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我也看了不少,最大的争议就是不符合史实,写得越是精彩,就越可能让人信以为真。关于这点,吕思勉先生说得很好,看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以史为鉴,因为有些事此前没有发生过,无以为鉴,譬如鸦片战争,真正的目的是明白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个就回归到历史这个词的定义上来了,历史就是记述社会怎样演变的,记录先辈走过的那段路。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所以对于我来说,真相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哪些领悟。因为即便是同一件事,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而又能自圆其说的看法。两种说法都有理有据,分歧源于角度、立场不同。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头脑清醒,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另一方面就是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有了自己的判断,才不会人云亦云,或陷入迷茫。
很欢喜的一点是,本书的作者(肯·福莱特)写完以后,会把书稿给历史学者看一下,确保史实无误,这样读者看起来就能放心了,不用去分辨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更让人惊喜的是,除了情感,作者其他方面的描写也很棒,尤其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矿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阶级之间的矛盾等,让读者身临其境,能够很好了解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发展。
对比国内的历史小说,很多笔墨在于刻画人物,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描绘得比较少,这是一点,另一点是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关系等等真假参半。对于打发时间的人来说,无所谓啊,对于想要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来说,就有了一些小阻碍。
中西对比,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情感的归宿。国人比较倾向于故事有一个圆满结局,所以多数时候,作者会给男女主人公一个不错的结尾,或者尽量在其他方面给予安慰,而国外的作者则以披露现实为主,现实就是残酷的,情感也是一样,不管曾经多么美好,最终也不一定如初。
看惯了你侬我侬的甜蜜,在得知情感真相的时候,人往往很难接受,比如伯爵的离开,与其说当时是情不自禁,不如说还是败给了情欲,而事后也没有负起责任。其他主要人物,也是命运多舛,也许就是要突出这样的强烈反差,在开始的时候,作者花了些笔墨刻画那段时光的美好,包括性。看的时候会有些惊讶于这样的描写,那么袒露,不过也很庆幸,作者没有本末倒置,全书的重点依然是乱世下的家族发展。
历史小说,写的是某段历史,是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或一个角度,用的是故事的叙述方式。要想看得更全,了解得更深入,就要中西结合,多看看不同立场的人的言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套书若能全部看完,真的是品味又上一层楼。《巨人的陨落》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