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 “你以为日本人真的***吗?” 的一系列文章,如果你对此话题有兴趣,欢迎在文末留言给标题填空,说不定下一篇就会讨论到你提出的关键词。
随着时间管理话题的热议,这几年国内刮起了一阵手帐风,日本的几大手帐也颇有人气,比如HOBO。日本人的确热爱手账,几乎人手一本,连家庭主妇的包包里也放一本来安排每天的待办事项。前阵子还很流行一种family挂历,每个日期都附带有全家老小一起做计划的栏目,方便安排一家人的行动,也让孩子从小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日本人在这方面显得颇有心得,相关的书籍也数不胜数。他们确实很重视效率和时间,巴士火车都相当准点,连飞机也很少延误,东京的机场是我所体验过的出海关提行李最快速的机场,其他各种政府公共部门的办公区域规划也做得非常合理,流程清晰有效,民众办事快捷又方便。不过倘若因此而误认为日本人做任何事都很高效,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到典型的日本企业里转一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日本人其实是相当拖拖拉拉呢!
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刚想挽起袖子干活,就被通知马上开会,内容是为下下周的那次会议作事先讨论。不必纳闷上周明明已经为此讨论过一次了,怎么又要来一遍,因为日本人的会是永远开不完的。屏幕上还是那几条已经嚼烂了的东西,开场白绕了大半天,话头儿越说越发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终于绕回了主题。看似讨论起来大家都在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实际上谁也不肯提出确切的见解。最常见的句型是这样的:
“确实是...(观点1),但是...(质疑观点1),或许可以...(观点2),但是...(再把观点2否定掉)...”说完再以“啊确实很难呢”来收尾。
总之这莫名其妙的一番话说了跟没说一样,表态总是那么暧昧模糊,讨论半天都得不出结论,直到会议结束,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上午最容易集中精力的一段时光就这么在无意义的和稀泥中过去了。
刚回到办公桌前还没喘口气,一份报告就被上司打了回来。虽说如今都实行电子化办公了,日本企业的书面办公还同时大量并存着,把本来就很繁冗的流程再拖累一大截。更不用说那些被改了无数次,却根本就不会有人再看的报告究竟意义何在。比如许多企业里新员工都被要求写月报,教会新人及时总结工作是好事,但日本人总是不分轻重缓急,一律犯完美主义强迫症,在次要业务上耗费掉大量时间精力,导致最重要的业务反而一拖再拖。仅仅是一份供内部参考的总结,写的清楚详细还不够,还要句式配图一切都符合上司的审美标准,否则肯定过不了一层层的签字审批。如果不止一个上司,而且口味各不相同,那就麻烦大了,改了十次二十次结果还是回到最初版本,都是常有的事情。我曾经被迫两个月什么正经工作都没干,单单只为了准备一个内部工作汇报,其反复折磨的程度比起毕业答辩有过之而无不及,前一天晚上还因上司的审美偏见被指示把ppt里的大红色全部改为桃红色。我也佩服做事认真的人,但那和不必要的较真儿并不是一回事。
不知不觉下班铃声响起,日本人都仿佛听不见似的继续手头的工作,即使喇叭里喊了好几遍“今天是定时下班日”也无动于衷。尽管年轻一代的观念里已经不像上一辈人那么牺牲自我对企业死心塌地作贡献,但仍然无法扭转目前加班严重的现象,于是很多公司才强制规定每周有一天不能加班,至于实际效果不得不说有点形同虚设。网络调查表明,只有14.4%的人确确实实会在定时下班日早早回家,也仅有22.1%的人认为有必要设立这样的制度。加班的理由有很多,赚加班费,向公司表忠心,受到周围加班氛围的压力,等等,唯独“工作做不完”这一点有些可笑。很多人一个空白word打开大半个小时还停留在那一行,咖啡添了几回也发不完一封邮件,很简单的事情也要来来回回反复折腾。时间花了一大把,却没有实质的效率,这样消磨掉一个晚上直到末班电车才往家赶,看起来好像模范员工,其实既没有创造多少价值,又失去了个人生活。我认识的一位前辈在多个国家有过工作经历,他总结说,在东南亚国家人人都不慌不忙悠哉悠哉,在中国人人都匆匆忙忙高速运转,而在日本则是人人都装作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进度却停滞不前。
态度模糊,完美主义倾向,抓不住关键,无意义的拖拉,这些问题不只是在日本企业里严重存在,同时在其他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也都看得到。在这个转眼间就天翻地覆的时代,人人都唯恐落后,却很容易就忽略了看似努力的表面究竟有多少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