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黄有璨
主题:我的4次非线性成长与内在确定性
一、讲师介绍
过去:高中肄业生,起点是一个仓库搬运工
现在:一个百万畅销书作者。
《运营之光》、《运营之光2.0》以及《非线性成长》三本书,销量破百万,每一本书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其中《运营之光》出版第一年便获评豆瓣评书的十大商业经管类书籍,以及当当网的年度书籍。一时间,整个互联网行业干产品、干运营的几乎人手一本,我也成为了一个所谓的业界大咖。
同时,我的第二个身份是一名教育行业的连续创业者,2012年受到国内创业浪潮感召,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在过去5年,我从零开始参与创办了一家估值数十亿的公司。在教育行业创业的同时,我也积累了许多授课经验,学员遍布了 BAT、TMD等顶级公司。2021年3月份我又开启了新的创业历程,创办了有瞰学社,继续投身到教育行业的创业中。
二、从月薪1100到时薪1~2万,我是怎么做到的?(经历)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我的成长经历,我将通过一张图进行展示。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我自己的个人价值,中间的5条曲线代表着我在5个阶段里面的职业经历
黄线则是我一位朋友的成长轨迹。985毕业的,知名企业工作,线性成长
第一阶段:2005-2006打杂
我的职业生涯起点非常低,高二辍学后我成为了一名月薪1100块钱的北京中关村的仓库搬运工,最大的人生梦想便是找到一份月薪2500块的工作。
2005年我在中关村做蓝领工人,我尽力干得更多一点,让老板注意到我,并提出转销售的请求
于是我成功实现转行,去中关村的电子柜台去做销售。小有成绩后我发现在柜台站街做销售给我的市场空间肯定是比较有限的,时间为7-8个月。
【个人理解】做多才能学得多。
第二阶段:2006-2008传统行业销售
于是在2006年,重新包装和丰富了我的简历,写了一篇4000字的求职信,发送给一些我能看上的外企,成功进入一家日企做销售并成为中国地区单一省份的销冠。
2008年,由于日企的成长空间同样有限且同时我确定自己并不适合销售,于是我决定寻求新的赛道。
第三阶段:2008-2012互联网运营
2008年底,我转行做互联网做运营,那时候互联网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没有人知道什么叫产品经理,什么叫运营,这个阶段干了三年。
第四阶段:2012-2015第一次创业
到 2012年,第一次投身创业,做了一个教育的项目,项目虽然做死了,但创业让我拥有了一个完全的环境。这一次创业成为了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从这次创业开始,我的成长像火箭一般的飞跃往上走。
第五阶段:2015-第二次创业:环境和同行人都不一样了。
于是,2015年我开始第二次创业,创办了三节课这家公司,并把这家公司做到几十亿的估值。
回顾 我的职业生涯,是通过连续多次切换自己所处的赛道来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成长,这也是我的新书的书名和它内在的含义。
【总结】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行业/公司/团队/项目/同行者
成长是有规律的吗?我发现快速成长的人在成长经验和成长经历都有一些共性。
就是我们往往都是连续多次的切换自己所处的赛道,通过环境来驱动自己快速成长的。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由环境驱动的。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这个环境就决定了你当下成长的天花板上限。
环境能给你成长空间很有限,所以你必须要不断谋求在当下空间里成长,为自己拿一些砝码,然后凭借这些砝码跃迁到下一个成长势能更高的环境里去,再通过环境来驱动我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三、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找到第二曲线(基本认知)
关于成长,它背后一个基本概念就是第二曲线。
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这本书,第二曲线相信不管是一个人、一家公司或者是一个国家,它的发展总是建立在某个轨迹上的,一个轨迹的成长总会遇到瓶颈。
当你接近瓶颈之后,该怎么办?
