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妮妮妈(化名)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妮妮妈很生气:“我平时自认为功夫下得不算少,妮妮在家也很听话,作业每天都完成,为什么一到考试成绩就不好呢?”
妮妮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一个很热情很爽朗的小姑娘,今天我才在班会上表扬过她。表扬的原因是上周五我在班里大范围地调整了值日安排,妮妮是其中一个大组的组长,经过一个双休日唯有她一人把本组新的值日安排表设计并打印出来了,并且今天就凭表检查值日生的值日情况。这事干得漂亮!所以今天我在班会课上专门称赞了她的做法,号召其他同学尤其是值日组长要学习她做事雷厉风行的风格。
不过妮妮的问题不在于平时与人相处,也不用担心她的学习积极性,她的问题在于急于表现自己反而在学习上失之“踏实”。所以很聪明的妮妮在学习上总落于班级的中下游。
我把对妮妮的观察结果委婉地告诉妮妮妈之后,妮妮妈也着急了:“是啊老师,我也觉得她不踏实,可是我的嘴都快磨破了,也没有什么改善,这该怎么办呢?”
我听完妮妮妈的抱怨,平静地问:“你对于她浮躁的表现是如何处理的?”“就是说她呗,反复提醒,反复批评,急了就打一顿……”“好的,妮妮妈,”我叫了暂停,“你难道不觉得这些做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还会加重妮妮的不踏实吗?”“啊?……”
踏实,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你让她做事“踏实”点,等于一个口号,因为她跟本不知道怎样才算“踏实”。
做为教育者(家长也是教育者的一种),我们去塑造孩子“踏实做事”的习惯时,最有效的做法是“陪伴”。
许多家长认为“陪伴”就是跟着孩子,孩子写作业坐在旁边盯着,一笔一划地把关;孩子上学、上课外兴趣班,家长坐在外面学着,回家再给孩子讲一遍;孩子去做体育锻炼,家长就得近距离地保护着……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这么做,也不知道能这么做的家长能坚持多久,因为这样做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可是短时间这样的陪伴确实很难见到效果,而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时候他们还会比较排斥这种监督式的陪伴。
这种陪伴只是物理距离上的缩短,并不是心灵上的陪同作伴。不仅把一个人学习的事变成了两个人一起遭的罪,更是让学生养成了依赖家长转述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独立有效地学习,家长也会因自身学历、精力、时间等因素渐渐跟不上学生的进度,到那时如果孩子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该如何是好啊?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怎样陪伴孩子才是有效地“陪伴”呢?
一、少说教,多身教
以妮妮妈为例,她会经常批评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这是“说教”。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你让孩子读书,那就经常和孩子一起坐在书桌前各拿一本享受读书的时光,你希望孩子书写字体工整规范,孩子做不到你示范一下即可,如果您做不到那就反过来让孩子教教你吧,这不是很好的亲子互动吗?
二、少打击,多配合
妮妮妈为了防止孩子浮躁,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说“你不行,差得远了”,这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争胜心,当她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必然是希望能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认可,一味地否定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鸿沟,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再听取家长的意见了,“代沟”也就产生了。
我建议妮妮妈把说话的方式调换一个角度,比如原本准备说“你做的还不够好”换成“你怎样怎样做就更好了”,原本准备说“你怎么连这个也不会”换成“你已经能做到哪一步了”,这样从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会更乐意地从您这里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得到教育的双赢——你赢得了教育的成功,孩子赢得了自身的进步。
三、少评论,多询问
孩子有了缺点和困难,一味批评甚至拉过来打一顿是没有意义的,还会伤害到孩子。面对缺点,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了就只需要问他并观察他准备怎么做下一步;如果没有认识到错误那就通过询问找出症结所在,再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今天上午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在体育课上打起来了,起因是一个孩子想跟另一个孩子开玩笑,把那个孩子的足球踢跑了,结果竟然演变成四个孩子和一个孩子之间的冲突。
下午我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就采用了询问的办法。我向参与的每个孩子提了三个同样的问题“你在当时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有错没有”“你觉得自己错在哪里”,很快,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就梳理出来了,每个孩子都知道了自己如果“不怎么做”后面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我就不用评论他们每个人的问题了。
孩子的世界才是一个真实的丰富的社会,他们看待事物的时候有自己的视角和想法,少评论多询问才能轻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可以融化在陪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的时候,融化在耐心听取孩子倾诉心声的时光里,融化在对孩子默默地帮助和高调地鼓励之中……我让妮妮妈试试从这三点入手,先改变自己陪伴孩子的方式,再静静地观察等待孩子的变化。
PD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