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谋攻篇
这一篇再次体现了孙子的“求全”思想,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再次强调:打仗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晓之以利害,让他投降,全成全人全货尽归于我。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一封劝降书就能解决问题那是最好的。如果不投降,那么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一战而定,打一仗就解决问题。百战百胜而不能解决问题,那本身就是问题。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敌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谋定而后动,把敌方计谋做掉,他就动不了了。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
伐谋伐交都不成了,我们再动刀兵,谓伐兵。如果一个将领每次作战都是“伐兵”,那此将领非良将。这也体现了孙子“求全、慎战”的思想。
攻城是下下策,不得已而为之。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是自己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在于你变强了还是变弱了,打了胜仗,没捞到好处也没解决问题,自己又弱了,这不是良将。攻城作为极其惨烈的战斗,损失极大,往往造成鱼死网破的情形,即使攻下了城池,敌方灰飞烟灭,我方损失惨重,一座空城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损坏,全取其利。这又体现孙子“求全”的思想。
知可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考虑风险,再考虑代价,最后考虑利益。要有绝对优势才可以打仗,兵力相当,敌得住就打,敌不住就跑,不要意气用事。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识众寡用之者胜。
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看见兵多,就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家大业大无往不胜。看到兵少就没信心了,觉得自己手牌太少无法打仗。此非良将!作为良将,要知道打赢一场战斗需要多少兵,更要知道你自己能力可以带多少兵,前文有述,带兵的能力,本质上是运营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兵并非多多益善,才不配位,只会带来殃灾。好几万小伙子待在军营,每天人吃马喂组织纪律等都是大事,若能让这么多人待在一起长时间不出事,这也是管理的大本事。 上下同欲者胜。
第一章在“道”中谈过,道的核心是上下一心。孙子在第三章再一次提到了这个观点,上下同欲,就是君主、将帅、士兵、百姓的想法是一致的,或者想法不一致,起码最终追求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很难,毕竟君主的想法很难与百姓一致。你知道不同,你才想办法同,你认为别人都该和你相同,什么也不需要做,那就没有人和你同了。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就是万事都要有准备,做到以防万一,凡事考虑周详,孙子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说的就是我们无法预料敌人会不会来偷袭,我们都准备万全了,敌方即使真来了我们也不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防万一,防的就是那万分之一!我们做任何事都一样,在工作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你有了硬实力,机会来了你自然可以把握,如果没准备好,即使机会垂青,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提高实力,等待机遇,机会来了,你也准备好了,这正是孙子给我们的启示。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如果了解自己,又能了解敌人,那么就不会战败。知己知彼,难在知己,大多数人认为知己是理所当然的,对自己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上自视甚高才不配位,在生活上眼高手低恃才傲物。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