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看了三本关于苏格拉底的书,分别是中华书局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里的《苏格拉底》(美国的霍普·梅写的)、柏拉图的《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平时一说起我看的这些书,大家总感觉好像多么高大上一样,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相比起近代西方那些绕来绕去的哲学名著来说,古希腊三杰对待读者算是很友好的了。
先说第一本,是个系列,所以体例很奇怪,像个大学生哲学课外教育读本,每一章后面都有问答题思考题什么的,仿佛回到了被课本控制的那个年代,如果想对苏格拉底的经历有个基本的概念,这本书是极好的。
再说第二本,就是书名就可以秒杀四方的《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其实这本书是三个小篇章组成的。分别是:游叙弗伦和苏两人在门廊相遇,游叙弗伦被苏格拉底一顿怼,噎得无话可说;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的申辩词和判决后的发言,怼得在场的人无话可说;以及苏的学生克力同劝老师逃跑被苏格拉底一顿怼,噎得无话可说。
而第三本,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就更好玩儿了,全篇都在各种场合以各种主题各种花式怼人。苏格拉底这个人,真的是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空气,他特有的教人道理的方式就是怼人,学术上叫辩证法。
其实苏格拉底的那些怼人主题,哦不,辩论主题,大部分都很眼熟。我们不妨拉开空间的距离,把目光放到同一时代中原大地上的鲁国,孔子的论语里面写的内容差不多。论虔诚,论友谊,论孝悌,论自省,论艺术......以至于我每看一篇心里就在默念:“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然而中西方对这些主题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区别。中国传统讲究内敛,讲究悟道,师傅惜字如金,讲的只字片语学生勤谨记下,经过多年修行,最后将悟的道体现在行动上,算是出师。西方则注重逻辑,真理愈辩愈明,哪怕是大师也不惜放低身份跟你费上一番口舌,就一个主题刨根问题讲清楚,用学识把你碾压在脚底下,到最后只会说是的对的那肯定,您说的对棒棒哒。
苏格拉底也许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但他的死并不是暴君也不是暴民造成的,恰恰是雅典民主政治最严格的公民大会的审判结果。他能说服别人,怼的大家无言以对,却在众人眼中留下了不敬神、另立新神和毒害青年的印象。这杯毒酒是全体雅典人给他灌下去的,他的心寒了。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悲哀吗?
分类:哲学
易读:三颗星
精彩:四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