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岁多的小儿语言发育到了敏感区,过后不忘,记忆力超强,能够清晰流利地重述刚刚听到的单词、短句和短句。我正思量着是时候给小儿开个英语小灶了,今天早晨在得到APP《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上恰好听到了Dr.魏关于“孩子学有外语,多大最合适?”的音频,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着手这件事了。
Dr.魏在音频中正本清源了两个事情:孩子学外语,“晚”一点不如“早”一点,“背”出来不如“玩”出来。
其实,从小儿出生,我就在思考小儿学外语的时间,我迟迟没有教小儿学说外语,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儿外语与母语一起学习,我怕他混淆了两者,最后外语与母语说成了四不像;二是虽然自己英语过了六级,但纯属是哑巴式英语,心中隐隐担忧,自己中国式的外语口语会误导小儿地道纯正英语的学习。
Dr.魏这篇音频打消了我这种顾虑,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小孩子从小同时学习双语的话,两种语言在他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两种语言可以在区域中间来回自如地跳转,互相不会干扰。Dr.魏在这里举了一个他女儿学习英文的列子。Dr.魏一次带女儿去外国朋友家里玩,她给外国小朋友说英文,虽然她说的不多,但是也会用她有限的词汇说:“car,car,I want car ”,就是说想要玩那个汽车玩具,两个人用英语交流,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到了吃饭的点,Dr.魏对他们用英语说:Let’s go eat。”就是说我们去吃饭吧,结果她立刻用中文对他说,“爸爸,我还要再玩会儿。”因此,外语可以早学,不存在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宝宝语言的习得是被他的环境所塑造的,环境每天都给了他大量语言类刺激,他大脑的语言中枢被这些刺激所塑造。
网上一个妈妈分享了他教儿子学英文的一个事列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个观点。她说,从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她就开始用英文歌曲做胎教,孩子在一岁开口前,她尽量在跟孩子说话时使用标准的英语口语短语;自己每天也坚持一个小时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她从不逼迫孩子学英文和看书,只是准备好一堆素材摆在那里,神奇的是,孩子每次都兴致盎然地去跟着妈妈学英文和主动翻阅儿童绘本。因此,身教大于言传。
那对于我这种跛脚英语妈妈,如何着手小儿的外语教育呢?是采取粗暴式教养,直接把孩子送去了外语班,轮番接受英语单词的狂轰乱炸,还是精细式教养,重启自己,死磕英语,为孩子提供侵入式学习外语呢?
答案显而易见。育儿也是育己。首先重塑自己。对于我这种拙劣的英语使用者,应重新启动自己,从吃饭、睡觉、水果、蔬菜等日常事物中学习简单的英文表达,利用扇贝等app,每日坚持10个单词,5个句子,校准自己的发音,精进自己的英语水平。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启蒙外语,每天坚持教给小儿五个单词,2个句子,比如早晨起床后,可以以“good moring”这种方式问早安,在公园中遇到狗狗,可以告诉儿子“dog”的单词,晚上睡觉时以“Good night" 结束一天的疲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变着花样教给孩子,多用英语互动,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让小儿开心玩耍,快乐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