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万张唱片的姚面记老板:唱片能给予你一个自由的空间 | 碟仕 No.24

关注“浣熊唱片”,听点好的。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Q: 什么是“碟仕”

A: 浣熊唱片的人物专访。

讲述唱片和人的故事,记录唱片和我们的记忆。

碟仕畅谈,文化传承,百年百人众生相。

No.24  姚老板

姚老板曾是大陆第一代流行歌手,从小热爱音乐,专业院校毕业,每天和朋友聊音乐、谈理想,白天排练、晚上演出,甚至也尝试过创作。

不过,这却和现在的姚老板对不上号。三年前,他做了件和音乐不搭边的事:创立上海本帮面食品牌“姚面记”。

他也不再听流行乐,甚至一听到时兴的音乐,他就纳闷儿:“谁放这么难听的音乐!”当然,姚老板并没有放弃热爱的音乐,只不过是换了种方式:

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开始收藏唱片,还接触到了爵士乐:“感觉很奔放、很舒服”,便一发不可收拾,沉溺于唱片和爵士的世界。

如今的姚老板坐拥十几万张唱片,独特的经历使得他对唱片与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爵士会让你发现人生的美妙,要做的事情及时去做,该爱的人及时去爱,而只有唱片才能给予你这样一个的自由空间。”

姚老板家中一角

Part 1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2005年接触黑胶,现在有十几万张 

最近在听哪张唱片?

松任谷由实的《水の中のASIAへ》,我最近最迷上日本歌曲。

   现在有收藏多少张唱片?

具体数字我也搞不清楚,家里有一些自己喜欢、常听的唱片,和弟弟也一起收藏了很多唱片,在郊区的房子里专门做了唱片仓库。我弟弟Dave K也是搞音乐的,最早在电台做音乐类主持,现在也是一个专业的DJ,专业从事电子乐的发展,以及黑胶唱片的收藏。我们收藏的黑胶唱片总量大概有几十万张吧。

姚老板和弟弟的黑胶仓库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唱片?

2005年左右,那时我在广东,淘碟比较方便,就开始慢慢的收藏,从流行开始慢慢转到爵士和古典。

听音乐本来就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再加上黑胶唱片这种触摸的感觉,这个过程更是开心。我这个人比较怀旧,以前的东西我都留到现在,从磁带、CD到黑胶。有时候不一定听,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收这张唱片的时候我在干嘛。

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张唱片吗?

第一张唱片是张学友的磁带《爱慕》。那时都是港台音乐,没有爵士可以听。到现在我也不算是一个收藏家,也扔了很多旧唱片,但黑胶我从来不扔。

第一张黑胶记不清了,很早以前就有黑胶唱片,后来才开始收藏。那时候黑胶便宜,我记得张学友的唱片也就5、60一张,现在基本上都是要3、400元。

张学友《爱慕》卡带(图片源自网络)

那时想过黑胶会升值吗?

没有,我现在也没有卖出过任何一张自己收藏的唱片,我弟弟会卖一些电子乐唱片,我们不卖任何的自己的收藏,再贵我也不卖。

印象最深的一张唱片是?

印象最深的一张唱片和上海有关。以前做歌手时,上海越剧院的肖雅老师送我了一张唱片,是她翻唱的一张流行乐专辑,我留到了现在,是中唱发行的。

肖雅《是不是这样》

这么说以前做过歌手?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以前在上海乐团跟刘明义老师学声乐。当时流行去歌厅唱歌,我们就出去唱些港台流行歌曲,就像以前说的播带子那样,磁带怎么演,我们就怎么演。

那时对音乐没有什么特殊想法,我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批流行歌手,自认为以前唱的还不错,还获得过十大茶座歌手奖,但没把这条路走下去,这是比较遗憾的。

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这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大陆以前没有创作,就算创作出来也没人推广,我创作过几首原创歌曲,但是没有经济实力和资本去推动,我经历过这一段就行了。

当时很多朋友推荐去北京发展,我没去,我觉得上海歌手出去都不大好,以前唱歌的时候,北方歌手和上海歌手完全不一样,他们什么场子都愿去,哪怕给15块钱他都唱,但我们不行,所以当时上海歌手走不出去也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后来去做了餐饮这个和音乐几乎没关系的行业?

