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是自由思考的,我们大多数时候会非常肯定地回答“是”。我想思考什么,不是我自己个人的事情么,想思考什么就思考什么,这就是自由思考。
蔡钰老师在她的《批判性思维15讲》里并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我们的思考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
知识面局限。
思维方式局限。
知识面局限很好理解,要用一个没有任何概念的知识去思考,从无到有的创新实在太难了,思考仍然还局限在自己掌握的那部分知识框架里。
思维方式的局限,如一个学前班的图形题,用一条线把一个五边形划出两个三角形出来,我们会绞尽脑汁去想这条线如何划啊,是不是需要用折线啊,大脑中跳出来的第一个解决方案一定是我们以前最熟悉的,就是先画个线试试。并没有去仔细读题,划线就一定是用钢笔或者铅笔画出来的那么宽么。最终的解法就是画一条很粗的线,把中间的大部分面积盖住,只留下两个三角形就可以了。
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大脑让我们这样思考的。思考就像是呼吸,我们很少能有意识的去意识我们是在思考。
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我们就有针对这两个局限的解法。
完善知识面。
对知识的吸收有两种类型的人。
海绵式学习和淘金式学习。
海绵式学习就像海绵,只是吸收,见什么吸收什么,没有批判和精炼信息。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学,怎么用。
淘金式思考者会用批判精神来拣选知识,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破除思维局限的工具:
批判性思维。
我们说过我们很难意识到我们在思考。“旁观者清”这个词大家都熟悉,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就要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以审视的眼光看我们的思考。思考时,有一个思考的自己,同时有一个观察思考的观察者。
一种方法时练习冥想,去感受自己思考的体验。
一种是训练批判性思维,旁观思考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你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备的思考过程去推导出完美的结论,而是自己当自己的苏格拉底,带着问题意识,面对一个结论去倒推,用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这个结论是否立得住。
思考的自由度,是让我们能更清楚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是什么,让我们更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