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时间七年,时间不长,也只经历过一轮从熊到牛再转熊的过程,期间起起伏伏,有赚有亏,总体还是亏的。经历了从技术到趋势、主题投资,再到基本面投资,又回到主题投资,再又到基本面,现在基本确定要价值投资。
当时作为初入股市的菜鸟,也是信奉技术的,研究各种K线图,自己也总结了各种技术模型,事后看都很容易,但深处其中时根本不是那回事,技术怎么失灵了。现在想想,所谓的技术都是基于历史的统计对未来趋势做出的判断,历史走势受到太多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会在未来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股价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未来还可能出现哪些新的影响因素,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那么依据过去历史来做出的推断和预测,是多么的不靠谱啊。但不是说技术分析没用,可能是自己掌握不好,不适合自己。
后来看到题材股容易赚钱,尤其是在熊市环境下,很多时候都是题材股表现。于是自己开始钻研主题投资,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有的赚钱,有的亏钱,还总结出一个模型:首次出现的主题,找小市值公司,最好业绩还比较差,越早抢入越好,持有到出现放量大阴线。后面也参与了很多次这类主题投资,大部分能敏锐发现主题出来,并很早就能介入,但很难真的把握住这类股票,有时能赚到,如自贸区概念曾经抓到连续三个涨停板,有时会亏掉,但总体上依然是亏多转少,有时候节奏没有把握好,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连续踩错节奏、每一次都亏损。主题投资看起来很美,短时间就是翻倍甚至几倍的利润,但很多都是刀口添血,背后是游资的接力和博傻游戏,一不小心就会被弄的遍体鳞伤,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后来也渐渐放弃了。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尝试,觉得还是要做基于基本面分析的理性投资。2014年中,恰巧当时几位对股票感兴趣的朋友都是没有赚到钱,在讨论怎么做才能赚钱,于是大家畅谈几次后,觉得应该要理性投资,为了更好地实践,大家都组成一个小的基金,各自投点钱,然后一起研究,一起决策。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还起草了章程、签了协议,明确分工和具体的投资流程。接着大家一起梳理了行业,分别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医疗、tmt、智能制造,方向都是很好的,也筛选出很多股票。也研究了券商保险,以及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大家都很认真,找资料,写报告,讨论报告,制定操作计划,执行计划,起初都还不错,也赚到一些钱。但过程中也暴露出大家理念不一致,导致经常出现分歧,因为当时没有绝对的权威,于是用投票来决定,表面可能挺好,但实际都成了妥协的产物,很多时候往往大家一起的决定反而是错的。但由于当时是牛市,基本都是赚钱,只是多赚少赚而已,大家就这样协作还行。
到了2015年5月,我们的小基金也赚了不少钱,也隐约感受到了风险。但大家判断牛市没有结束,现在各方都还在鼓励入市,并没有压制,根据以往经验,等到打压时还继续上涨的时候,牛市差不多结束。这里也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以为能通过历史来判断未来。结果后面股灾来了,短短一个礼拜,就抹去一半利润,当时不忍心撤离,结果又等了一周,利润只剩下不到20%,此时原来积累的矛盾爆发了,大家决定散伙。现在回想一下,当初不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大家理念的差异,一开始也没有形成一套大家认同的投资体系。尽管如此,在那一年里还是得到较大的锻炼,包括研究、讨论、操作计划、总结分析等等。
于是后面又开始自己琢磨,独立炒股。由于后面基本都是熊市,基本上没有啥大机会,然而自己太过自信,从2015年7月还继续操作,一直到2017年初,中间经历了几轮股灾,包括熔断,而且期间也因为无法克服贪婪,又去操作题材股,看技术图形,大部分时候都是亏了,今年初把资金全部撤出,只保留很少的一点放在账户当做侦察兵。
最近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蓝筹股表现很好,但一些优质的成长股也不断创出新高。自己有了新的思考,不能炒股了,要转到投资上来,而且必须是价值投资。老是去研究这个,分析那个,否则天天很忙,效果不好。对于如何做呢?我的投资心经是“等与守”。
何谓“等”呢?当然是等待机会来临。首先是要理解什么情况下才有机会,那必须明白公司的机会点或者说价值点,一说到这个价值,就众说纷纭,这个很难准确量化,只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何尽量判断准确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熟悉它,而且越来越熟悉它,所以我们要聚焦,不仅仅是聚焦行业,更要聚焦细分领域,聚焦很少的股票。天天跟踪它,琢磨它,对它的音容笑貌了然于胸,对它的情绪把握很准,这样才能很好的判断其价值所在。第二,理解了价值点或机会点,我就有了信心,但此时还需要耐心,就是要耐心等待机会点的到来,不能着急,不能浮躁。可能有人会和我一样担心,万一机会不来怎么办,我观察过去几年的走势,可以放心的说,机会肯定会到来,只要时间足够。“等”是很煎熬的,既要排除干扰,尤其是别的机会的干扰,又要耐得住寂寞,这对人的修炼要求很高。
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下面要“守”。“守”其实可以理解为另一种“等”,只不过前面的“等”是身处其外的等,这里的等是身处其中的等。如何能守得住,这里同样很折磨人。很多时候,大家忍受熊市时守得住,其实是被动的守,亏太多懒得看、不想管,但一到牛市,就马上容易兴奋,刚刚解套就卖了,错过后面赚大钱的机会。所以,要守得住,首先依然是对股票风险点的判断,风险点既与公司本身有关,也与大势有关,有很多的方法,这里不再啰嗦。然后,就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按照自己的判断来操作,不可患得患失。一旦风险点出现,立即决定不“守”。
心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这可比技术分析,分析行业,研究公司难得多。这是对人性的考验,是对自己人性的修炼,很多人一辈子也修炼不成,修炼出来的肯定能投资成功,甚至成为大师。当然有了心经,不是说研究不要了。依然需要做研究,只不过范围要收缩,要聚焦,聚焦行业和公司,比如我最近基本确定在大健康和大消费两个领域,大健康是工作的公司所在行业,大消费很多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相对容易理解。后面进一步琢磨公司,理解透,实际操作时可以采取金字塔结构、分批买入,卖出则采取倒金字塔结构、也是分批卖出。
投资路漫漫,先解决“心”,再设计路,后面沿着这条路去尝试,不断总结前行。也许未来未必会成功,但至少我试过了,哪怕就当成一个兴趣爱好也罢,就如同别人空闲时玩游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