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私塾先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静,宋冬野的新歌《郭源潮》发布了。
听了,挺好。
- 1 -
我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谣迷,说起来可能连民谣初学者都算不上。也就是从去年冬天,才真正开始听中国民谣的。
渐渐地,我知道了赵雷,知道了尧十三,知道了马頔,知道了麻油叶民间组织。当然,也知道了有个叫宋冬野的胖子,知道他外形粗糙但是声音细腻,细腻到能够融化我已经被折磨了很长时间而冰冻的心。他的粉丝们都喜欢直接的叫他“宋胖子”,他也就只是笑笑。我不敢轻易听宋胖子的歌儿,怕分分钟被他的歌儿掰弯,虽然我绝对直溜的不要不要的。
瞬间路转粉。
用了不到半天儿,把手机里面的嘻哈、饶舌、摇滚统统删了去,把中国民谣同步进来。说来好笑,中国的民谣圈儿还真是不太大,短短几个小时就能把听过的、能哼上两句的歌曲都翻了个遍。
莫名的心疼在流行文化冲击下的民谣,还有那些默默无闻但一直努力的民谣人。
- 2 -
“民谣”,在某百科上,被解读称为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详细的解释里面,也直接的写“民谣虽小”“其作者多不知名”云云。
起了恻隐,开始关注中国民谣这个圈子。搜搜最近的民谣演唱会,大多都是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擅自揣测,因为文化底蕴的深厚,民谣能够在古城的小巷中自由穿行;一旦到了北上广的繁华街道,或多或少都会迷途,不论是民谣还是人心。民谣人喜欢这个小港湾,安全、诗意、超脱自然;听众也喜欢这个小圈子,深刻、完美、世外桃源。
听过中国民谣,就觉得用心做的词曲,因为不火我甚至愤愤不平。认真读读民谣的歌词,描写风景的如画,叙述内心的如水,憧憬未来的如诗。有借古讽今的,有声泪俱下的,有迷途知返的,也有乌托邦的。
然而就是没有几个火的。
细思量,总觉得有淡淡的失落和忧伤。
- 3 -
《郭源潮》上架那天,很多人听过后,都不约而同的问了两个问题:郭源潮是谁?“东窗之麻”的“麻”字是什么意思?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搜了很多也没得到准确答案。有一个版本说,郭源潮是宋冬野在邮寄小样时碰到的快递员的名字。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我只能说,宋胖子,你还真浪漫随性。也有个版本,说是年长隐士和世俗青年的争辩,也挺有趣。不论是哪种情况,歌词都特别应景,“其实你我都一样,终将被遗忘,郭源潮”,唱这句的时候宋胖子扯着嗓子,像是要把“郭源潮”这个人介绍给全世界一样的。但是最后,没人记得这件事儿,没人记得郭源潮到底是个谁。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无厘头,不可思议。是,宋胖子是沾惹了不该沾的东西,的确不好。但他不是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了吗,不是已经反省悔过了吗,为什么还要这么纠结这个事情呢。说的大一点儿,公众人物的确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反过来问问自己,谁没犯过错误没做过傻事儿。抽烟喝酒有害身体,超速酒驾危害社会,不好的事儿不胜枚举,又何必眼睛只盯着这些呢。明明这大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发现,别总用风沙遮了眼。
不是我偏袒包庇,没那回事儿。就事论事,时间过了,好事儿该留的留住,坏事儿该散的散去。别纠结,别矫情。
风月难扯,离合不骚。
- 4 -
世事沉浮,风水轮转,谁都不知道明天自己会不会被记住。
新闻看多了,就更懂得被记住的珍贵,被忘记的自然。前段时间“童星长大后无家可归”的新闻让人唏嘘,再前段时间“奥运冠军天桥卖艺维生”的新闻也让人遗憾。不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而是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没那个精神劲儿都记住,所以自然而言的忘了。不论是人,还是事儿。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是有无穷的潜质。我只能笑笑,人的集中力毕竟还是有限的。也多亏了我们还有“遗忘”这个能力,让我们只集中记住最重要的。经历的鸡毛蒜皮、遇见的陌生面孔、说出口的每句话、听人讲的每个字,如果每个都记得,也是件痛苦的事情。
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谁吧?那么第二块是谁?第三块、第四块、第五块……大家都记得吗?实话实说,我去搜索引擎搜查,也没找到。也可能是我没找对地方,但最起码说明大多数人都不记得。
然而第对于二块、第三块、第四块、第五块……金牌得主而言,那可是他们的一生经历,是他们值得记住、值得骄傲的事情,对于我们都消散如云烟。
你我都是郭源潮。
你我都一样,终将被遗忘。
【©版权声明】本文系私塾先生原创,版权所有。若转载,请联系我。未经允许转载或二次创作者,童言私塾保留追溯责任的权利。文中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写下去,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