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朴树终于出新专辑了。
同一天,他在北京开始他的巡回演唱会。
#朴树好好地Ⅱ#
朴树哭了,在唱《且听风吟》的时候,他说,好久没有哭得这么痛快了。
如果对比其它歌手,这场演唱会甚至可能有点“寒酸”。朴树的这场演唱会,音响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一个人一场演唱会只穿着同一套衣服,没有嘉宾。
但是他对着所有人说“我会认真唱歌”。所以他最后唱哭了自己,也唱哭了歌迷。
有人说朴树哭是在哭穷。他穷吗?他不穷,如果他不是一个想把所有都投入音乐的人。
朴树除了演唱会,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也曾明确表明不再会上综艺节目。可是他却食言上了《跨界歌王》,他说因为他很缺钱。
一个这么认真纯粹想做音乐的人,却在后期遇到了困难,就像是我想把我最好的都呈现给你,可是因为现实,它是糟糕的,已经不是我最初想表达的东西了。
看到朴树,我想起了薛之谦。他们都只是想很纯粹地做音乐,却碍于现实,所以才不得不上节目赚钱,可是赚钱的最终原因都是为了心无旁骛地做好音乐。
朴树在演唱会中哽咽着分享。28号的那一天,当专辑做出来他听完之后,他就非常失控,脑子里只有愤怒与怨恨,想着要完蛋了,一直到昨天中午心情终于平缓了一点。他觉得自己之前做的工作全部被浪费掉,后来他想着可能没有那么糟,但是这个专辑的后期工作配不上他之前的劳动,他想着去接受所有不如意的东西,可接受好难,他不觉得人是应该轻松的,可能是他小题大做了,可能下个月之后再回头看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为什么人们评价他“归来仍是少年”?因为他一直在坚持原创音乐的道路,能走过这么多年坚持不被现实改变,一直做心中最初的少年,真的不容易。
他的很多歌,我们都耳熟能详。
就从远一点的《生如夏花》跟《平凡之路》说起吧。
“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般绚烂,十年后你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夏花的生命那么绚烂,因为拥有灿烂阳光的而繁华绽放,但是夏花越辉煌,凋谢之后就越显暗淡,“在阳光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遗憾的,生命在绽放出无限的光芒之后,也会在消逝中留下无限怀念。
十三年前面对采访他表露,曾经认为第一张专辑出来之后,一夜成名对他来说是一个错误。但是后来,他看到了身边很多有才华的人,却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幸运的。经过几年起起伏伏,他知道了每一种快乐都有代价,感觉到了生活或者生命力阴暗的那一面。
生命的闪烁,本来就是短暂而灿烂。
朴树留下了这首歌之后,就消失了。《生如夏花》在短短四个月内为朴树几乎拿遍了所有内地男歌手能拿的奖,可是在这个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音乐世界里寻找突破,沉寂了十年。
“我觉得唱歌、写歌、发言都是当你有话想说的时候,但是当你无话可说时,我觉得沉默就可以了,没话找话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是他对之后为什么没有出新作的解释。
十年后,他带着《平凡之路》回来了。
“少年已成人,忘却了诗人和牧笛,心中偶尔渴望原野,只是当年的风不再。”
《平凡之路》唱的是经历吧,唱进了那么多人的心里。朴树很有才华对不对,可是他也一样在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片被内心反噬的黑暗之中,看着早已成为泡影的曾经辉煌,无论多接近完美,最终还是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之人。
绝大部分的人都会经历过对现实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执着,经历过孤独,也经历过绝望,但是却还在坚持努力,没有放弃。我们走过的路那么不一样却又那么相似,想到我们经历过的那些时光,生活那么困惑,理想总是被现实侵蚀,前方还是模糊不清,最终颠簸着走到平凡之路。
终于,在隔了十四年之后,这个出走了半生的少年,带来了他的新专辑《猎户星座》。
从2003年的专辑到2017年,从《生如夏花》到《清白之年》,这张本应该在2010年出生的《猎户星座》迟到了七年,在这个华语歌曲更新换代迅速的时代,却依旧能一出街便得到粉丝的喜爱。
专辑首发前一天,他发了一条微博,他说,“我没以为我是钻石,或是什么大天才临世。我还没那么狂妄。我的心智基本成熟。我相信这唱片是一粒煤。我为此而荣幸。尤其是在这个遍地塑料制品,缺少基本的爱和耐心的年代。我想我经受过那些挤压,坚持了下来,我没有回避那些痛苦。于是,我不用刻意做什么,他们都会释放在音乐里。是的,我在写歌时,在编曲时,感觉到了他们。他们都在那儿。我知道,我等了10年,就是在等这些时刻。”
朴树还是我们最初认识的那个朴树,还是那么不自信,但却透露着对音乐的赤诚。
人随风飘荡
天各自一方
在风尘中遗忘的清白脸庞
此生多勉强
此身越重洋
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即使他已经44岁了,他也还是那个依旧清白的少年。真庆幸,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年代,还能看到那个一直认真对待音乐的朴树,那个会为了专辑没做好而愤怒的朴树,那个哭了的朴树。
在人们日渐妥协、失去自我的社会中,依旧能在朴树的歌声中看见他一直未变的清白脸庞。
“今天的朴树依旧爱着这个美丽又遗憾的世界,驶过生如夏花般绚烂而短暂的旅途,穿过了茫茫人海的平凡之路,带着满身风霜来到清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