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莫希,我正在挑战【坚持100天日更】,用100天,遇见全新的自己,欢迎你来见证。
1、
早上5点在早起群中打卡接龙,赫然发现,群内大部分的人4点就起来了,在我起床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小时的锻炼。而在另外的时间管理群内,有人已经达到3点半就自然醒了!我的天,他们是不用睡觉的吧。
查看他们的日记分享,日计划十年如一日,在固定的时间做某事,偶尔有所变动,也是因为不可抗力,或者目标方向改变。3点起床,4点看书,5点练习口语,6点运动,7点早餐,8点上班......他们就像机器人般自律。又因为这段时间,绝对是无人打扰的(除非什么地震、海啸,谁家出事了),完全属于可控范围,做任何事情都由他们的意志决定。所以,他们还特别开心。
《奇葩说》中的胡渐彪在“工作被生活填满了,该不该辞职”一期辩题中说:“你以为我们这种每天只有工作的人,生活特别乏味,特别无聊,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们这种人有多开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由此而来的。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自律十年的人,不染恶习,不触八卦。大学时就开始早起,感觉自己什么技能短缺就去学什么。参加工作几年后,想要考博士。每天4点起床看书背理论,上下班的路上听音频,下班回房做练习。跟所有的朋友说自己要考博士,拒绝一切的社交活动。妻子为了不打扰他,带着孩子住回了娘家。最后,他用三个月的时间,以第一名的分数考上了博士。
这个世界就有那么一群人,拥有铁一般的意志,拥有着不倒翁的精神。他们可以在枯燥无味的事情里找到乐趣,他们可以在绚烂多彩的世界里保持着入斋的心情。而我们这一生可能都达不到这种境界,只能望其项背。
你说,这样的人不成大事,谁成大事?
2、
去年我参加了一场时间管理线上课程培训课,主讲师(避免打广告嫌疑,隐去姓名)是一位已经四年坚持4点起床的时间管理达人。每天早起看书,备课、写作,一、三、五花一个小时学新技能;二、四、六花一个小时跑步。4年如一日,无论酷暑寒冬,坚持不懈。两年前,他辞去了月薪两万的工资,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现在,他仍旧保持着4点起床的习惯,看书,开课;我的微信运动步数中,排名前5的总有他的名字。
他说:“自由职业者是最难自律的,因为没有单位打卡的限制,很容易就放纵自己。如果你在休息日成长效率比工作日要差,那么就不要当自由职业者,否则,很可能沦为废物。”
他这种高度自律的精神对我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一直保持着书写晨间日记、画思维导图、写月计划、以及早起的习惯,都是从认识他后开始的。
之后我认识了神之业教练,加入了漫步人生时间管理社群。群内都是时间管理达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轨道,各自有各自的时间规划方法,各自的领域里都非常的优秀。他们共同点是——高度自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不慌不忙的解决掉。
对这样自律的人,我除了深深的佩服外,更多的就是好奇了:这些高度自律的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高度自律的呢?与其他人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呢?
3、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棉花糖实验”:被实验者是一群4岁幼儿园朋友,实验开始,研究人员在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知所有孩子,如果能坚持20分钟,就可以获得两块棉花糖的奖励。米歇尔从1966年到1970年代对被实验的孩子进行追踪吗,发现那些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他们后来的SAT(美国高考)成绩比迫不及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高很多。坚持时间最短的孩子(最后三名)比起那些坚持时间最长的孩子(前三名),总体成绩整整差了210分。
这个实验最初的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些人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实验的三位女儿交谈她们幼儿园伙伴的近况时发现,那些更快按铃的孩子,人际关系处理和成绩也同样糟糕。在随后的跟踪调查中也证实了,更快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更容易发生行为问题。
那些在棉花糖实验等待时间更长的孩子,在之后的岁月里,更能拥有较低的体重指数和更好的自我价值感,并且能够有效地应对沮丧和压力,表现出更高的自控力,也就是说更加自律。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做糖果效应。
那糖果效应的结论是告诉我们,高度自律是天生的吗?
不然,这个实验的结论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实验初期并没有打算进行长时间跟踪,所以选择的个体以及样本数量,都不符合大众情况。
但米歇尔认为,我们遇到的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在这个模型里,认知——情感单元是构成我们人格中核心元素所存在的心理表象。
这么专业的术语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大致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他的价值观才是整个行为中的核心指挥所。
4、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一生的作为,从他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近几年心理学家研究对象趋向于年轻化,心理学家在研究某种现象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实验对象的原生家庭上。因为由原生家庭所带出的习惯,将会影响我们一生。
高度自律的父母,其孩子也同样拥有高度自律的可能性,会比不自律家庭的孩子,概率要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从小就拥有更高自控力的孩子,他们所处的原生家庭教育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在此后的文章当中我会更新,今天不作为重点讲述),基因只是占了其中非常小的影响比例。
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拥有高自律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影响的。更明确一点的意思是:自律是后天可习得的技能。
那些原本就拥有高自控力的孩子,在此后的生活当中将会表现出更高更可控的生活作息;而那些更快按铃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逐渐向高自律的生活靠近。
斯坦福出过两本畅销书《自控力1》《自控力·实践》。在这两本书内,详细的谈到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控力。我近期也在看这本书,按照这本书内提及到的小方法练习,我明确的感知到自己的自控力提升了一个水准。
这也由此证明,自控力并不是一种天生的技能,自控力是所有人类后天可习得的技能。如果你是那个从小就更快按铃的孩子,你也有机会在后天习得更高的自律技能。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拥有高度自律的技能。
一个想要成为人上人的人,其所做的事情必定不是普通人轻易能做到的,自律就是一种反人类的表现。自律必定是困难、艰辛、且极度痛苦的,正因如此,才备受人们追捧;也正因如此,拥有高自律的人,才值得人们尊重。
5.
那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自律呢?我提供两个懒人自律法给大家:
1、慢呼吸自律法。打开手机秒钟,记录自己一分钟呼吸的频率,然后刻意调慢自己的呼吸,把呼吸频率控制在一分钟4~6次之间。一开始无法做到也没有关系,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就行,专注地缓慢地呼气、吸气,速度很容易就放慢了。(注意,不要憋气!)
放慢呼吸可以激活前额皮质,提高心率变异度,有助于你从身心压力状态调整到自律状态,训练几分钟后,你就能感到平静,有控制感,能够克制欲望,迎接挑战。
2、吃饱饭。没错,就是吃饱饭。研究发现,人类在饥饿的状态下,更容易冲动。那些为了减肥而克制饮食的人,看起来自律性很高,但其实,这类人才是最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因为在饮食方面过多的苛刻自己,就会从另一个方面来找寻安慰感替代,比如疯狂购物。
所以“吃饱饭才有力气减肥”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
6、
目前“棉花糖实验”开始了新的一轮实验,这个实验还在进行当中,其结果可能会在十几年之后公布,这一次,米歇尔研究的主题是:从小就表现出高度自律的人,这种高度自律对其之后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且不论实验的结果最终将会如何,但我相信的是,高度自律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我是莫希,5点起床,正在向4点起床的目标进发;7点发文,文章首发公众号;2017,邀你一起野蛮成长。微信公众号(jszdh05):就是这朵花。
简书更新内容公告:
周一:时间管理相关内容
周二---周四:职场、心理、恋爱、时政新闻,看心情呗
周五:拆书笔记(目前拆书李笑来文集)
周六:本周学习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