因为我比较怀旧,所以我自己开了一家餐饮店,就是专做上海本帮的面食点心,像手作馄饨、现炒浇头面这样的。

我是上海人,从小也在上海长大,对上海的饮食文化很是熟悉。我觉得它应该传承下去,现在上海菜越做越少,所以我在3年多之前,就创立了餐饮品牌叫姚面记。

其实我一直想把黑胶文化融入进去,放一些老上海的音乐,但感觉和吃面完全不搭,就还是隐藏了一些。但最近有这样一个打算:做一个黑胶咖啡沙龙店。

我有过这样的创意,曾经让设计师画过图纸。我的凳子都是用黑胶做出来,凳面、靠背就是个黑胶唱片的形状等等诸如此类的,再加点文化活动,音乐交流会的元素进去,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东西。

姚老板的姚面记

Part 2  爵士古典和流行乐完全不一样  黑胶唱片也不是年轻人能承受的

早期做歌手的经历会让你对音乐有着更深的理解吗?

我觉得音乐带给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自由。每个人听音乐都有一个发泄点。但是因为艺人出身,可能我对音乐的发泄点和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就会有点不一样。

我会去一些去爵士酒吧,有些音乐做得很好,有的就很滥竽充数,相对于一般爱好者,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比较深。我觉得我对欣赏音乐已经超脱了。现在大多数音乐几乎都听不下去,特别是流行乐,我一点都听不进去。

为什么从流行乐转变到古典与爵士?

那时在香港,去国外出差比较多,他们酒吧放的音乐大多都是爵士乐。感觉很奔放很舒服,几乎可以把人声给抹杀掉,这和流行乐大不一样,很奇妙。

然后又去接触了爵士的人声。感觉和流行歌曲完全不一样,完全是两种内涵的东西。就开始慢慢试着学习唱爵士,就慢慢喜欢上了。

随着年龄转变,已经没有发泄的点了,然后发现肖邦的音乐可以发泄一下。贝多芬也很厉害,他那些愤怒的情绪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电子乐中不一定找得到,流行乐也不行,流行乐的感情是直接倾诉,直接说“我爱你,你爱我”,而爵士和古典乐就不一样,它很含蓄,也很自由,你甚至可以去幻想。

所以在我看来,音乐应该是幻想的、自由的。工作忙碌时,我会坐下来静静地听会音乐,稍微放空,然后就把思路打开了。

爵士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和奔放,这是我的起点。它不像流行乐夹杂了一些情绪,它不同时间去听感觉都不一样,我对这爵士、古典乐的理解就是:它永远是新的语言。

流行歌曲几个音符你就记住了,不少爵士、古典乐的旋律你不用记在心里,有时拿出来听你会发现永远是新的。这让我感触很深,它推动着我不断深入,其实音乐和人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经历的多一点,再回头去听这些音乐,你会发现到很多得失都在里面。

音乐是我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前英文不是很好的时候,拿着唱片不知道上面在说什么,要通过朋友来告诉我,他为什么要这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弹?很多都可能都是别人的感受,但自己去体会时,会有另外一种感受。

所以现在我和朋友很少去交流太多音乐方面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多的感慨,或者这种激进性的想法,不像年轻的时候。

姚老板最喜爱的爵士乐手:Bill Evans

年轻的时候会去争执?

以前会常常会争执,大家在一起听音乐,会对这首歌有一些想法,聊到最后根本聊不下去,这跟和年龄有关,现在我觉得简直是浪费时间。

就像我的弟弟,以前我跟我他之间会有一些音乐风格、内容上的争执,现在我们也慢慢的也往爵士、古典上面去转变。

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接触喜欢爵士乐和黑胶唱片。

音乐当然很需要传承,但我觉得黑胶唱片不是年轻人能承受的。不只是经济方面,而是听音乐的心情是承受不了,因为用唱片听音乐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

现在手机听音乐直接点,但黑胶唱片却不是这样,需要去找,比如我在媒体上看到一张Bill Evans的唱片,想到自己好像有这张1957年出的版本,我可能要翻一个多小时。

