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鸣
缘起
先吐槽一下这个标题,大概是这辈子取过的最长文章标题了。
遇见《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冥冥中的安排。那天我在B站随意浏览,百无聊赖地从一个视频跳到另一个视频,像一个任性的面试官,又像是一个挑剔的相亲者,只凭第一感觉作出选择。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内容,大概是手指太无聊了,总想胡乱点击。就在某个时候,我点开了一个关于家居整理的视频合集。我一般对这样的内容无感,但那天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诱惑着我看下去。第一集还没有看完,我就知道这正是我这个阶段需要的东西。
在我过往的人生经历里,有过两次关于整理的深刻印象。第一次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个时期我不知道为什么很热衷于打扫客厅。那时的我一改以往顽劣的作风,变得异常乖巧听话。这种改变如此明显,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变了另外一个人。当时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脾性变得温和,有一种瞬间长大好几岁的感觉。
这样的情况可能没有持续多久,后来我回到原来的状态,常常跟妹妹打打闹闹,也不主动去收拾。我的心境也变回以前的样子,很容易就发脾气,对妹妹也没有什么耐性。后来每每想起当初打扫客厅的那段日子,那样一个温和听话的我似乎虚幻得像一场梦。
关于整理的第二次深刻印象,是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在临近毕业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有一天我在宿舍里无意中细细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桌子。我发现桌面一副乱糟糟的样子,这种凌乱让我怀疑人生。“我不应该是这么邋遢的一个人!”当时我心里冒出这样一句话,然后我在羞愧和愤怒的情绪之下给桌子进行了一番大收拾。把自己的床桌收拾干净之后,我还不尽兴,又把宿舍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三个室友回来之后禁不住惊叹,焕然一新的宿舍给了他们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我自己也对干净整洁的新环境深感满意。之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打扫宿舍,每次整理完我都感到舒心。那一年冬天,我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就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日后回想起来,我认为是经常打扫宿舍给我带来了好运。
观看整理术视频第一集的过程中,我留意到这样的情况:当环境变得洁净,房子主人的心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开朗、自信、快乐、满足。这个发现让我猛地想起之前的两次关于整理的经历,在收拾过后我的心境也有相似的改变。于是我强烈地意识到,这就是我目前需要学会的技能,整理家居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功课。
我在两天时间内看完了8集视频,又顺藤摸瓜找到作者的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个跃跃欲试的瞬间,我越来越相信,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像写作一样,如果一旦想到什么心痒难耐的点子,不写出来会浑身不舒服。其实那就是灵感的骚动,顺从灵感的指引往往会有惊喜。
30天中篇课程在4月中期开营,在我接触到这个整理术那天,离开课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如果要完全学完再开始整理,想必会跟课程时间冲突。如果在开课之后再开始整理,很可能会拖到遥遥无期。该怎么呢?细想片刻后,我忽然发现这个问题我早就有了答案。
在我的人生里,我对写作投入的关注远超其他事情,也因此我从写作中获得的感悟最多。有些事情如果我想不通,我会尝试在写作中找类似的情况,这种类推常常让我获得满意的答案。在写作中我也常常会遇到没有准备好就出发的情况。对于长篇小说,我并非把整个故事的各个细节想透了才开始写。一般我只是把开头想得稍详细,把故事的几个关键点想通,当我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写。“差不多”就是一种感觉,没有具体的标准。
实践整理术也是如此,我无须在完全学透之后再开始实践。我已经通过视频内容了解到整理的顺序,也知道一些整理技巧。虽然我还不知道所有的细节,但我已经知道了大方向。哪怕还有一些小技巧我还没有学会,之后也可以再补充回来重新调整。跟写作一样,最关键的一步并不是充分准备,而是尽早上路去体验。而且,我相信在开课之前做好整理工作,我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程教学,会给学员带好更好的体验。当我想到这一点,我没有再犹豫,决定马上动手做这件事情。
实践过程
就我目前学到的内容来看,《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关键点有几个。第一个关键点是丢弃,而决定物品去留的标准就是感觉——亲手触摸这件物品,判断是否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也是这个整理术名字的由来。当我在视频中看到这个关键点的瞬间,我就知道它是为现阶段的我所准备的。在我现在的修行阶段,我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课题是“理解爱,感受爱”,“怦然心动”就是一个对应性极强的练习。它教会我跳过头脑的思考,直接听从内心的感觉。
第二个关键点是分类别整理。多数人整理的方式是按房间整理,似乎这是一种自然常规的整理方式,我过去也一直这样整理。看完相关的内容,我认同作者的观点:要按类别整理,而不是按地点整理。按类别整理,一次性把所有同类物品集中在一起,你才会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同类的东西,数量往往会远超自己的需要。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叹:“我的东西太多了,大部分是我不需要的!”
