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对孩子大脑,情商,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__吴晓辉 (娜妈)听课笔记
母亲和孩子情感连接的讲座提纲:
1.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爱的关系,母子/母女依恋关系是孩子心理的需要和需求。妈妈对孩子的爱虽是本能的,但也有关键期。
2.孩子哭要不要抱的辩论。哭是孩子表达的方式,用哭和肢体语言来和照顾他的人沟通。所以照顾他的人要正确的解读并予以和式的回应。
3.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不但影响孩子的情商,他的性格,还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还有他的IQ,他智商的发展。
一、蒙特梭利认为有0-6孩子有社会性敏感期。分成两部:
1.0-3岁,孩子跟母亲以及家人的关系,也包括他和自己的关系。0-3岁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有精神胚胎期。所以他的情商和社会性是一个开始,形成时期,几乎是从无但有的过程。人家会认为,这段时间的孩子自我中心。并不是说他自私,这是他情商发展,社会性发展的一个状态。
这段时间最重要是母亲和孩子之间关系,这个关系是孩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的关系,是孩子情商、社会性的开始,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2.3-6岁,主要是他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他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了,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学会了分享、轮班、学会了换位思考。他朋友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他会非常的伤心。所以在幼儿园里常常有小朋友告状,哭着说谁谁不会和他做朋友,谁不会邀请他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之类。他很介意别的朋友对他的感觉,是不是跟他做朋友。
3-6岁的行为问题,很多都是源于0-3岁之间母亲和孩子之间关系是否有安全的关系留下的隐患。
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连接关系?
母亲的重要
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从怀孕开始,孩子就和妈妈在一起,在母腹里呆了9个月,和妈妈连为一体。
孩子在母腹是怎样的环境?
孩子在母腹里得到最好的保护,过得最舒适的生活。在母腹里安全、温度、安静、舒适。饿了可以吃,困了又可以睡。没有任何的打扰。温度又是恒温的,最舒适。
孩子经过了9个月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后,他又经过了艰苦的生产过程。一想到生孩子,一想到生产,母亲就很痛苦。孩子也痛苦,他在子宫里挤来挤去,有的孩子生出来头都变形了。他经过了非常艰苦的过程,他的身体收到挤压,生出来以后离开了母体,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他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孩子是来到了怎样的世界?他来到这个世界是很奇怪的世界,无数的事物,无数的影像,却没有任何东西是他认识的,他知道的。真个世界对他来说超杂乱的,混乱的。好像一个迷宫,大的的拼图,是个混乱的拼图。跟他以前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我们会恐惧,会不安,会不知所措。完全没有安全感,陌生的环境。接着他要活下去,他需要吃,需要喝,需要保暖,需要睡觉。这些都是他基本的生存需要。婴儿还没发育完全就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有眼睛看不清楚,有腿不能走路,有口还不会说话。离开了母腹以后,自己不能满足自己。不能讲话,不能用声音语言沟通,接下来他该怎么生活呢?成人的思维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过呢?
依恋关系
新生儿最要紧的是找到妈妈,找到妈妈就找到了生命源头,他的生存所依赖的。
当妈妈抱着他喂他和他互动的,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抚摸,甚至妈妈的心跳,他都熟悉,他都会有感觉,他和妈妈最亲密的。这个时候最需要妈妈,妈妈是他得以生存下来,最重要的人。孩子生下来就和母亲之间有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中文翻译成依恋关系。不是特别的贴切(情感连接的关系)。
