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预高中生,第一次尝试写高中政治论文。如有不足敬请指出,本人一定加以改进)
2019年6月18日,ofo最终被法院判决“名下已无可供执行资产”,多名高管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面对约2.5亿元的巨额债款与1500多万名用户的退押金申请,ofo已无力回天,处于破产边缘。这样的事情传出后,一时轰动:共享单车为何又跌落低谷?
早在2017年末,共享单车行业就已经进入了“寒冬”。2017年11月,知名共享单车“小蓝单车”停止运营。随后的两年时间,就有超过60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告破产。而当时风光无限的ofo,如今却落到这个下场。除了ofo,摩拜亦是如此。2018年4月,美团正式收购摩拜单车,在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亏损了4.8亿元。2018年美团财报显示,摩拜贡献了15亿元的收入,以及45.5亿元亏损,极大拖累了美团财务数据。今年6月30日前,摩拜单车将全部“美团化”并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的结局引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共享单车界的“寒冬”?
首先,管理缺失与国民素质不配套是主要原因之一。共享单车受众人群广,管理难度加大,容易造成资产缺失。这与国民素质也密切相关。2017年,3V Bike由于未融资成功,创始人自掏腰包造了1000辆自行车,投放后仅找回几十辆。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偷盗率竟接近100%!与此同时,某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72.2%的用户遇到过车辆破损的问题。
其次,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过于激烈,打恶性竞争的“价格战”。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的增多,用户会根据价格来选择不同的共享单车企业,于是单车企业纷纷拉低价格。一辆自行车造价几百元,而骑行价格过低,造成了回本速度过慢,难以实现盈利。
再次,相关政策的出台限制了共享单车投放。原先共享单车的投放过剩,极大影响了市容市貌。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严格限制了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如果企业无法合理采取措施并积极应对,就会面临极大风险。
最后,共享单车的“共享经济”本质出现了问题。2015年,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享经济本是对闲置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但共享单车企业更像是在租赁市场——融资、购入资源、投放市场。而这已经脱离了共享经济的核心。
面对这些,共享单车企业又应如何应对?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又应做什么呢?
一, 企业应增强自身创新活力,找到合适的运营方式。科技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所系,也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共享单车企业应抓住这个发展的绝佳时机,对自身优势与市场环境深度分析,从而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形成一套利于生存发展的运营模式,就能与大多数仍一头雾水的企业区分开来。而这就需要企业创新,也需要企业对创新型人才提供环境。
二, 避免恶性竞争,少打“价格战”。公平竞争是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之一,公平竞争没有赢家,企业的利益都会因此受到干扰。竞争是促进竞争双方成长发展的,而并非使企业衰亡的。压低价格从而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或许不是一个好方法。这种做法就像在攀比谁的成本更高,而胜者并不能因此得到任何东西。
三,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共享单车的偷盗破损率。2017年3月6日,天津两男子因将“小黄车”扔入海河而分别被行政拘留10天与5天。但在二三线城市,仍有不少人偷盗共享单车,据为己有。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故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起公民个人信用体制,让失信者难逃法网,从而为共享单车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四, 公民自身素质应得到提高。公民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法无授权不可为”。虽然共享单车管理难度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应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树立好法治观念,让共享单车继续便利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