在视频内容中,我多次从人物的眼神中读到这种信息。后来当我自己开始整理,我也发现确实如此,我发现家里的电吹风竟然有五个!某个抽屉里清理出来的双面胶多达十几卷!在众多同类物品中只选取带来心动的那些,剩余的那些以感激的心情大胆丢弃。只有集中在一起才能促成大规模的丢弃,然后才能腾出收纳空间。按房间整理的方式往往是把物品挪动位置,不能把物品数量控制到合适的程度。
第三个键点是整理的顺序。这个整理术将家居整理分了几个阶段,首先整理衣服,接着整理书籍和文件,然后整理杂物,最后整理纪念品。作者说这是她投身整理术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根据这个顺序去整理,收拾的过程会更顺利。我也遵从这个顺序去收拾,发现效率确实比我之前偶尔一次的收拾要高效。这个过程会不断强化“心动感”的判断。一般来说,衣服是情感牵连比较弱的一项,不喜欢的衣服可以坦然丢弃。尝试到丢弃的快感后,接下来就可以大胆丢弃其他情感牵连更强的物品。
收拾的第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我把自己和老婆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放在一起,客厅里很快堆起了衣服小山。我的衣服不算多,很快就留下一些挑选出来的心动衣物。在衣服的去留上,我并不需要纠结,很顺利就可以判断。从这一点来看,我对衣服并没有太多情感牵连。由于我老婆是被我拉着参与整理,她本身并不想折腾,所以这个收拾过程显得有点不情愿。她的衣服也比我多得多,尽管是以勉强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她也丢弃了一堆衣服。我估算了一下,大概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一些并不破旧,仅仅就是不再喜欢了。我想,如果不是把所有衣服堆一起,我老婆并不会这么爽快就丢掉它们。在我后续的清理过程中,我又帮她在剩下的衣物里丢掉了一些不能再用的。我们的衣柜终于从原来拥堵的状态变得整洁清爽。
收拾完衣物之后我马上开始书籍的整理。近年来我已经养成看电子书的习惯,如非必要我一般不买实体书。把所有书籍堆在一起,我发现书的总数量还是大大超过我的预期。我查看了一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存放超过十年的旧书。这些旧书有上学时买的散文集,旧词典,旧小说。到了现在,其实我不会再有兴趣翻开它们看一眼,我不知道为什么存放了这么多年也不把它们扔掉。
其实书也好,知识和方法也好,都是工具。过了那个阶段它就完成了任务,可以大胆舍弃。这个道理我在写作中感受很深,但直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我并没有把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我想通这一点,我再不纠结,不需要的旧书通通清理掉。
我不算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也没有囤书的习惯。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年我还是买了一些从未翻看过的书。这些书有的来自网友的推荐,有的是我在审稿过程中被书评触动买回来的。我试着把这些书拿在手里,发现完全没有想要打开去看的冲动,想必把它们放在书架上也只是继续吃灰。这些书都被我爽快地列为丢弃一类。
我发现有些书读过一次之后就不想再读,那些书我也把它们丢弃了。有些书勉强只读到一半,发现没有兴趣再读下去,放在书架上是等待着继续读下去的时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里面有句话触动到我,“有些书读到一半就已经完成它的使命”。看到这句话,我便大胆将它们丢弃了。而有些书确实跟我联系紧密,我会反复阅读,像《太傻天书》《与神对话系列》《鸣响雪松系列》。我把这些书放到书架最显眼的地方,看着它们并排放在一起,内心里有怡然的满足感。
收拾衣服和书籍并不困难,对我来说稍有难度的是杂物。杂物的数量太大,分散在家里的各个地方,甚至家里还专门设了一个杂物房(我就在里面工作……)。把这些东西都搬出来后,客厅和阳台一下子变得拥堵不堪,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绊倒。我爸不明白这种整理方式背后的意义,埋怨我太乱来,给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是整理过程中发生的一次矛盾,也到了整理的一个疲劳期。还好,杂物的清理也进行得挺顺利的,花了一天时间就收拾好了。虽然这个过程有点辛苦,但清理完之后明显感觉到清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