所以孩子不会像小动物一下很快就能自己行走,自己找食物吃。但是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本领,孩子放在妈妈的怀中的时候,他会转过头张开嘴寻找奶水。新生代一出生就会看,就有触觉。当娇小婴孩看着妈妈脸的时候,母亲的心融化了。当孩子的手环绕妈妈的手时,也触到妈妈爱的神经,孩子不会说话,他会用哭声和肢体语言和母亲沟通。
妈妈对孩子的爱
对孩子爱的感觉,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孩子刚出生时的头几个小时,就要把孩子放在妈妈的怀里。最初的接触成了母女建立的纽带。生物学对孩子这种“一见钟情”亲密关系的解释是孩子刚出生的关键是期,是荷尔蒙最高的时候。母亲和孩子身体的接触产生亲密的感觉。所以有人把孩子刚出生头几个小时,母亲对孩子爱的敏感期。
依恋关系的建立。
孩子和母亲之间亲密的情感连接关系是个复杂持续的过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妈妈给孩子喂奶、换尿片、怀抱、抚摸、对视、微笑等等来满足孩子的最基本的需要。同时这些互动也是孩子脑部连接所需要的大脑食物。这些同时给孩子脑部连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发出信号哭声的时候。母亲有正确的回应,孩子的要求满足了,孩子就会停止哭声,安静、喜悦、得之所在。妈妈的回应就会得到积极的回馈。妈妈知道自己做对了,母子、母女之间不断传递积极信息,彼此都得到鼓励。母亲和孩子之间一来一往的,和谐舞步使彼此爱的关系悄悄的滋长成为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爱的定义、爱的理解成为孩子一生当中所经历一切爱的关系雏形,是他一切人际关系得源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arry F. Harlow)哈瑞哈楼指出:婴儿出生后第一个爱的关系是他母亲。这种依恋关系是如此的温柔、亲密让人觉得是一种神圣或神秘的力量,是一种无法分析的本能。
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产生一种基本的幸运感。比如他饿了就会哭,母亲抱起她温柔轻声说:“不要哭,妈妈知道你饿了,妈妈这就给你喂奶”孩子吃饱了,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样反复的经历,逐渐在心中形成了安全感。确认有人关心他,有人爱他。在意他的哭声,并且满足他基本的需要。他来到这个世界是安全可靠,这些也是他自尊心和信心的开始。反之如果不是这样的,他就会感觉不安全,这种不信任的感觉就会种在他的幼小心灵里。从而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甚至成人的阶段,包括他以后夫妻之间的关系。
孩子哭要不要抱他?
源头的背后不是家长之间争论,有些教育理念的分析。
为什么会哭?
我们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饿了哭、不舒服、尿了、惊吓、刺激(大脑不要过多刺激)、胀气(肚子痛)、生气、无聊都会哭。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说话,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不能像三岁的小孩告诉你。刚出生的婴儿怎么办?他用独特的语言,他的哭声和肢体语言向照顾的人传达他的需要。饿了你给他喂奶,尿片湿了你给他换掉,他的需要就得到满足。所以孩子就高兴。
反之你困了你陪他玩,大便了,你给他喂奶。妈妈和照顾他的人,对孩子的发出信号哭声有正确的解读,合适的回应。孩子哭要不要抱,不是抱的问题,孩子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通常新手妈妈孩子一哭就马上抱起来,先不急看看原因,为什么哭,饿了呢?逐渐的生活中一来一往的关系建立了,大概就知道哭可能是饿了。可能是尿湿了,信号逐渐越来越正确的解读了。哭声本身是消极的情绪,告诉他的人,他有需要了。他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会心情平静,喜乐了。你使他的坏的情绪变好了。反之孩子饿了,没有人理他,越哭越厉害生气、焦虑不安。
母亲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的连接和调整,能够平衡孩子的神经系统。当你规律或者调整孩子的神经系统时候,孩子会感到积极的平衡的状态。这是孩子自信的开始。当孩子直接亲自的经历到使他消极的情绪减少或者让他的情绪好转,因此信任你,相信你能使他感觉好一些。这是安全情感连接的基础,这种平衡能够帮助孩子精力集中、喜欢学习、善于探索。
依恋关系对孩子大脑的影响_塑造积极的大脑
关系怎样会塑造孩子积极的大脑,或美国著名学者Allen Shore最先把孩子大脑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和情感连接力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学者。他怎么认为?
