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往右,然后从上到下
一、鹦鹉螺
年代:白垩纪
产地:马达加斯加
大名鼎鼎的鹦鹉螺,有着活化石之称,所有的菊石都灭绝了,还有一种鹦鹉螺至今生活在海洋中。现在看到的鹦鹉螺化石,其实只是他的气室,用于控制浮沉的,潜水艇就是根据鹦鹉螺浮沉的原理造的。鹦鹉螺之住在最外层,叫做“住室”的地方。
二、海胆
年代:侏罗纪早-白垩纪晚期
产地:马达加斯加
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为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壳,多数种类口内具复杂的咀嚼器,称亚里士多德提灯,其上具齿,可咀嚼食物。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最早已知的海胆纲动物是在奥陶纪早期的岩石内发现,而它们成功活到今天的原因是它们是一种成功及多样的生物。
三、克利翁菊石
年代:侏罗纪早-白垩纪晚期
产地:马达加斯加(全世界都有分布)
克利翁菊石是生存在白垩纪阿尔布期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其化石被发现于欧洲、马达加斯加和美洲等地。扁扁的形状,说明他的优速很快。
菊石和鹦鹉螺都是现生的乌贼、章鱼的远亲,都属于头足动物(可以理解为有很多脚直接长在脑袋上),他们的触角比章鱼鱿鱼好多,鹦鹉螺有几十个。
鹦鹉螺和菊石的差别,请看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f3ad7d0f1faf7509c2345b67.html
四、尼日利亚巴斯克菊石
年代:白垩纪
产地:非洲东部
特征是外型胖而圆滚,壳体内卷而且有肋条或结节,脐很深,体管较粗,经过清修缝合线细节呈现出来。胖乎乎的很可爱,缺点就是石头太硬,太难修了。
尼日利亚菊石有很多种,都生活在古代东非的海峡中,这个是胖的,还有扁的、又扁又尖的、球形的、带刺的。
五、镜眼虫三叶虫
年代:泥盆纪
产地:摩洛哥
镜眼虫三叶虫以发达的复眼为显著特征,是三叶虫中观赏性较强的一类。其在晚寒武已经有一些端倪,最早的代表出现在奥陶纪早期,在泥盆纪末灭绝,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多具有发达的卷曲器官。此类群的灭绝标志着三叶虫繁盛海洋时代的终结,使整个三叶虫纲进入了风烛残年。
三叶虫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卷起来,就像穿山甲一样。三叶虫从小到大会多次换壳,现有的节肢动物基本都继承了这一特性。
六、克利翁菊石的对开切片
同克利翁菊石
七、褐铁矿化的菊石
年代:泥盆纪
产地:摩洛哥
泥盆纪时期,海洋二氧化碳浓度高,酸性较强,菊石都长的小小的,壳也很结实。菊石化石在矿化的过程中被褐铁矿侵入,逐渐被褐铁矿替代,很多化石都会褐铁矿化,也可能黄铁矿化。
八、海百合化石群板
年代:三叠纪
产地:贵州
海百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棘皮动物,没错他是动物,不是植物,虽然长的像茎细长的白菜。最早出现在早寒武纪,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象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几亿年前,海洋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现在也在海洋里没有灭绝。
九、克利翁菊石
小小的一枚
十、克利翁菊石
外壳有好看的彩光(特殊矿化行成),其实也是一种克利翁菊石,具体品种不好定。
最著名的是加拿大有彩光的斑彩螺,身型巨大,彩光非常好看,但也是有宝石级的价格。
十一、始高得利菊石
年代:白垩纪
产地:马达加斯加
该菊石不算罕见,分布也较为广泛,在法国、美国等地的白垩纪地层都有发现。在马岛中偶尔也能见到。
十二、中华莱德利基虫
年代:寒武纪
产地:湖南湘西
简称“莱氏虫”,三叶虫纲中出现较早的一类,中华翼形莱德利基虫,是早寒武的一个标志性化石,在我国分布较广,而完整背壳除了湖南和贵州产量较大外,其它地区也是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