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按照活到100岁,身体不济每年感冒两次计算,人这一生要感冒200次。我从来也没觉得感冒是多大个事,往往喝点热水干扛一周,或者康泰克+阿莫西林自我治疗就过去了。然而,感冒这事落到孩子身上,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主要是见不得她难受。
女儿1岁以前,除了黄疸住院照了几天蓝光,湿疹让我操心了几周以外,就一直没什么毛病。每天看着她小脸日趋滚圆,体重指标在百分线附近上下徘徊,都不禁感慨她体格强健。
然而,刚过完1岁生日,女儿果冻就突然发烧了。开始浑身发热,失去活力,永动机变身蔫茄子。
她的脖子软软的撑不起大头,脸靠在我的肩膀,眼光发愣,我的心也被挤成了柿饼。
尤其到了晚上,她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连平日响彻全楼的哭声,都变成了嘤嘤哼哼。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发烧变为上吐下泻。纸尿裤已经无法阻挡来势凶猛的病毒肆虐,我和果冻奶奶的衣服都不幸罹难。
深夜,洗衣机在轰鸣,我一边清理地板,一边犹豫要不要送果冻去医院。
好在第三天烧退下去了。只剩偶尔呕吐、拉稀还在和女儿纠缠。全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看着她明显瘦了一圈的圆脸,恍惚中记起我曾经幻想,要是女儿脸再小点就好了。可现在,就算她脸圆成月饼,我也希望果冻不要再生病了。
02
护理果冻的同时,我更新了一些感冒有关的知识,也许是我以前太缺乏常识,这些知识你可能早就知道,但我还是想叨叨一下。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应该药物降温了。因为服药以后,药效发挥还需要时间,超过39摄氏度则容易引起身体调节失常。就像酒喝多了,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沉默,发烧也会让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表现为惊厥、烦躁不安;或者高度抑制,导致昏睡、昏迷。
发热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老人说“生病一次,就多长一些心眼”。从医学角度考虑,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能增强人体白细胞酶活力,提高抗感染能力,只要温度可控,还是要让烧烧一会。
人体自身就会产生热量,但我们之所以不会自燃,是因为有散热机制。皮肤就是最主要的散热渠道。发烧时孩子被裹成粽子,可能因为散热慢引起惊厥,或者出太多汗导致脱水,是非不科学的方法。
既然皮肤是散热主力,那么少量多次饮水、室温合适情况下少穿衣服、洗温水澡、温湿敷都是可行的物理降温手段。擦酒精和敷冰袋,这种方法虽然常见,但会让血管收缩,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影响降温效果。
发烧实际是人体发现病毒或细菌入侵,身体传递信号到大脑中枢,中枢把恒定温度调高,所以身体开始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体温自然就被迫升高了。
小孩常见退烧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称“美林”“泰诺林”。它们作用的都是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阻断信号传递,使中枢不发出升高体温的命令。因此,退烧药并不治本,只是帮助孩子不那么难受,保护不要被过高温度烧坏而已。
导致幼儿发烧的原因就两种——细菌&病毒。病毒一般没什么特效药,遇到了只能干扛,到了时间自然就会好。细菌却要使用抗生素。这也是发烧去医院验血最重要的意义,找出发烧的原因。
孩子很多情况下是被父母误伤的。大人经过多次感冒发烧,身体对某些病菌已经产生抗体,但孩子抵抗力还没形成,所以在父母携带致热原的情况下,很容易中招。怎么办?降低病菌密度!有病菌不可怕,可怕的是达到致病的浓度。下班回家把车窗打开吹吹风,进门前多呼吸点新鲜空气,都有作用。
孩子发一次烧,自己也学会了很多。父母真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啊!
03
青春痘长在别人的脸上不着急。但这个“别人”可不包括自己的孩子。
生病的时候,孩子每一声呻吟,都像敲向父母心上的重锤,恨不得马上替他们承担痛苦,宝贝去蹦蹦跳跳,自己躺在床上烧三天。
那为何父母生个小病,从来不见我们如此心急如焚?
或许内心深处,我们从来都以为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强大,永远无所不能。
还有自私的动物本能,驱使我们优先保证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然后才会照顾其他。
父母之爱,不管不顾,单向行驶。普天下所有父母如此,所有孩子亦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金庸的《侠客行》,每次读到闵柔佛祖面前的那段祷告,总让我潸然。
如来佛保佑,佑护我儿疾病早愈。他小时无知,干下的罪孽,都由为娘的一身抵挡,一切责罚,都由为娘的来承受。千刀万剐,甘受不辞,只求我儿今后重新做人,一生无灾无难,平安喜乐。
石中玉再是个熊孩子,却是闵柔心中永远的宝贝。
这种护犊溺爱,虽然终会害到孩子,却让人恨不起来。
我可不愿做闵柔似的父母,我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伙伴关系-互相启迪、彼此尊重、责权清晰、共同成长。
就让我从点滴做起,成为孩子合格的合伙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