就会按耐不住地出外走走。
城市的背影,往往很让人心动,但最令人痴迷的,莫过于为探索而走过的境地,当然,安全第一。
有很多人,一生起起落落,仿佛,这样一个人,年轻时,短短几年,就演完几部电视剧的剧情。
也有一些人,出生后的那二十几年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上学在村里,工作也在11路公交20分钟能到的地方,仿佛未曾看到过十里之外的树叶。
人生观的朝向,无关对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人,喜欢甜的;
有人,喜欢辣的;
肯定也会有人,喜欢清淡的。
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老D,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想要从事啥子职业。
兴趣上除了小说、游戏,暂时想不到什么能让自己感兴趣而又能谋以生存的技能。
仔细想想,这样的老D,不也跟自己相似么?不温不火,不缓不慢,总觉得什么都有,可又觉得缺少点什么,最明显的或许就是缺少人们所说的对生活的激情与对人际关系的热情。
就像,微博兴盛那时,却不见自己发过多少篇杂文,反而迷恋上微信;
微信火了,却宁愿呆在这老旧的像是快被遗弃的博客上乱码字;
对于那些自觉自己见多大世面、富有个性的人,会觉得这类人貌似冷漠了些,也没味道了些,可自己明明还是会轻易就感受到他人曾经给予的温暖,与说这话时的冷漠。
应该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不刻意”,知道,该来的,总会来。强扭的瓜不甜。
待人友善是修养,而独来独往却是性格。两者,共存也可无矛盾。
这样的人,追求的,更多的是面朝大海,脚踏实地的安心。
看起来,平淡了,是好的,可对于年轻人是不太好的,太安逸了。
而,这样一类人真正所期望的,莫过于顾城的《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窗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顾城《门前》
可能,真得等到某一天,我们看到门前洒脱的阳光,看了一眼十里之外的树叶,然后,离开了这个地方,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依旧不温不火,不喜不悲,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如天边的一朵云,在那,不阻碍飞机的旅程,可也不至于了无痕迹,看过了许多风景,这样,就很美好。
by:啊左~(转载请表明原文出处,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