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六小龄童无缘猴年春晚,不知道有多少人问候过春晚导演组。我只能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要含蓄文明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春晚导演组吃*去吧。
毋庸置疑,西游记已经陪伴了几代人。像我们九零后这一批,从出生到现在都活在猴哥的陪伴下。或有或无,有一段时间,我们会觉得西游记过时无味了,但是每次大学放假,我仍然愿意在频繁换台的同时,最后锁定在看一遍猴哥,在陪一次猴哥。猴哥,已经成为我们的陪伴;成为九零后成长的见证;组成我放荡不羁人生中的一部分…
倘若六小龄童顺理成章的参加了猴年的春晚,或许还会成为吐槽的一部分:猴年春晚就是要有猴,有猴就有六小龄童,没新意,没创意。可正是因为事情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所以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猴哥是我们成长的记忆,他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人物,身上还有我们付出的情感,是我们在社会上存在的见证。而能代表猴哥的只有六小龄童,他们已经交融在一起,不能分离。
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到底为什么六小龄童不上春晚,我会真的不开心。原因有三:上文中说的,他是一种陪伴;是一种记忆存在的证明,继而成为我们存在的证明;最后,这更是一种与年龄一起增长的情怀。
六小龄童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着锁子黄金甲,脚蹬藕丝步云履,手拿如意金箍棒,在猴年的春晚耍了起来,最后气喘吁吁的对我们说:孩儿们,俺老孙年事已高,今天就把如意金箍棒传授给你,以后的路你们自己去闯吧。再或者只是坐在旁边看着一群猴子在哪打闹,哪怕身着戏服出来拜个年…(背景音乐想起)多希望在今年的春晚上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无猴哥,不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