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儿的匆匆
01.
高考考得并不理想,大学毕业之后我成为了省城医院极其平凡普通的一名护士,一周两天休息,3天朝九晚五,有两天得熬个夜。在没有从事这份职业时,我几乎没有认真的熬过一次夜,然而如今,每周惯例的夜班让我觉得习以为常,可不是明天又是夜班。刚毕业一年多,对于当下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我常常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关于N种设想都有过吧,继续就这样间歇性熬夜、工作,努力写论文 ,为下一次的晋升做准备?跳出这个槽去读研读博继续深造?或者边工作边考证跳去朝九晚五的单位吗......
想起苏轼的词中写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年轻的我们徘徊过,认真思考过,纠结过,好高骛远过,也无奈过,也像苏轼口中这个朝气蓬勃,生气满满,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样自信过......我害怕长大,更害怕长大后没有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像往常一样,我翻阅着十点读书共读图书馆里的书,看到一本叫做《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书籍,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了一下。
刚打开读,可能写的太走心了,读到了心上。每次,看完这句话我就觉得,是啊,是这样的,做笔记时似乎每一句话都想整理下来,古典老师把我们内心的独白写的很精辟到位。譬如关于愉悦和有趣的解读,关于情绪对三叶草模型的影响等等。书中写的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内容吸引了我,我反复阅读,并且想写下来总结自己,分享给大家。
书中提出职业生涯管理要素的三叶草——兴趣、价值观、能力。兴趣产生快乐,努力产生能力,而价值观帮助你发现热爱的领域,过好人生其实是一种能力,简单的三个词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02.第一片叶子——养大你的兴趣
苹果电脑发明人,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受当工程师的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电子学表现出非常的兴趣。在他的自传《沃茨传:与苹果一起疯狂》中反复写到电子学才是他的挚爱,小学时他就非常享受和其他的电子小孩一起鼓捣各种各样的机器。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以至于他的爸爸总是随身带着一块小黑板。每当沃茨问问题时,爸爸就会把小黑板拿出来,一边画着示意图,一边解答沃茨的疑问。就这样沃茨带着先天家庭熏陶的优势和强烈兴趣,在他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成为一个将电脑从“昔日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伟大的工程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是天生的属性,而是一种自我管理技能。
书上写道,兴趣被分为三个级别:直观兴趣(也称感官兴趣),自觉兴趣与潜在兴趣(志趣)。感官兴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兴趣,记得上次看《芳华》,妈妈问一个7岁的孩子,电影好看吗?他说好看,问他哪里好看,他说有坦克。即使年龄很小,因为兴趣,我们也会带着高度的兴奋感,特意去关注,这其实就是最初的感官兴趣。感官兴趣让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让精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形成能力。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它比感官兴趣更高级的理由在于思维的加入,同时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而自己把控。最高的兴趣等级称为志趣,一个人越是强大,面对的诱惑也越多,只有符合我们志向和价值观的乐趣才能真正成为永不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
我们审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想学好英语”,却永远没有成行。第一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被刺激到,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研究关于英语学习的各种观点和理论,第三是因为没有价值兑换,有些学了也无用武之地。
那么,如何养大你的兴趣: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未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其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
就像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样,从小就在课堂上一次次出色的完成小项目,获得一次次的小成就。把最初的感官兴趣不断实践,输出,最终在一次次的自觉兴趣中升华成为他的志趣。而志趣已不仅仅是兴趣,那是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生涯的管理技术。
如果可以,请保持那份兴趣,提高你的兴趣层级,给生活添一抹亮色。
03. 第二片叶子,找出你的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书中写过,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价值观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价值观的最终点就是理想。
首先,什么是价值观?
