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淘票票的活动,幸而参与《拆弹专家2》的提前观影,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特意补完《拆弹专家1》才来写影评,第二部相较第一步有了很大的改动和进步,无论是人物刻画立体度,故事的整体框架和可看性,还是大场面的设计和配乐的贴合度,拆弹2都要更胜一筹,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少有进电影院绝对不亏的港匪电影了。
跟同类型的香港警匪片枪战片比起来,拆弹2延续了港匪片一贯的卧底套路,但对比1里看了开头五分钟就知道剩下一个半小时要怎么演的俗套剧情,拆弹2一直在打破传统,用最老套的梗讲最出人意料的故事。
十年前的失忆梗,放到现在哪个影视作品中都会被观众骂个狗血喷头,但拆弹2还敢用,而且用得让人心服口服,不仅不会觉得俗气,反而会为导演的脑洞惊叹。为避免更多剧透,这里就不再赘述。
除了失忆梗,卧底与反卧底也是港匪片的必备套路了(没有之一),拆弹2自然也没能免俗。但猜谁是卧底这个游戏几乎已经被古天乐张家辉的《使徒行者》系列玩烂了,想拍出更多新意,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在这一点上,还是要再次感叹一下导演的脑洞,够烂俗又够创意,出乎意料,让人不得不服。
故事性的好坏程度是影响一部电影精彩与否的关键,拆弹2的成功前提是有足够优秀的剧情做支撑,除此之外配乐和剪辑方面的亮点也值得一提。
首先要夸一夸电影的配乐,整个电影的配乐非常到位,尤其是前半段,整个配乐跟着剧情走得自然又流畅,氛围渲染很成功,虽然是警匪片,却营造出了很好的悬疑风格,让人有很强的沉浸感,带着观众的心一度提起又落下,完全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剪辑也为故事的精彩程度贡献不小。对一部电影来说,好的剪辑就像变戏法,可以把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故事变得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拆弹2用了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做时间的主宰者,在故事的叙述上不断切换,正序,倒叙,插叙轮番上演,杂而不乱,很好的增加了电影的层次感和可看性,让人沉浸其中。
当然,优点突出,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被众人吐槽的一群警察跑不过一个断腿的残障人士,和一群警察被一个恐怖分子吊打等。但这些情节的设计是为了推动剧情继续发展,虽然确实值得诟病也不至于抓着不放,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
剧情之外,这部电影还有两点让我深思良久,触动颇大。一点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的真挚与坚守,还有一点是关于人性的复杂和对善恶的选择与取舍。
潘乘风因工负伤失去了一条腿,女友庞玲没有选择现实而世故的离开他,反而更坚定的站在他身边,当那个唯一的陪伴者。这份深情,无论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缺爱的快节奏时代,还是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绝对值得称赞和敬佩的。
也许是我过于关注细节,在潘受伤后,我已经敏感的察觉到两人要分手,所以一直悬着一颗心,不知道导演要让谁来当那个恶人。
幸好,庞玲没有让人失望。
对比第一部选择分手的女老师,第二部的女主角和感情戏都让我觉得更温暖更戳人。
与庞玲这个女性爱情角色相对标的是作为男性友情角色的兄弟董卓文。电影没有过多渲染两人的兄弟情深,但随处可见的细节里可以窥探到两人的感情绝非一般人可比。从电影开头两人同时拆弹的默契,遇险先考虑对方的大气,和最艰难时的互相陪伴,都可以想见其中的手足深情。所以在得知潘被骗做了卧底的时候,董才会第一次因为担忧而完全失去理智,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去质问上司和同事。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刘青云和刘德华的演技,影帝就是影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让人感受到十足的感情释放。这样的影帝同台飙戏实属不易,且看其珍惜。)
主角的人物性格饱满度让人物更鲜活更立体,这部戏的友情和爱情都立住了立好了,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反转和出人意料,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和动人。
所以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潘最后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即使是电影也要讲究人性逻辑,任何事物的发生和结果都是有迹可循的。
他们的友情和爱情都让我心向往之。
关于人性的探讨和善恶的选择,在这部电影中表达得并不十分夸张,程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受不凡又不会觉得过于说教,留有余地反而给人更多发散的空间,可以说是张力十足。
一直记得知乎上很典型的一个问答:
去过很多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高赞第一是这么说的:明白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也说过,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切记,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优渥条件。
我觉得这两个观点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有好人跟坏人,总有强权和弱势,总有平息不完的愤怒。
人人平等吗?人跟人的成长环境,社会阅历完全相同吗?他们的物质需求,情感慰藉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吗?
因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由人组成的,是人的复杂性造就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而这两者是呈正相关的。所以,所谓的是非对错,正义与邪恶,到底该用哪一套标准去定夺和评判呢?
拆弹2里的坏人是谁?是那些恐怖分子吗?貌似他们最后都没有得到好下场,甚至都是抱着必死的心在搞破坏,而且就算最后一切真的如他们所愿,炸弹炸毁了香港,他们也早就一起被炸死了,那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明知道自己当不了受益者,那他们希望的受益者是谁?他们希望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你看电影足够仔细,一定会知道答案。
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处事模式做出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他们的思维逻辑里这些事情是正义而正确的,与他们为敌的才是恶人。
因为逻辑足够自洽,所以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观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他们是自己世界里的好人。
那么潘是坏人吗?他小时候是一个助人为乐帮别人打抱不平的人,后来成为威震一方的拆弹专家,然后性格大变成为偏激的恐怖分子,最后却在自己设计的恐袭活动中用生命拯救生命,牺牲了自己,救了全香港,把自己玩死在了自己的套路里。
就像医生对潘的诊断一样,人可以因为任何的事故或故事而改变,身体上,心理上,人为的,意外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称作是潘的性情大变全记录,或者是潘的神经病作死大解析,全剧的反转和意外都取决于潘的一念之间。至于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最后的抉择里他到底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自己?这些问题也许很难得到一个单一的解答,没有绝对正确的选项。
没有答案,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所以死亡的缺憾,成为了潘最好的归宿。
流于表面的精彩都是昙花一现的过客,引起深思的经典才能成为绝响,从这个方面来说,拆弹2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预祝票房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