这会发生有趣的事情:这张唱片原来也是57年的,或者那张是65年的版本,这首歌原来在那张唱片里也有,这时会拿出来听一下,再继续找。这一个小时的快乐很多人体会不到。

这才能体会音乐的奥妙,我觉得一般的年轻人没有体会过这样的乐趣。

我收藏过一套Bill Evans的唱片,是从日本买回来的,里面有本很厚的册子,介绍录制唱片的过程,我这张唱片时,会把它拿出来翻,不过是全英文的,看不懂的地方就去找翻译软件翻译,看看到底写了什么。

日本人做唱片很精细,每首歌都写得很清楚,包括制作过程,日版唱片大多都有一个策划人,会把这张唱片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还会介绍每一个乐手的想法,我会从中挖掘一些想法,他们到底在传达些什么,有时会想到一起,去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去表达。不过这些想法都是模棱两可的,不一定会有答案,共同点都在音乐里面。

姚老板的收藏:Bill Evans 《The Complete Riverside Recordings》

流媒体音乐就没有这样的快感?

对,现在听完就完了,不会再去找,现在你只要点一个红心就收藏了。黑胶唱片没有办法点收藏,你一排一排只能放在那。

这些经历与想法会让你排斥流媒体音乐吗?

不排斥。有时回到家很累,也懒得去拿唱片,我会去摸索一下iPad上面的音乐,然后再找出有这首歌的唱片去听。毕竟信息发达,很多唱片资料都能通过网络搜集,流媒体就像是一个连接的桥梁。

就像现在又开始复古黑胶、做一些新的唱片出来,但是在录音方面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好,很多从数字转过来的,只是个形式。我收藏的黑胶都是以前的唱片,都是模拟信号。我不发烧器材,我只发烧唱片。

不发烧器材?那一般使用怎样的器材?

我的器材很简单,有两台唱机,一台是铁三角,另外一台是MICRO。音响就是定制的。还有一对监听音响,我家里因为地方不大,有一个小的空间听音乐就很舒服。

很多朋友都说你怎么不搞好一点?我说我只发烧原音,唱片通过什么样的喇叭出来,声音就是纯粹没有修饰过的。

不过有时候也很烦恼,比如坐飞机时只能带着耳机听数字音乐,这时反而觉得电子乐比较好一点,直接轰头就行了,也没什么想法。

我是Bill Evans的崇拜者,他的唱片我大概收了有六七十套,各种版本都有,复刻的我也会买。流行乐比较喜欢张学友,前几年他也有涉及爵士,我觉得很有创意。张学友到现在79张唱片我全部收齐。

黑胶唱片就是让年轻人感受静下心来去做事。把塑料撕开,然后把唱片抽出来,怎么拿都有讲究,这需要耐心,需要静心去触碰这张唱片,随后看一下正反面,轻轻地放在唱盘上,再把唱针移动下去,这时你会去做什么?

有人就坐那听音乐,而我则会坐下来把封套放在手上,研究一下版本和文字。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会去这么做,你问他们林俊杰的某一首歌,连哪一年哪张唱片很多人都不知道。

姚老板的收藏:张学友 《爱慕》

这是也许一个过程。千禧一代几乎没有经历过实体唱片的年代,小时候就是百度MP3,大多数人脑子里没这个概念,甚至很多人还质疑为什么听音乐要付费?

对,以前我们都是出钱买的,哪怕是盗版的CD和磁带也是付钱买的。以前的磁带5块9、7块9、19块九,进口的几十元,那时候收入才多少钱。现在网络音乐收费,我很支持,不管录音棚都是需要成本,收费很重要。

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需要实体唱片去了解音乐。当然可以有大众的快消音乐存在,但也需要去聆听一点不那么大众的东西。

对,实体和数字完全不一样,这首你觉得歌不好听,可以直接切掉换下一首,但黑胶都是有头有尾的。我觉得其实音乐是私人的。应该去追寻自己的想法,就像Bill Evans,他就是这样弹琴,音乐就是他的发泄。这就是艺术家。艺术家永远游走在这几个音符当中,在旋律之中表达自我。

姚老板的唱机

Part 3  黑胶回潮是人来疯   社会变了,没有情怀

为什么你会如此热爱爵士?