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左脑比较重要,左脑控制我们语言系统,右脑相对不那么重要。随着大脑扫描(复杂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捕捉到右脑实际的研究发现,右脑对视觉非语言方面的形成过程,身体的调节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右脑是理解非语言的沟通,包括声调、声音、面部表情、手势对这个的理解。在和孩子的关系上,在我们照顾孩子的这些人当中,我们的右脑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从我们的反应认识世界。我们感觉和我们所说的,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我们非语言表达不一致的时候。对孩子起到消极的影响,并且让孩子产生悲哀的大脑。因为婴孩这个阶段只能读懂我们的非语言类的表达。
例子:孩子累了,大哭,过度的刺激也会大哭不停。身心疲惫的母亲已经烦躁不安了,孩子越哭,越焦虑越烦躁,所以 她的口气就很大声很生气对孩子说,你累了,快睡觉,然后用手拍孩子。孩子越哭越厉害,那她一下把孩子抱起来,怎么你还想要抱?妈妈的语言你累了,快睡觉,还想要抱。如果用文字写出来,你读的时候,是对的。如果用一个平和的声音说,怕你累了,快睡觉吧,我转身了,你还想要抱啊,这么说情感问题没有答案,这个时候妈妈是什么样的语言?尖锐的声音,用力的拍孩子。抱孩子,很用力的抱孩子,这些肢体语言,和他说的那个语言不一致。婴孩理解的是妈妈的肢体语言,是妈妈消极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形持续的发生,孩子就渐渐形成消极的感觉。这种消极的感觉,孩子自我人格他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这个就是他一个核心的部分。孩子轻则带来困惑,重则带来失调。
反之当孩子饿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喂奶,喂奶的时候不但让孩子把奶吃到肚子里。孩子妈妈对他含情脉脉的双眼,紧紧抱着他的感觉,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双手,那如果母子之间这样和谐舞步,不断的重复着,孩子右脑不断的理解加深这种积极的感觉。母子之间积极的连接就不断的加强。比较一下两个关系,积极的大脑和消极的大脑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吸收性心智提到)0-3岁是潜意识吸收,孩子在婴儿前所受得的精神创伤,虽然表面看不出来 ,却影响大脑多处的位置。影响孩子在紧张的情形下情感调失能力。相对而言,有安全感的孩子的家长,他对孩子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比较快,可以帮助孩子减少他体内紧张的荷尔蒙。有安全情感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感觉,因为他在爱的环境里,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当他看到别人难过的时候,他会有感觉。反而被冷落被忽略的孩子对别人的难过没有感觉,有的时候他会去打难过的孩子。这个之间的关系非常大的。婴儿期间,母女母子没有一个好的情感连接基础的话,那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会艰难度过,在幼儿园很容易欺负别人或者被欺负的对象。就像我们的性格常常是我们父母的翻版,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常常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如何养育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小受到自己父母虐待的父母,他会虐待自己的孩子,这个根源就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经历。
影响依恋关系的因素
我们要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幸运的,天生的一对,从开始就有蜜月期。那我们从怀孕的时候,母亲情形就不同,有的母亲是盼望孩子很久了,终于怀孕了好高兴。有的没有预备好,就怀孕了,还有的是未婚先孕,甚至有更坏的经历而怀孕的,那母亲不但心里没有做好准备,还有的母亲根本就不想要这个孩子。所以怀孕那天起,母亲对孩子的感觉就不同。
孩子从出生以后,把母亲时间表打乱了,本来生产以后,母亲的身体就虚弱。再加上孩子哭、闹让母亲睡眠不足,身心疲累。如果母亲本身性格上不够成熟,没有耐心,就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这点我们也是非常理解的,我们都做过母亲。那如果母亲自己从小就被他的母亲冷落过。那他很容易冷落或虐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本身他的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早产,有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问题,孩子有不同天性。这些影响母亲跟之间亲密关系。有的孩子生下来胖胖嘟嘟,看上去很可爱,一看就喜上眉梢。有些早产、身体虚弱天生的其他缺陷,不但很爱哭,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可爱。再加上有一点,孩子有不同的天性。
有的孩子很安静,有的孩子害羞一些,有的孩子爱哭,有的爱笑。孩子一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了,有的孩子吃好睡好了就自己玩啊!最让人头痛的就是难相处的孩子,通常他们不知何故,大发脾气。不止不合作,适应能力差,事事不规律,不喜欢新环境。好容易产生消极,紧张激动的情绪。早产儿比足月的孩子难带好,他的身体状况啊等等。这些行为影响母子的情感连接。让新上任年轻的妈妈束手无策,情绪低落,甚至有的产生形成妈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母亲打骂、威胁打孩子,消极的情绪的做法又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此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让母子俩都觉得搭错车了。
