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惑也惑
有人说,爱一座城,因为城里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对我来说,也许是我喜欢的人来过这座城。比如德令哈市,一个叫海子的诗人曾在这里写下有名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无数人知道了德令哈。第一次读这首诗,我也幻想着将来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7月18日早晨,两天的长途旅行让人们感到疲惫。相比祁连的早晨,队友们起得晚一些。毕竟是旅游,并非赶路。然而青海很大,知名景点之间近则上百公里,远的四五百公里。要想亲见美景,只能一路前行,况且路上又何尝没有风光呢?比如,从乌兰出发,我们开始进入戈壁滩。远处的山仿佛被人一夜剃光了头,光秃秃的;地上的绿地毯变成一簇簇的芨芨草以及倔强的带刺的灌木丛。这让我想起在撒哈拉沙漠开车的情景,现在唯一好的是我们行驶在高速路上。
路过一个叫“尕海”的湖时,人们不再像见到青海湖那么兴奋。停车远望,休息一下,有人甚至连看也没看,直接上厕所了。虽然在野外开车,公路两旁时不时会有厕所,非常人性化。在青海,很多地名带有“海”字,其实是源于蒙古语。历史上蒙古人建立元朝,定都北京,便有了什刹海、中海、南海以及后海这些地方,都是指一湖水,并非我们所说的大海。而“尕”则是小的意思,当地人称呼小孩叫“尕娃”。
德令哈距离乌兰130公里,开车不到两小时。在蒙古语,“德令哈”是“金色的世界”。它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
一路开车走在戈壁滩上,到处是盐碱地,相比前两天,有点难以接受。正当绝望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座绿色的城市。很难想象,在戈壁滩能建设一座这样的城市。朋友二胖说,这里种活的每一棵树都要花内地几倍的钱。的确,城边、街道两旁,是成排拳头粗细的树。在一排排树苗之间有像下水井样的东西。二胖说,那是把沟渠埋在地下的灌溉系统;这里天热,水蒸发得快,通过这种暗渠,把水一点点渗下去;有时风很大,树经常被刮倒。我不禁暗暗敬佩这里的人们,这些树昭示着德令哈人不屈不饶的精神。
走在德令哈街头,和内地城市没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商店、铺面上的牌匾以及装挂的宣传标语是蒙语和藏语。在巴音河畔,我找到了海子诗稿陈列馆。屋外绿地上错落摆放着一些石头,上面镌刻海子的诗句以及友人们对他的纪念文字。中间一块大石头上刻有海子的头像和他的生平简介。我在那块刻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巨石前徘徊了很久。轻声默背熟悉的诗句,不禁眼框有些湿润。同行的朋友让我给她解释诗句的意思。我说,我感受到诗人内心无比压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陷入不被人理解的深深苦闷,难以自拔。她好像也读懂了,请我给她和那块石头合影。
走进陈列馆,有些游人带着孩子,边看边给孩子讲海子的故事,读海子的诗句。我也不例外,给女儿桐桐讲我所了解的有关海子的事情,多么希望她也能和我一样热爱诗歌,记录她对生命的感悟。人生短暂,不论地位高低与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赞美生命之美。正如泰戈尔的那句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啊,我也飞过,也曾拥抱过、赞美过,所以无悔生命。现在,我留下的这些文字或许是另一个证明。
海子遗像挂在屋子中央,看着那张单纯的微笑的面庞,谁能想到他后来的结局。不去猜测他经历了何等痛苦的精神挣扎,或者是严重的抑郁症吧。我对女儿说,生活就是去发现生命的美好。
我们走出海子诗稿陈列馆,沿巴音河畔漫步。河上的音乐喷泉变换着不同的样子,非常好看,吸引着孩子们随着水花激动得大叫。河对岸一个正在开展美食节的广场。入口处立着一尊民族英雄固始汗的雕像,后面是成排的仿古建筑,售卖各色石头、瓷器、皮革和手工艺品,还有几家酒吧冷冷清清。我喝了一杯杏皮水,甜甜的,略有点酸味。
中午时分,大伙各自搜寻美食。我们几个在美食节的一家摊位坐下,就着黄河扎啤吃烧烤。印象最深的是烤羊肠。羊肠里灌满馅,然后切成段,串在一起烤。端上桌时,外皮黑蛋蛋的,吃上一口羊膻味很重。两串下肚,感觉已经饱了。
午饭后,我们离开德令哈,走德小高速前往格尔木。路过一座长长的有点发红、像燃烧过的山。二胖说,那是火焰山,可能就是《西游记》里说的火焰山。二胖还说,在德令哈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有传说中的外星人遗址;我国首个巨型“沙漠怪圈”就出现在附近。白公山北邻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是当地著名的一对孪生湖,一淡一咸,被称为“情人湖”。我们的车路过写着“德令哈外星人遗址”的指路石雕时,我远远望了望情人湖,心想那里有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二胖说,外星人遗址说起来很简单,除了些立在湖边的细长石头,还有一个山洞,里面嵌着一根铁管样的东西;科学家们也说不清铁管上矿物成分。既然连科学家都解释不清,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直奔格尔木。祖国边疆城市格尔木,是我们这次自驾游路线的最西端。它又会是什么样呢?
