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好好说话,还真是一个伤脑筋的事:碰到自己喜欢说的事,我们就像泄了闸的洪水一样,光顾着自己爽,至于别人呢,没想过。另一种情况就是有时半天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或者突然蹦出一句话,结果大家都尴尬不已,甚至还招来一个不友好的眼神,“你这人怎么连话都不会说?”
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大半原因是你的大脑处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中,用自己最熟悉、最不用动脑子的方式回应眼前的人和事。
早些日子我向一个客户询问对公司调察的怎样,她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里面很多人说你这家公司是传销公司”。嗯?貌似类似的话语你是否也听过很多:我听某某说某某脾气很坏;我看某某最近跟领导套近乎,是不是想巴结领导;我看某某行为处事方式最近很怪异,是不是被洗脑?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就拿上面这个例子来分析,她相信的理由有两个:一我是通过百度上调察到的;二是有很多人说这家公司是搞传销。
可这两个理由靠谱吗?第一个理由中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它只提供信息,对于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等问题只能自己进行甑别。一家公司合不合法是由法律决定的,而不是由百度决定的。
在第二个理由中,我浏览了一下很多人说这个公司是传销的证据:
其一是个人观察。例如有人观察到身边的亲人加入这家公司后,他的言谈举止跟以前大不相同,就怀疑是进了传销组织,被洗脑了,并没有进一步对公司合法性和产品有效性进行深入调查。他们只是与过去看到的、听到的、还有自己经历的事相对比来判断真伪,甚至拿自己的直觉作为证据的。
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那些经历的侧面都是和我们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相符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真正过硬的是基于最近得来的观察,而且是几个人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他们没有和观察的事件有关的明显而又强烈的期望值,同时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其二是类比。例如这家公司经营模式像传销,因此就判定为传销公司。这就是我们说话过程中老犯的错误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其它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人客观地评论时,有人就会说“你是不是跟他们一伙的”;“你与我们不是同类”等等。这其实在说话时常见的问题。
说话就如写文章一样,需思考,需推理。古人有一个说法值得大家借鉴,在说一句话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
如果是真的,接着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
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
按照这三点,以后说话时做到心中有数,并刻意练习,最后慢慢减少只顾自己爽而别人尴尬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