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假期,有偿补课一直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虽然有关部门对一些查出的补课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但这种现象就像割韭菜,割掉旧的一茬,新的一茬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发现了补课现象,首先是处理老师,说老师为了钱,师德有问题。但大家想过没有,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是个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也听说过课内不讲课外讲,打电话让家长送孩子补课,家长摆脱不开情面的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
没当过老师,不理解当老师的心情。当你站在讲台上,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恨不得把自己满腹所学,倾囊相授给学生。
事实上,许多老师竭尽全力了,还会有许多学生学不会。当过老师的都有这种感觉,每次成功使用了一种教学手段,学生大多豁然开朗,一双双眼睛闪着亮光,那种成功的愉悦,会让你有一种传经布道的神圣感。
“留一手”,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就没有这种意识。许多网络喷子以点代面,以偏盖全,故意抹黑教师形象,除了让多数教师寒心外,整个教育也受到影响,其用心险恶,大家一定要警惕。
现在我们再从头捋一捋,有偿补课的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受教育人口众多,将来面临的就业压力过大,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还是就业中的“逢进必考”,都需要“分数”。
当下,没有其它的办法,“分数”还是唯一客观的标准。
怎么提高分数?别人上课一天,自己也上课一天,靠什么来在剧烈的“分数”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靠补课加班,“马无夜草不肥”的道理,家长都是懂得的。
八十年代的时候,给学生的补课,都是在熟人之间,就是帮帮忙,过后家长买点礼品或者欢欢乐乐地吃个饭,就结了。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经济改革已深入到市井百姓之间,人们的商品化意识已经觉醒,逐渐有了补课收费现象。大家发现,找人给孩子补课,孩子把差的功课补上了,再进班就能跟上课,出点钱,不用欠人情,彼此心安。
老师的脑筋也开始活络了:反正是假期,闲着也是闲着,有点外快,贴补些家用,也很不错。再说,教一个孩子是教,赶一群羊也是赶。
起初是一些当地声誉比较好的老师。这些老师尝到了甜头,其它老师也争相效仿,再加上进入新世纪后的生源大战,补课就像遍地的干草遇见火星,立即迅猛燃烧起来。
分数高了,不仅可以选择好的学校,而且学校还免除这些那些的费用,如果能考上清华北大,学校还给发大几万的奖金。一时间,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成了整个教育的焦点。
特别聪明的孩子还是少的,要迅速提高分数,唯一的法宝就是补课。
到处都是补课班,选谁呢?当然是声誉好的出成绩的认真负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别人也喜欢,于是报名人数爆满。
报不上名,孩子也不能失败在起跑线。加钱行不行,托人行不行?
没有人嫌钱多了扎手。提高补课费,再租房子分班,雇些老师来上课,反正有人就行。由于事先没估计到人数汹涌,临时选定的补课点,管理混乱不说,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偿补课迅速叫停,也在情理之中。
“堵不如疏”,就像大禹治水,疏通了,水患自然就解决了。
我认为,假期学生补课,是个谁也避不开的问题。一是学生自制力差,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二是家长需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三是一些孩子成绩差,确实需要补课。
教师私自办班是绝对不允许的。可鼓励各种培训机构大力兴起,对他们严格要求和管理,力争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
由培训机构招聘老师,无论是国办的还是民办的,教学能力强就好。当然,国办学校老师还是以工作为主,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之余的假期,挣个外快,也在情理之中。
其它行业,八小时之外的加班加点挣外快视而不见,只是对教师这个行业虎视眈眈,未免有失偏颇。认为老师是“圣人”,不能只看钱,我觉得这是对老师变相的歧视。
十多年前的农村火化搞“一刀切”,弄得天怨人怒。城市里的人死了,火化后装进骨灰盒,安置在殡仪馆;村里的人死后,即使火化了,也还要埋进坟地里,白白花些火化的钱。
近几年火化自愿,有公职人员火化成为常态,没有公职的人员火化也大有人在。
所以说,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处理的最好办法,是追根求源,合理疏导,化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