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主任来说,处理学生间打架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孩子间的打闹难以避免,而且打架双方都有责任,怎么避免一方总是将错怪责在另一方呢?这是个问题。
对于自我管理,我一直主张内省。孔子“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夫何忧何惧”。时时反省自己,如果自我反省都问心无愧的话,那么就可以时时无忧无惧。
心理学家荣格也说过:“往外看的人,做着梦;往内看的人,醒着。”
这个社会太浮躁,人心太功利,遇到事情很少自省,所以才会一错再错,错而不改是过也。所以每次有些人积极地来向我报告其他同学犯的错误时,感觉他们很多其实没有看到自己的错,却爱盯着他人的错。
于是有一天,我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下一行字,告诉他们这是我最想和他们说的话,也是我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句话是:
“管好你自己,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简单的一句话,简单的陈述它内在的深刻的意思。现在这句话被写在了许多地方,它常常出现在他们课本的首页、试卷夹封面、作文里,然后久而久之成了班上的名言,放在了他们的心里。
每次有人违反纪律,或者自己做得不好还要埋怨和指责别人的时候,在那种非常激烈的画面里,互相指责,义正言辞,愤愤不平。
与画面相反的,我从来不会因为他们的一时冲动而发怒,或者大肆批评哪个人,而是让他们自己相互陈述事情的始终。等他们陈述完,我一般会很平静理智地问他们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很认真地答道:
“柯老师的名言是:管好你自己,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着我会问:“那你们管好自己了吗,动怒、动口或动手了吗?”
“动了,没有管好自己。”
“那这是谁的错?”
“我的错。”
“所以你的问题是?”
“我应该管好我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能总是埋怨。”
“你真的明白了吗?”
“真的。”
“那还怪别人吗?”
“不怪了,我也有错。”
“那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
整个过程里,我只问几个问句,他们回答我的问题,自己慢慢分析自己的行为,而不需我多费言语地对他们批评与说教。
好像一场即将展开的激烈风暴,被我机智地快速终止了。
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们能否学会认识自己。打架和犯错并非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让他们有机会在错误中,认识自己。
在故事的结尾,我再总结:
“你们各自都有错误,你们现在都明白了,但事情到这里为止还只是个逗号,事情的完结就需要你们画句号了。来,你们为这件事画个句号吧,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
我侧过脸认真改作业去了,没有看他们,事情的发生、经过与结果都需要
他们自己解决。在我的余光里,看到他们已经转过身面对着彼此了。
** “赵××,对不起,我不应该骂你,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随便骂你了。” **
** “张××,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你,请你原谅我。” **
** “我原谅你。” **
他们说完后,我回头问:“事情画上句号了吗?彻底原谅并且不计较了吗?”
“不计较了。”
“真的?”
同时回答:“是真的!”
“好,你们可以退下了。”
** 你看,打架变得不再那么可怕,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互理解对方、认识自己。**
孩子永远是纯真的,希望作为教育者,不要将小事扩大,让他们心生怨恨,而是通过错误让他们学会自我认识。
刚开始写这句话,是希望他们可以认真地做好自己,不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他人身上,不多管闲事,而是可以将热情放在塑造更好的自己身上。
如果每天可以看到自己一寸一寸的进步,那我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我的花朵在我眼前悄然盛开。
努力从来都是无声无息的,闲心从来都是浪费时间的,特别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别人的争端上。
年少的他们可能不懂这些,但是如果这些能够融入在他的行为里,也许某一天他们就会懂得我的些许深意。
就是这样简单一句话,成为了我的“名言”,也成为了他们行为的动机,有的时候还能帮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我想,如果我的这句话以后经过岁月的变迁,还有人依然这样认真去做,那他肯定不会是一个太差的人。
我还有好几句“名言”,慢慢影响和塑造着他们正确的言行,以后再分享。
**
**
**
**
【爱的教育】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