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讨好型人格患者”的一生
原创: 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 今天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发现更多好书
1948年6月13日深夜,日本作家太宰治和情人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河自杀。
直到6月19日,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而这一天,正好是太宰治39岁生日。
这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杀,此前四次都被救了回来。
自杀前不久,太宰治写完了《人间失格》,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他借主角大庭叶藏的独白,回顾了自己“可耻的一生”,一个“讨好型人格患者”悲剧的一生。
《人间失格》因为太丧,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也因为“丧”,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长期位居图书畅销榜。
太宰治为何一心求死?生而为人,为何抱歉?
读完《人间失格》,或许你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今天,我们想从“讨好型人格”的角度来聊聊这本书。
《人间失格》的主角大庭叶藏,出生于大户人家,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有才华,异性缘颇好,在外人眼里,是个幸福的人。
可是他却觉得身陷地狱、痛苦不堪,他从小就对生活充满怀疑:
他们纵谈政治、毫不绝望、不屈不挠,继续与生活搏斗。他们难道不痛苦吗?他们彻底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视其为理所当然,难道他们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幸吗?若果真如此,那他们果真幸福。
对世人心怀恐惧,他看穿大人的虚伪自私,人生的痛苦绝望,却没有勇气和胆量直接面对现实,而是躲在面具背后,扮演一个滑稽的小丑。
对世人,我始终心怀恐惧,胆战心惊。而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我更是毫无自信。因此只好将懊恼深藏在心中,一味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派,使自己一步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从叶藏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一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无所适从的社恐
我与别人几乎不说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讨好别人。
习惯讨好和取悦他人,内心疲惫不堪的老好人
表面上我总是笑脸迎人,可内心里却总是对世人拼死拼活地服务,汗流浃背地服务。
选择困难
对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而对喜欢的事呢,也是一样,如同战战兢兢地行窃一般。
不会拒绝
我时常陷入一种恐惧之中,以为如果别人劝我干什么而自己加以拒绝的话,就会在对方的心灵和自己的心灵中剜开一道永远无法修复的裂痕。
明明渴望爱和幸福, 当幸福来敲门时,却缩回了手
胆小鬼什么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甚至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在长期伪装和扭曲之下,面具背后那个真实的自我早已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最终彻底放弃,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叶藏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高度符合“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一种人格障碍,而是一种不健康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具体表现包括:
内心敏感脆弱,过分在意他人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习惯型迎合和讨好他人,为了符合别人期待,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没有底线和原则……
讨好是因为害怕,怕起冲突,怕别人生气,怕表达出真实的自己会让别人不喜欢。
书中有一个关于送礼物的故事,叶藏的父亲去东京出差前,问他想要什么礼物。
还是要书吗?浅草的商店里有卖一种狮子玩具哦。你不想要吗?
看到父亲有些不悦,叶藏非常害怕和自责。
竟然让父亲生气了,我简直太失败了。父亲肯定会用可怕的方式报复我。
于是,他半夜里他偷偷溜进客厅,翻开父亲的笔记本,在记录礼物的那一页写下了“狮子”。只为迎合父亲的想法,讨父亲的欢心。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要那个狮子,反而是书更好一些。但我察觉到,父亲想要送我的是狮子。
可怜又可悲。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演绎了女版叶藏的悲剧人生。
从小不被父亲喜欢,为了得到关注,她使出浑身解数,做鬼脸出糗,博父亲一笑。长大后被同学冤枉,被男友背叛、家暴,她都默默忍受,甚至不惜出卖身体养活男友。
松子很喜欢太宰治,她的遗言就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假客气,真生气
讨好型人格常常伪装成善良、宽容,有教养等看起来非常正面的假象,以至于很多人被讨好型人格困扰却不自知,在这种不健康的模式中恶性循环,深受其害。
在豆瓣小组「讨好型人格治疗所」,有3万多名“病友”在这里抱团互助。
讨好型人格常常伪装成善良、宽容,有教养等看起来非常正面的假象,以至于很
小组成员@其实我想做条鱼说,在看《人间失格》时,可以感觉到太宰治的心情。
一些看起来完全不需要讨好他人的名人也有此困扰。
蒋方舟曾在综艺节目中坦诚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她曾经在一段恋爱关系中,被对方打电话骂,她一直道歉,道歉了两个多小时,对方还在不停打电话骚扰,她吓得全身发抖,却不敢说“你不要再打了,我生气了。“
不会去表达真实的情绪和想法,非常害怕和人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常常违心地迎合和讨好别人。
俞飞鸿在采访中分享过类似经历。她说自己从小都不太会表达愤怒,不会说不。
直到前几年,她在美国时,有一天过马路差点被车撞飞,她冲过去对着司机一顿狂骂。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当面骂人,感觉非常“兴奋”。
“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
讨好的本质是低自尊。讨好者的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在时刻提醒他们: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
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重要、没价值,担心真实的自己不值得被爱,靠伪装和取悦来与人建立一种表面一团和气其实并不真实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没错,又是原生家庭。通常那些控制欲太强、过于严格的父母,容易培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在这种家庭,孩子必须围着父母的需求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自我,一旦做不到,就会受到指责、批评、甚至打骂。
长期以往,孩子变得胆怯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了讨好父母,因为只有讨好父母,才有好日子过。
长大后,在和其他人的相处中,也会不自觉“复制”这种讨好父母的模式。
叶藏成长在一个家教严格、氛围压抑的大家庭,从小体弱多病,长期卧床,还疑似被佣人猥亵过(“被佣人们教唆着做出了可悲的丑事”),存在感极弱(“打出生起就已经湮没于世”)。
太宰治的童年也不是很愉快,他是家里第10个孩子,父母对他关注和喜爱不多。NHK纪录片《太宰治「人间失格」诞生秘话》中,记者回访了太宰治的老家,“复盘”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状态,这个孤独压抑的小孩,常常躲在文学世界中。
而从小就被父亲“嫌弃”的松子,“病”得更严重。
扮鬼脸是松子讨好别人的一种方式
罪多者,其爱亦深
当然,人格只是痛苦的一部分原因。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达的是更终极的绝望:活着就是罪孽的根源。
叶藏有罪。为了逃避痛苦,他沉溺烟、酒、色,和情人殉情,对方死了,他却活了下来。为了戒酒,他依赖药物导致中毒。看着妻子被人奸污,却没有阻止……
一切都已不可挽回。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一场,都会丢人现眼,耻上加耻。
而“世人”呢?都有罪,人们虚伪自私、贪得无厌、厚颜无耻,无休止地争斗——
世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人需要在那种争斗中当场取胜。人们互相从不屈服,即使是当奴隶,即使是奴隶也有其卑微的报复。所以,人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不可能有别的生存方式。他们冠冕堂皇,以个人的利益为奋斗目标。战胜一个人再去迎战下一个人……
看到人们对于战争前后矛盾、不知反思的态度,感到非常失望。他想写一部揭露人类罪恶的作品,于是先拿自己开刀。
转载自作者:张草草
图源:《太宰治「人间失格」诞生秘话》《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