爵士会让你醉掉,那种感受就是很难去用语言去表达。但流行音乐做不到这点。前几天我看中国好声音,每个人唱得都一样。你飙三个八度,他也来飙三个八度。

流行歌手怎样才能做到不同?

那就是感染力了。还是歌手自身的感受,包括视觉角度。就像卢冠廷有一首歌叫《想你》,他写的是去怀念他妈妈的。

一些年轻人一看《想你》,那就是情歌嘛,但他所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能唱到你心里,他让去静下来听这个故事。但是如果你把它做成爵士,会发散到很多方面,它就是千变万化的,你怎样感受都是自由的。

再比如前段时间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我觉得唱得像女特务一样,当然这首歌很好,她唱得也不错。我也蛮喜欢王菲的,前段时间刚在浣熊唱片买了她的《菲靡靡之音》。只是她的唱法和这个内容有点不搭,这样的歌不适合她唱。

还有常石磊,现在把林忆莲的音乐做得昏昏睡睡,搞了一张《0》出来,没有一首歌好听。这可能就是现在流行音乐的主导,就像Elvis一样希望引领一个时代的演变。

但我觉得他们不行,周杰伦能做到,这也是他的运气。就像李宗盛在一个座谈会跟我们聊天时说,在布鲁克林能找出来几百个周杰伦。

中国现在缺乏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要看你怎么去消化这些东西。还有体验感,我为人处事、做生意的方式方法,很多都是从音乐中悟出来的。

林忆莲《0》

怎么看黑胶唱片回潮?

我觉得是人来疯,或是心血来潮。可能因为黑胶的确在视觉上做得很好,又大又漂亮,以前的唱片都有很大的海报,海报越大的、越值钱。

不过我觉得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如果年轻人喜欢黑胶,我会很支持。但社会压力让他们不一定有那么长的时间去享受这个东西。

对有些年轻人来说,这就好像是一种复古或者潮流单品。

是的,很多年轻人就是拥有了放在那里就可以,不一定把它扩大化。就像对一个品牌一样,有一两件就足够。

我很支持年轻人去听黑胶,年轻人如果能够喜欢黑胶,我觉得他是能沉得下心做事的。不过这样的年轻人比较少,但我相信可能随着年龄长大,他们也会去搞这些东西。

主要因为是他们有条件限制:一个是经济条件,还有就是时间。现在年轻人都没时间,生活、环境、交际压力等等。圈子也很重要,你圈子里都用手机听歌、都喜欢Hip-Hop,你喜欢却古典就不大会有交集。还有要主动去找一些东西,去淘一些唱片回来。现在谁去找唱片,马上手机一点就出来。

所以这种情怀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不一样。虽然我怀旧,但是我觉得还是看个人,不能强制。但这对我们所谓的音乐、黑胶唱片的推广者来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就目前而言,你觉得中国的唱片文化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很式微,这里人们对音乐的尊重完全不一样。我去过几家卖CD的店,全是盗版,进去和在日本去唱片店的感觉不一样。人家是尊重音乐的,在中国很难。现在去推广需要一点耐心,首先一定要自己喜欢这个东西,然后再去教会人家听,这是关键。

对你而言,黑胶唱片意味着什么?

大概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我必须要听音乐,我太太、孩子都知道,每天总会留点空间给我听音乐,他们不会来打扰我,我会躺在那里,喝咖啡、听听唱片、抽抽烟。

姚老板家中一角

最后给入门的朋友一些建议吧。

我觉得听黑胶最重要还是静下来心,黑胶能给你带来宽广无比的视听效果,这是真实的原音,没有任何修饰,仿佛就站在你面前表演。录音模式也不一样,以前录音大家都在一起录,现在录音都分开来,最后合在一起,这样录出来的声音是没有办法比较。

也要多去了解爵士。首先要静下来心,然后要学会思考人生,才会懂得什么是爵士,爵士就是自由的,在自由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人生很美妙,要做的事情及时去做,该爱的人及时去爱,唱片能给予你这样一个的自由空间。

(PS:以上观点仅代表采访者观点,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你也有故事和我们分享 

请在后台留言 

我们想听你的故事 

--------

浣熊唱片文章及音频内容均为原创

转载请联系我们  请勿随意搬运

原创不易  

每一次的阅读、在看、分享与转发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外,图片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