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疲惫吗?累吗?会不会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虫子?这就是《变形记》这个小说要描述的故事,也是卡夫卡的咒语。
小说的故事比较简单,即主人公睡醒了之后变成虫子,父母和妹妹从惊吓、怜悯到最后抛弃他,随着虫子死去,全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变形记》隐喻太多,而我感受最深的只有一个点,即小说隐喻了一个如何找到自我的故事。
主人公发现变成虫子之后,想的不是其它,而是要如何才能继续工作。他必须要工作,因为父亲母亲要养活,这个大房子的租金要支付,保姆的工资也要支付,妹妹还在读书,最好攒钱让她学习小提琴……。
这一切重担都压在主人公身上,虽然工作十分劳累辛苦、不开心、压力大,但是要咬牙坚持,即使变成了虫子,也要尽快好起来去工作、去拼命。
我们发现,这个家太需要他了,没有他就垮了,主人公甚至全家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吊诡的是,主人公死了之后,全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父亲,以前一直窝在沙发里,认为自己老了就应该这样,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可是现在呢,却能精神抖擞的干保安的工作,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母亲,以前身体虚弱,唠叨这个,唠叨那个,没事就吐槽保姆干活不细致。现在呢,雇不起保姆了,自己天天忙里忙外,身体倍棒儿,吃嘛嘛香。
妹妹,当明白一切只能靠自己之后,决定出去打零工赚钱,小提琴的学习更努力了。父母以前对这个女儿不闻不问,因为那是哥哥的事情。而现在,父母也在操心她如意郎君的问题了。
全家再也不需要大房子了,他们搬到了租金更低的小公寓里,其乐融融的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从这一点上说,虫子主人公对于全家来说是多余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周围世界离开自己就不行了,事实上你可能是周围环境进步的障碍,具体看看中国历史上不肯退休的皇帝和大臣们。
家庭生活中,很多人在剥夺其他家庭成员奋斗的权力,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对小孩。或许,虫子主人公可以选择追求自己的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就不会有这样一个悲伤而又无厘头的故事了。
而且,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的时候,我称之为“道德高尚论”,貌似无私,实际是自私,因为是渴求回报的。不过,现实是无情的,只要你成为别人的负担后,渴求的回报只会变成失望。
比如,主人公变成虫子后,刚开始还有一些怜悯,紧接着全家觉得你是多余的,然后就恨不得你马上死掉。
有一个细节,他关系最好的妹妹进房间打扫卫生,他用被子把自己盖严实,希望妹妹会可怜他闷,帮他把被子打开。可是妹妹进来后,觉得哥哥还不错,把自己蒙起来不吓自己。其实,妹妹是最先提出把哥哥彻底抛弃的。
卡夫卡的咒语,体现在他对虫子形态的描写上,“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为什么巨大的身躯下长着小细腿?
或许卡夫卡在隐喻,主人公根本就撑不起这一切责任与承诺,撑不起他拥有的生活,就如同这只虫子的细腿撑不起硕大的身躯。
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能撑得起今天的生活吗?比如房子、车子、日常消费、对别人的承诺等等。也可以继续追问自己,我们的拼命,是在剥夺别人奋斗的权利吗?我们是别人过上更好生活的障碍吗?
或许,是不是每个人都过好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者,才是对社会、对家人最大的贡献呢?
你疲惫吗?累吗?会不会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