心理学家罗克奇在《人类价值观本质》中曾详细解释过“价值观”:
① 价值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超越了具体的行动和环境。
② 价值观来自对内心感受的评价,没有对错,只有真实与否。
③ 价值观提供给你内驱力、道德和规则提供约束力。那个能感动你的,就是价值观。当你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任何胆小的人都会坚强起来。
④ 价值观就是“什么最重要”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观念。
记得朋友圈发过一则消息,一个本科、研究生都是浙大的才女,在高校工作做的特别出色,她知道过7年她就可以评教授,可她仍放弃高校安稳有编制的辅导员工作,32岁的她未婚,跳出体制,去东京跑马拉松,去玩她最想玩的赛车,一路圆梦一路自我释放。也许我们永远也跟不上她的节奏。
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选择,在这些选择的背后,就是价值观的排序。当阅历逐渐丰富,独立思考越来越多,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排序。就像这个浙大的女同学,有人会羡慕仰望,大多数人会不屑一顾,毕竟与自己无关,也有人会鄙夷会笑话她,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了。每个人认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当你决定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确定了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值得做的;当很多事情都值得做的时候,你必须选出“最值得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根据我们这个价值观和兴趣,转动了我们的两片叶子,我们或许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开心,是啊,我们不知道的是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
04.第三片叶子,提升能力。
所有的能力都可拆分为三个核心要素:知识、技能和才干。知识是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技能是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才干是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
三核中,知识最易习得。技能与知识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技能是以是否熟练为判断的,当一门技能被反复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正如你打字不需要看键盘,骑单车不用想着保持平衡,收放自如,仿佛与生俱来。
当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越是浮躁,越是被无法控制的房价所绑架的时候,我们就越应该静下心来,专注的投资自己。在这个定不下来的年代,修炼和创造人生反而成为一种最有效地策略,如果不知道这世界和你将去哪里,最好的策略是先全力炼出一种在哪儿都能活得好的能力。 就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既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走。
有这么一个长着天生坏学生模样和坏脑子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备受歧视,唱歌成为他唯一的自尊来源,高中时代就开始在餐厅做歌手。当时的歌手有两种,一种是“驻场歌手”,专业唱歌掌声雷动的那种;一种是“嘉宾”,需要不断窜场,不仅要会唱歌,还需要负责调动现场气氛。比起来,嘉宾的收入更高,难度也更大。为了这份高收入,这个人选择“榨干自己”——他组织了一支乐队,一边旅游一边演出。然而不幸的是,在唱歌这条路上,这个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直至歌厅行业由盛转衰。然而多年的“自我压榨”下来,他成为了一个集唱歌、舞蹈、主持样样精通的老油条了。再后来,一起搞乐队的兄弟给他打电话,说有部电影需要一名会山东话的演员,就力荐他过去,演出了生平第一部电影,竟然获得了成功。这个人一鼓作气,干脆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那一年,他28岁。32岁,他出演电影《疯狂的石头》,正式开启了演员的职业生涯。没错,他就是黄渤!
当我们再次回顾他的过去时你会发现,他每一步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他的兴趣爱好中,选择榨干自己,潜移默化的能力提升,直到尝试出一条有所成就的演员道路,偶然背后更是很多必然。古典老师还讲述了里根、卡梅隆等人的传奇职业生涯,我们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即迁移策略。未来10年的中国,人们需要学会新的能力发展策略,因为未来的20年,中国的职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动。
书中也因此提到未来的职业能力提升的三种重要策略:
① 终生学习。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概以3至5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需要系统学习新的领域,我们将迎来一个终生学习的年代。
② 整合。既然没有人能够单凭一段时间的能力就获得竞争力,那么竞争力一定属于整合能力最强的人----能把过去的所有资源和能力都整合起来。
③ 翻译能力。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顺,不是因为能力不强,而是不知道如何把过去的能力和资源“转码”出来,让新的东家读懂。
我们有时候一直奢望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获得“瞬间逆袭”的神话,但可惜的是,神话从来不会出现在现实中。有效榨干自己,提升能力,或是人生最优解。
05.
回过头来我问自己,我喜欢医学吗?应证了一句话,兴趣不是思索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辛辛苦苦背了那么厚厚的医学书,从最初的让人惊诧的人体解剖学,医学文献检索,以及实践性的护理基础学,中医护理学等等。时间的洪流让我默默的舍不得抛下它。我喜欢她的博大精深,喜欢总是能遇见这么多我不曾在书本里知道的奇奇怪怪的疾病,喜欢遇见那些未知和难题……
关于职业,学校只教给了你关于户口、关于薪资待遇,关于一切“现实”的问题,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引导思考、判断,价值观和能力的提升能力的迫切性。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走过生存、发展和实现三个阶段。
有兴趣的工作干起来才会有激情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工作有激情才能事半功倍。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更能实现职业规划中的一篇论文,甚至一个很小很小的难题……而实现这些是成就感,是价值,是每一天的小确幸,是支持我们每天脚踏实地地走出那几步,而不是只能仰望星空的时候被望洋兴叹的无力感淹没。最佳的状态当然是三叶草齐头并进,一起转动,养大兴趣,找到价值观,提升能力。
如果20几岁的你并不理解这些职业生涯管理要素,但有一个朴素的信念你可以永记:只要你认真做事情,总是有回报。当下即道场,把经历炼成才干带走,又怎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