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寒冷又漫长,还时不时刮起一场大风。一群小伙伴玩够了玻璃弹珠、打沙包和跳格子游戏,动画片也只在下午六点才会更新一集,有人提议放风筝吧。
说干就干,放风筝首先要做一个风筝,就找了一位有制作风筝经验的老爷爷请教,老爷爷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潦草地画了个草图,说了几句制作要点,就忙着去喂牛了。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我们,先准备材料吧:一沓报纸、半碗白面用开水烫一下做成浆糊、还要几根硬一点的竹子做骨架、从缝纫机上拆下了一轱辘长线……
制作过程如下:首先截取两根长约40公分直径1公分的竹子作为风筝的中心十字骨架,没有材料就拆了一把大扫帚,用细铁丝缠结实;然后在中心骨架的四周用直条连接,做成一个大菱形,连接的地方用细绳捆扎结实;下一步就是要铺报纸了,将报纸涂抹厚厚的一层浆糊粘在十字骨架的外面,正反两面都要粘,多粘几层提高风筝的强度;做好了风筝的乘风面,就要做风筝的尾巴了,做尾巴可是个技术活,太轻了风筝飞起来会在空中转圈,太重了风筝飞不高,只在贴着地面的地方晃,我们给风筝的尾巴用布条做成拖把的形式,用细绳固定在风筝菱形锐角上,万一太重,就剪掉几根布条;最后一步是将拉绳绑在风筝的十字骨架中心。这样,一个简单的风筝样机就做成了。
一群小伙伴簇拥着新鲜出炉的风筝就去试飞了。首先在村边比较空旷的场地里,抓一把黄沙撒向空中,测试一下风向和风力,然后迎着风,找一位个子高一点的小朋友双手举起风筝,再找一位跑得比较快的小朋友把风筝的拉线放开约100米,然后一个人发号施令,松手和跑要配合协调。一开始配合不到位,高个子已经松手了,快跑的小朋友没有赶快跑,风筝就掉在地上,被拉着拖行很远,地面上到处是冻硬了的土块还有树枝,风筝难免会被划破,那就修补好风筝,换人再配合。经过多次的尝试,终于把风筝样机送上了天空,大家欢呼雀跃,开心得又蹦又跳。
有了第一个样机的成功案例,大家也就掌握了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技巧。短短几天时间,村边的空地上,来了好多小朋友一起放风筝。后来大家将风筝改造升级成燕子、蜈蚣、大蜻蜓的造型,还有在风筝尾巴上下功夫的,把风筝的尾巴换成了枕头、布娃娃、还有人就地取材,捡了一条红色的大秋裤,并把它挂在风筝的下方送上蓝天(那人就是我)…..
现在我早已不做风筝了,带着娃去公园玩,都会随手买一个风筝,放一会也就不玩了。现在的风筝很精简,一个三角形,穿三根小竹棍,尾巴就是两根细布条,折叠起来倒是很省空间,家里玩具柜里塞了好几个。
看着这些商业化的风筝,觉得好幼稚,它是能飞上蓝天,总觉得缺了一些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