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是我们闺蜜圈公认的女神。被封为女神不光是因为她长得美,还因为她从小到大取得的傲人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光环加身可不像在电视剧里那样容易,全凭剧情设定。阿美的光环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拼出来的。
她有多努力呢?发着高烧也没停下早上5点练英语的习惯。加班到12点也要坚持完成两小时的钢琴练习。两天不睡也要搞定上司交给的工作。
她的努力和坚持时常给我激励,让我由衷地佩服。不过,隐约还有另外一种情感触动我,使我觉得阿美的努力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不久前,我向阿美请教,问她如何做到坚持不懈。阿美的一番话让我大跌眼镜,也让我厘清了那个说不出的别扭到底是什么。
我一直以为是发自心底的热爱才让阿美如此努力,没想到支撑阿美不懈努力的仅仅是颗不服输的心。她只是想要打败所有人,成为最闪光的焦点。
原来,志在第一的阿美一直在和别人比赛。
无休止的比赛让阿美只体会到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却无心感受那些镶嵌在时间里因为努力拼搏而结下的乐趣;
只关注竞争对手的脚步,却察觉不到自己因为努力而产生的成长和蜕变;
只在乎名次上的数字,却无心体验周围世界伴随着自己越来越优秀而呈现出的不一样的美好。
我忽然理解了阿美满脸藏也藏不住的失望和忧虑。原来那些本该属于努力的全部美好都被阿美忽视了。她因为争强好胜,根本体会不到充实,感觉不到快乐,体验不到成就。
努力带来的不是更加圆满的自我,而是越来越多的焦虑和虚空,这样的努力即使带来了梦寐以求的“第一”也没什么用,因为它让你弄丢了自我。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中,“为了比赛而努力”也是影片诠释的重点。
影片一开始就点明了父母们经常给孩子灌输的理念: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就超越别人,要么就落后。
除了家长,教育界的主流价值观也是竞争。三个主人公所在的工程学院就主张“成绩第一才能有好的未来”。校长更是变本加厉,他教育学生们,要么竞争要么死。
这些被家庭和学校打造成“比赛机器”的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呢?
有的人,他们感受不到快乐。
有的人,他们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自杀。
有的人,他们一直恐惧失败,只能把精神寄托给虚无的神明。
有的人,只是盲目的追随者,对所学不求甚解,只是追求名次。
攀比和竞争把这些孩子的现在搅得一塌糊涂。很难想象,这样的现在会换来家长和老师口中的那个美好未来。
相反,那个永远开心、阳光,忠于自己的兴趣,活得随心自在,成绩第一,被评为优秀学生,获得400多个专利,成为著名科学家,被励志成为人上人的“模范生”追捧,符合家长和校长心中“成功人士”标准的男主角兰彻,却是从来都不关心“比赛”的那个人。
就像兰彻所说的那样:“你们都陷入比赛之中。可是,就算你们得到第一,这样有什么用呢?增长的不会是知识,只能是压力。”
不要让比赛变成人生的高压泵。努力不应该出自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压力,而应该起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外在的力量只会把鸡蛋变成食物,内在的力量才会让鸡蛋成为生命。
为“获得第一”而努力的人未必真的能成为比赛的优胜者,眼里心里都没有“比赛”的人反而得胜,这其实是有深刻道理的。
瑞士钟表匠塔•布克曾在400多年前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就作出了金字塔绝不可能是奴隶建造的论断。
这个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哪怕在自己简陋的小作坊都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0.01秒的钟表的匠人,绝不相信精密得连刀片都不能插入的金字塔会出自趋于压迫、毫无自由、丧失快乐、失去灵魂的奴隶之手。
伟大的人类工程,往往来自于身心无限自由和快乐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拥有超越常人的创造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心中的梦,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像奴隶那样身心束缚和痛苦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惊艳世界的杰作的。
他的断言是对的。在近几年,考古学家有了重大发现,他们通过考证掩埋在金字塔附近的大量骸骨,得出了制造金字塔的并不是奴隶而是一群快乐的自由民众的结论。
为了比赛而努力的人,其实就和奴隶一样趋于压迫、毫无自由、丧失快乐、失去灵魂。他们被“不能落后”压迫,被“追求名次”束缚,因“持续攀比”疲惫,因“无视自我”空虚。
“比赛”就像一个狭小的铁笼,把他们的身心和思维完全禁锢,无法舒展。他们没有闲暇认清自我,没有机会拒绝强迫,没有力量天马行空,没有意愿尽善尽美。他们就像被抽走灵魂的木偶,只能被动地让“名次”牵着鼻子走。
这样身心不自由也不快乐的人怎么能拼得过那些因为热爱而沉迷,因为沉迷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探索,因为探索而精进的人?
为了比赛的努力,可能会让你成为优秀的自己,但却永远不会让你成为卓越的自己。
仅仅因为攀比去努力的人,不仅会困住自己的潜能,还可能会扼杀自己的快乐。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沙哈尔,在教人如何幸福之前差点因为比赛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
沙哈尔曾是壁球运动员,在16岁那年获得了全国壁球冠军。
冠军来之不易,是他用5年的地狱式训练换来的。封闭的训练环境、严格的作息规律、苛刻的饮食标准、长期的力量锻炼,雷打不动的跑步训练,一次次疲惫下的忍耐和自我激励。
没有自我,不能松懈,只能一次次强迫自己完成每日目标。艰苦的训练让他无比痛苦,他一直觉得自己缺失了什么。
他以为只要获得冠军就能弥补五年训练的痛苦。可惜事与愿违,除了在夺冠当天享受到短暂而疯狂的快乐之后,他便陷入到了更多的空虚和失落当中。
比夺冠前还空虚和失落的心情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摧毁了他曾经认为“越努力越幸福”的信念。
在一次吃汉堡的时候,他有了感悟。为了健康他一直选择吃口味差但很有营养的汉堡。他觉得这就跟他参加比赛一样,为了达到夺冠的目标,一直忍受当下的痛苦。
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当下和未来的统一。只在乎当下享乐,可能会丢掉未来的快乐;只关注未来的目标而让当下一直痛苦,会让目标实现时的快乐和意义打折。
当实现目标的快乐被当下的痛苦消磨殆尽时,也意味着当下和未来的双输。如果这样,现在所有付出的努力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正如沙哈尔所著作的《幸福的方法》中所说,只有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和烦恼,挣脱完美主义的束缚,抱着开放和自我认可的态度去努力,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潜力,从而保持持续的幸福感。
而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挣脱完美的束缚、自我认可都不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比赛者所具备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但,努力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战胜别人,而应该是为了圆满自己。
我们可以为了“老子有钱,关你屁事”而努力,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我们可以为了让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而努力,看着最亲的人幸福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我们可以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从而遇到更好的世界而努力。真挚的友情,心仪的爱人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我们可以为了心底的那份热爱和梦想而努力,不留遗憾梦想成真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只有这些无关比赛无关对手的努力才能让人忠于真实的自我。当努力不再掏空自己,而是让自己更加丰盈时,我们才能离幸福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