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速笔 第 16 篇
今天去了公司楼下一家水果店,一个普通国产香蕉卖 50 元。
我心里第一反应是:卧槽,老板是不是标错了?
赶紧问问老板。老板看看我,笑而不语:
我们是故意这样做的。
这,就是在南京某CBD区域坪效最高的水果店里发生的场景。
先说一下这家店大环境:
地处南京某知名地段CBD,附近 N 座写字楼,周边共7家水果店以及还有7-11、便利蜂这样的便利店,他们也卖水果。
用户人群集中在白天时间段的白领上班族。
再说下这家水果店小环境:
主打附近写字楼外卖,涵盖水果、果茶、咖啡、切盘水果,以及即将上线的水果捞。
在这样一个残酷大环境竞争下,这家非大品牌店的水果店成功逆袭,做到了该区域坪效最高的水果店。
那他家是怎样做到的呢?
简单概括,用的就是互联网思维,或者说是新媒体思维。
话说起来很空,“落地”起来就很容易理解。
这家店从头到尾,都有着一套自己的思维逻辑,我这里结合我观察到以及老板讲的例子说说。
1.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
开篇我讲了一根香蕉标价 50 元。
一般人第一眼想到的是价格标错,因为这在一堆平价水果中显得格格不入。
实际上,老板有意为之。
让我们安静下来试想一个场景:
第一次顾客来,发现价格明显离谱且标错,和老板吐槽——老板,你家这个是不是标错了?
这就产生了互联网里一个重要的词汇——链接。
产生链接后,再发展下一步。没有链接,其他都白搭。
而且在购物中,用户主动发起沟通的效果,要比老板向用户发起沟通的效果更强。
你会发现和用户聊着聊着就熟了,接下来事情水到渠成。
等到下一次再到店,老用户见到这个标错价格的会心一笑,说不定还能回忆起第一次来的场景。
第一次来的新用户,又会进行新一轮的询问,如此往复。
2.
结果逆向性思维
拼低价,是个无底洞。
你能卖 10 元一斤的,那就能有人卖5折、买一送一。
举个例子:
你去水果店买西瓜,一般的商家老板顶多是希望别人再买一个,能多赚点钱是一点。
这种做法,就时典型的“自嗨”。
新媒体思维不同,它是结果导向的——用户为什么要买西瓜?
当然是吃啊!我吃了西瓜解渴满足嘴巴的寂寞,最后是为了满足,得到快乐。
所以,你为什么不去帮用户切好?装好?
用户要是不信任,你还可以当着面让他挑选,现场切瓜。
在这套体系里,用户赚到了便利。
一份水果可以是5元一斤,但是切好的水果就不能按斤算了,得按“盒”,一个西瓜按斤卖就是那个价,用户还会比较哪家更便宜。
但是分盒装,可以装好多盒,而且价格是用户感知不到的,他回去吃着切盘西瓜,心里就不会按照斤去算,而是算是切、装等便利性的因素。
最后结果是大家都爽了,用户也便利开心了,商家也多赚了。
3.
主角永远是使用产品的人。
你该为你的顾客多考虑,而不是为自己能赚多少钱而考虑。
当用户足够信任你,自然可以有更多的收益。
他们会因为周一或周三疲劳,奖励一份贵的水果吃点好的犒劳今天努力的自己;
会因为加班到眼睛酸涩买份对眼睛有益的蓝莓;
会刚吃饱饭来一份小盒水果或果茶来消消食……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群体都是相似的。
卖产品不能只卖产品,买产品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值得每个老板思考的。
毕竟,买产品的主角永远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