你要去开创自己的第二曲线,就是让自己从原有的a轨迹,切换到新的b轨迹里边,而且b轨迹能带给你的成长上限,可能比a轨迹要更高。即便b轨迹一开始的起点会比a轨迹低,你也应该去做出这样的选择。
20年前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做老师、银行家,还是选择做个工程师,这三者肯定已经决定了10年20年后我们走到哪里,所以择业是很重要的。
但今天择业可能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今天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进入职场之后,在前5年里面他可能会被动的去换好几次行业,换好几次工作。所以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以第二曲线的思路去指导和看待我们的成长。
四、三个思考和建议,教你打造属于你的职业生涯
第一个建议:在职业生涯早期,把工作规划变成培育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千万不要再试图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要为自己做一个8~10年的职业规划,注定是不靠谱,且很难依赖的。也许你把规划变成培育,可能会更靠谱一些。
原因一: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变化是非常快的,各个行业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很多,包括工作方法的变迁,甚至岗位职位的变化也很快。
原因二:在你职业生涯早期,你的认知高度、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是很有限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很难去看清未来。
第二个建议:以两年左右为周期建立一些重要目标,做出成绩并成为头部
一定要以两年左右为周期,不断为自己在特定赛道建立一些重要目标
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很多领域里面,它的玩法的变化,比如说我要做流量,做个人IP,像什么视频号或者抖音等等,它的玩法基本上半年左右一小变, 1~2年就会有一些大的变化。
如果在这个时代你选定了一个赛道,一两年我都没有取得成绩,这意味着两年之后你可能又得从头干起。
其次,你一定要在特定的赛道上做出一些重要的成绩,让自己成为头部选手,以此来驱动自己的职业发展,获得头部赛道的价值。
在每一家公司、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行业里面,总是排名前20%的人,获得80%的收益。
第三个建议:先不断打破边界,再不断建立边界
人总是需要先不断打破边界,发现自己身上具备的可能性,然后再不断建立边界,找到自己的局限、天赋和使命。
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初期,是无法想象,自己身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所以成长这个事总是要有前一个阶段,你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打破自己身上的边界,让自己接受更大挑战,进入有更多机会的领域、行业或者公司里去,迎接挑战和承担压力,只有挑战和压力,驱动着你突破自己,找到自己身上很多的可能性。
经历了这一切,你身上所具备的可能性才能被打开。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啥也不懂,商业、管理、运营什么都不懂,就在这种状态下,我还是决定要去承担压力。才打破了很多边界,发现自己身上具备非常多的可能性,做成了很多事。成长总会有一个阶段会来到一个顶点,就是如果你打破边界太多,就会有些妄念和错觉。
聚焦:教育/内容/成人/职业教育
五、找到你的优势,让它引领你的未来
第一个特征,我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的人,不太擅长和喜欢对外社交,更多时候依赖于从独处和思考当中获得能量。
我做销售时候就发现,其实我是在与我的优势逆向而行。我明明是个内向性格的人,却要去做销售,跟大量客户建立连接、攀谈,这就非常痛苦。
后来我慢慢找到一种社交模式,对一些问题,我往往会先去做一些独立的思考和沉淀,沉默观察其他人在聊些什么。当他们聊到一件我思考过的事情,我就给他分享说你看这件事上我可能做过123,我会这样去输出一些东西。后来我把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我跟很多朋友建立连接的方式,往往都是找到一些重要的问题,我来思考然后做整体的输出,通过这个输出吸引到一些朋友,他们就会主动来跟我连接。
第二个是学习力。
我高中就辍学了,核心原因就是我讨厌、反感应试教育,我觉得应试教育没意义、没价值
但我自己相信学习的力量,我是喜欢学习的,学习这个事对我是一个有原动力的事情,我是一个还蛮有好奇心的人,对很多新的领域新的行业我都会有我的观察。
在我的创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当中,我把它变成一个重要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我转行做销售的时候,我可能不懂这个行业,但我会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它。在2008年决定要转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因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我相信我在一两年内是能超过很多人的。
第三个就是引领和感召
我是一个有使命感、有情怀的人,而且我的人生使命超级清晰,就是我要以教育为手段,让整个社会阶层的上升通路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也通过成人职业教育这件事儿去帮助更多年轻人,找到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个人增值。我身上的使命感,往往也能够吸引到很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
第四个就是我也有很强的一致性
我是一个追求表里如一、内外如一的人。我也把我的一致性或者叫真诚简单的特质,发挥到极致,我们整个团队就是一个鼓励简单真诚的团队。
【个人感受】我很喜欢简单真诚这个词。
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我慢慢地找到了这些优势,也用它们逐步地引领了我的成长,真正做到我的优势和我想干的事儿是互相促进的,而不是我要干这件事,它不能发挥我的优势,反而会让我很纠结。
【作业】
【我的回答】1.在我每一个跳跃,都是非线性成长。这种成长不是工资多少,也不是公司大小,更不是城市的关系,而是你自己能获得的机会和学习的渴望!
2.下一跃迁点可能有,可能没有。
3.若没有,就自己创立目标,把目标当做跃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