不久,我们从德小高速转上柳格高速,一路飞驰。有时车速一百四五十以上。路上除了有定点测速外,还安装有区间测速装置。第一次开车去那里的人,一定要注意。看到有车停在路边,二胖笑着说,估计超速了,停下来等时间呢。而他借一个撕开护栏的出口嗖地拐下高速,走一段土路,又从另一个口子拐上高速路。正当我纳闷时,他指指身后的测速摄像头。我笑了,老马识途啊,成功绕开区间测速器。
从德令哈到格尔木约340公里,望不到头的戈壁滩。阳光更加刺眼,一大片太阳能光板闪闪发光。国内几大电力公司正在这里买地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呢。
二胖说,老董同学在格尔木工作的哥哥,已为我们联系好去察尔汗盐湖。我想,看过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有什么不同呢?上网问“度娘”,发现来到格尔木,一定要去看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距离格尔木不到50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人食用1000年。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长期风吹日晒,湖内形成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厚约为2—20米,异常坚硬。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盐湖上还有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和铁路穿行而过,长度经单位换算后可达万丈,就给这座浮在卤水上、上无护栏、下无桥墩的盐桥起了个非常霸气的名字----“万丈盐桥”。它们正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公路和一段青藏铁路。
远远望见前方耸立的烟囱和明晃晃的管道,知道距离察尔汗盐湖不远了。大大小小的晒盐池紧挨着公路,密密麻麻。再远处泛着波光,应该就是盐湖了。又走了好一会才到厂区门口。穿过厂区向盐湖走去。一道长堤伸向采盐码头。太阳愈加刺眼。
队友们下车,一下子被眼前雪白的盐花惊呆了。与茶卡盐湖完全不同,茶卡盐湖的盐一点都不白,泛着暗青色。在这里,你仿佛走在雪地上。阳光反射到脸上,像是炙烤一样疼,比茶卡盐湖热得多。伸手抓起一把盐,略微有点潮湿。朋友说,茶卡盐湖的盐能拿回家吃,这里的盐不能直接吃。岸边白花花的盐渐渐没入水中,卤水由透亮变得灰暗。极目远望,盐池好像把天都装了进来,灰暗色调延伸得无边无际,再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而这只有一个盐池,也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盐池相连着。这哪是茶卡盐湖所能比得呢?
队友们的激情重新被炙热的阳光点燃,拿着各式相机和手机拍照。的确,面对美景,有时我们会发现语言显得如此匮乏平淡,根本无法形容。只能把它们拍下照片,留在日后慢慢回味。
直到厂区下班,我们才不舍地离开,奔赴今天的住宿地---格尔木。“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是前往西藏、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内地游客进藏前抵达的最后一个大城市。
走过格尔木街道,感觉与内地城市差不多。一座纪念“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公园离进城路口不远。当年慕将军带人在恶劣环境下修建青藏公路,构筑起一条进藏的生命线。格尔木市建的第一座楼就是修路指挥部,后来渐渐围绕这座楼建起了城市。那座楼至今仍保留着,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将军楼”。
晚上喝青稞酒,住凯邦瑞斯丽酒店。异地他乡,见到同学哥哥,十分亲切。虽在海拔近3000米的地方,青稞酒照样喝,没有丝毫高原反应的感觉。那个所谓的高原反应,会不会是心理作用呢?会不会人一高兴就没反应了呢?
点击查看更多
大美青海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