孩子出生以后,母亲自己的身体调试是非常重要,回到家后,确保母亲充分的营养饮食和足够的心休息外,还要留意留意孩子的环境。孩子的房间灯光不能太亮,这个房间室内温度要温暖,那说话要轻柔,动作要轻,并且注意孩子发出信号。做母亲的调节以后,家里的其他成员(父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参与其中,帮助母亲、孩子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偏难带的孩子,年轻的妈妈要耐心、态度积极。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平静加上细心照顾,是会让孩子来平静,所以父母不要压力过重。具统计美国还有15%的孩子是偏向难带不随和孩子。如果你有这样的孩子,不要怨天尤人。最重要你的孩子并不是不正常,还是正常的状态。只不过他需要格外的帮助。
研究表明后天的经历,父母对带孩子方式会改变孩子的性格。人的性格是3分天性,7分习性。所以随着年龄家长管理的方式、同伴的相处、在学校的经历,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情,所以孩子的性情可以塑造的。父母就像农夫一样满怀盼望,来进行辛勤的耕耘一定会得到收获的。除了夫妻俩齐心协力外,需要的时候还要医生和亲属共同来度过难关。
如果母亲不能和孩子建立关系
有些母亲因工作和其他原因不能提供这种亲密的关系时,母亲将永远失去这段宝贵的经历。孩子长大后,也很可能与母亲的关系疏远。
俗话说:谁带大的孩子跟谁亲,反过来缺乏早期的,爱不起来。一个以上的孩子(2.3)有一个孩子是自己带的,另一个不是你带大的,感觉很明显。自己带大的优点、缺点你能接受。不是自己带大的,缺点你很难接受。
例子:一个朋友,还有两个女儿优点缺点几乎是一样的,都非常可爱漂亮。非常会亲人非常聪明。但是他们两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爱吃饭,不爱睡觉一样。妈妈每次讲到小女儿,你看我的的乖乖,我的宝宝这么好。一说到大女儿又流泪又生气、抱怨我看我这女儿不好好吃饭,你不好好睡觉,哎。我感觉你要吃点什么,讲的时候你的态度完全不同,聊到最后这个孩子是你自己带的?那一年在国外留生完孩子她没有办法,妈妈帮她做好月子以后,把孩子带回国内了,0-3岁都是妈妈带大的。3岁以后她回来了,她就总觉得两个孩子不一样,他就像很难的建立情感连接关系。所以真的好可惜,每次看到他一讲到老大的时候,我就替她难过。
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不能建立这种亲密的关系,那父亲或其他的亲属。再退一步去照顾他的人,或者幼儿园的老师,有一个孩子可以信任的,可以依靠的。在他人生刚起步的时候有人爱他,关心他。他对他爱的人很可爱,可信的、值得爱的,他周围的人也可爱也可信的。这个世界他的未来可盼望的。(老师声音哽咽)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爱的话,(幼儿园的老师)培训老师时候,我们要对这样的孩子格外的爱。
母亲外出工作
不是每个妈妈都有条件或者都愿意都能够在家里做全职妈妈的。有的经济条件好,母亲也爱孩子,她喜欢在家,她能够在家里做全职妈妈那最好了。全职妈妈也有自己的缺点,全职妈妈一定要上班一样有积极的态度,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表,今天起床好几点,吃饭,跟孩子怎样联系。一定要有一个高品质的时间,一个在家的全职妈妈一定要有这样的规划。否则的话你起来几点起来,想梳头就梳头,不想洗脸就不洗脸。这个就不是一个高品质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办法在家里的妈妈一定要工作,也是很好的人,他在家里,他不是不爱孩子,但他受不了。
有的人工作可以让她更积极向上。那没有问题。如果这样的话一定要找到一个有爱心,长期照顾孩子的人。孩子对他人这种感情,偶尔也有一见钟情的时候。但是多数都是渐渐地培养起来的。一岁以内的婴孩,最好是家里照顾。如果送到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良好的环境,环境主要有爱心,负责任的老师,这样的地方。还不是那种硬件多好的,最主要是老师。常常换人对孩子漠不关心,最重要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冷漠不关心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你想想看,真的把孩子交给一个陌生人太重要了。有的人他很负责,我该做的事情,该喂奶喂奶,该换尿片换尿片,可是我不爱孩子。
我跟你换尿片和喂奶的时候,脸没有表情的话,我也不跟你讲话,这种状态非常可怕。所以有的年轻人讲隔代照顾孩子,如果这么想的话,最重要一点隔代是爱孩子的。但是很重要的点,你确信孩子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关心他、爱他对他的要求是有回应。如果真的送去幼儿园,建议一岁以内的孩子不要超过20个小时。父母出去工作,你回来的时候心态不要对孩子有内疚感。送出去20多个小时见不到你,有的技术学校不赞同。好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其实这种会很冷漠的,同情心这种感觉都会很淡漠。父母回来不要有愧疚感,不要过度的刺激,陪孩子玩这个玩那个。一个平常心,读读书。你该做什么,孩子陪身边。帮妈妈拿个碗或筷子。和孩子吃好饭有互动,玩积木,读一本书。周末去商店带孩子去。很自然的生活就是特别好的互动,在这样的自然生活里就跟孩子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
吴晓辉老师的书《儿童视觉艺术》
《妈妈和我》《宝贝欢迎来到世界》
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