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了星期天,父母亲经常带着我们孩子们逛柳巷。柳巷是当时太原的一条主要的商业闹市,父母在街上基本上是东问问,西看看,什么也不买就回来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是利用休息日放松放松,顺便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动态。
那时候,在柳巷的酱园巷西边丁字路口的北侧,有个剧院。这个剧院,据说解放前就有了,我曾经进去过。只记得空间并不太大,楼层低矮,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其他的印象就不深了。剧院门口东边紧靠着墙,有一个现做现烤现卖烧饼的。
有一次,父母亲带我和哥哥在柳巷逛游,快十二点了,正好路过这里,于是花四分钱买了两个饼子,给我和哥哥充饥。亲眼看着师傅打开炉子盖,从炉火口里拿出饼子——“他不怕烫?”闪念间我接下了发烫的饼子。泛着焦黄颜色的饼子,外带芝麻,飘溢着麦子和烘烤的味道,咬一口,又酥又脆,真香!还掉渣呢,我双手捧着大口咀嚼。妈妈连忙说:慢点,慢点,别噎着了!
吃完了,舔食干净掉落在手心里的饼渣和芝麻粒。妈妈说:这是河北的“缸炉烧饼”。从此,我记住了这种饼子。
1965年春节期间,著名的格瓦拉率领古巴政府代表团访问山西,父亲代表太原市政府接待并陪同古巴代表团客人参观访问,在一起相处了几天。有一天晚上他回来说期间的花絮:格瓦拉这些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在酱园巷参观的时候,看到路边卖缸炉烧饼的,很是好奇,大概也闻到了香味,就让随行花两分钱买了一个,自己拿着,随手掰着吃,边吃边游览,很是亲民......能与堂堂的切•格瓦拉同吃一个炉子烤出的烧饼,我多么荣幸!
过了段时间“泰山庙”副食品市场改扩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原市副食品市场”;与此同时,原来那个黑暗低矮的剧院,据说是民国时期的“大众茶园”,当时曾兼演曲艺、杂耍,不知哪年改造成菜市场;那个买缸炉烧饼的不见了。
七十年代末,单位来了位同事小单,在接触中知道了他是井陉人,随着交往增多,从他那里了解到不少井陉的故事,并且知道了缸炉烧饼的原产地就在井陉,而且他还知道那间店铺在哪里。
我出差经常路过井陉,从未在那里长时间待过,很想在那里逗留一下,更多地感受。可是井陉是交通咽喉要道,道路狭窄,拉煤运货的大车特别多,经常发生车辆拥堵,一堵就是很长时间,我们经过井陉就提心吊胆,后来发展到根本不敢停留,再后来索性能绕道就绕道,尽量躲着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新修了好几条通道,交通顺畅多了。悠游山林以后,小单邀请,2015年7月特地与他及刘六、傅豆到井陉自驾游,参访了三天,感触颇深。
当时在前往井陉的路上,我回忆起小时候大啖缸炉烧饼的往事,请小单专门带领我们去原发店购买。
回来的那天,车子从驻地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一个小镇的外边,小单说到了,让我们下来,他去停车。抬眼望去,路边有三四家出售缸炉烧饼的铺子,空气中弥漫着烧饼特有的香味。我走进最近的一家,确实是现烤现卖。拿起一个咬一大口,嗯,是那个味!“来二十个!”店家拿起袋子正要装,小单冲了进来,他看着我手上咬了几口的烧饼,问店家:“多少钱一个?”他放下钱,告店家我们看看再说,拉着我出来了。出得门来他说:“前边那间才是最正宗最初始的店铺,你进的是后开的,不正宗。”
既然是当地人引领,随着吧。来到最东边的店铺,不大的空间里码着面袋,工作案板、烤炉什么的、一应俱全,柜台上堆着刚出炉的烧饼,香味四溢。老板娘正从炉子里捡拾烧饼,我抓起一个刚出炉的几口吃了下去,好吃!“就它,来三十个!”装袋的时候,又不禁抓起一个咀嚼起来:“这两个也算到一起!”
带回家后吃了一个多月。
2023年9月4日与老姚、节减和老潘再一次自驾游井陉。几天下来悠游了景点,最后一个项目就是“采购缸炉烧饼”。临走那天,导航指引的天长镇附近的道路上竟然找不到卖烧饼的店铺。当地检查超限,并不宽敞的街上载重汽车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检查,拥堵不堪!转了两圈,怕堵在里边,绕道矿区,我们落荒逃离了。第二天早上,我们从住地出发,还是驶向天长镇附近。由于时间尚早,查超限的尚未上班,道路上没有那么多排队等候的车辆,没有造成拥堵。看着通畅的大道,我一下子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直接指挥车子:“前进,前进!停,停,停!”径直停在第一家店铺前:“就是这里!”
铺面基本还是那个样子,就是搭建的伸出凉棚拆掉了;老板娘还是那个老板娘,岁月在脸上有点风霜;烧饼还是那个烧饼,拿起烧饼尝一口,味道依然那么焦脆酥香。“一块五一个。”“来二十个。”——八年才涨了五角,还行!
老姚、节减、老潘每人也购买了十个,意犹未尽,又到其他店铺,各买了十几个,说是要鉴别味道。
临行之前节减检索了资料,有一说:另一处天路军华的缸炉烧饼店是最正宗的。我们驱车过去,又各自购买了十个。
说实话:吃起来感到区别不大,两个地方的烧饼都好吃,只是看到天路军华的烧饼店使用电烤箱烤制,总觉得有点现代化,太进步了,不如天长镇的烧饼炉子火烤原始、正宗、来劲。
缸炉烧饼便于储存,搁放十天八天的不返潮,不变硬,油不外浸,新鲜程度和刚出炉时差不多。说起缸炉烧饼的味道,它在麦香和火烤香味之余,还有种浸溢的说不出的香味。仔细看了节俭检索出的资料,原来用驴油和面是它泛香的秘笈。至于外地的缸炉饼是否用驴油和面,就不得而知了。
老山羊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