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秒钟的问题
上午在简书上看了作者一棵花白的一篇名为《年少不懂<还珠3>,看懂已是而立之年》的文章,表示感同身受,于是在评论区留言,不同的年龄看同一部剧,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经历多了,生活也变了。
刚写完,我就在开始思考,这话不是大白话嘛,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懂。但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下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呢。带着疑问我去各种学习群求教,有回答这很正常无需解释的,也有用现象解释现象的,但唯独没有谁能说出一个理论来解释的。
最终我借助搜索引擎,找到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心物场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对应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世界是心物的,是含有自我和环境两极化的。
李善友教授在混大创新院讲解真理符合论时也有讲到,真正客观的东西相对于人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再来结合心物场理论,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客观的事物其实是存在的,是一直都没有变的,但真正不变的客观的世界又是为我们人类所不能感知的,我们感知到的世界都是经过我们自身扭曲过的心物场。
外物没有变,只是我们自己变了,所处的场景变了,时间变了,眼中的世界也跟着变了。
不同时间,看同一部电影,会有不同的评价,其实电影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和情绪;同一件社会新闻,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下看到,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前期可能更多的是痛恨,后期则可能更多的是理解和原谅,这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阅历和境界变了。
通过这个理论的学习,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幸福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关键就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眼前的环境。而调整优化我们视角的方式,正是自身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二. 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习理论很复杂,经过这一番思考,才逐渐意识到学习理论的过程是迂回式的,是繁琐的。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不是让自己变得复杂,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用相对更加理性,更简单的方式看待世界认识世界。
有人说,使用调节情绪,平和心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简单的看待世界。我不否认这一点,但平和心态的过程其实是在利用更加通俗的理论缓和感性情绪的过程,这是在结果上进行控制,是产生对应情绪之后才去调节的方式。
而主动学习理论,践行理论不一样,它是直接在自我和环境产生联系的渠道上做调节,而不是在自我和环境结合后的结果上做调节。
所以,可以看出来心态上的调整,是相对被动的,滞后的。而理论的学习和践行是相对主动的,积极的,但同时也是相对困难的,更难以抵达的。想必这也是高僧和大师之所以一直属于少数派的缘故吧。
我想就这一点思考,就可以看出来要想成为更厉害更幸福的人,学习理论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三. 思考过程的整理
整理一下,以上思考过程:
1. 主动思考,积极提问,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情?
2. 及时求教,可以社群,微信群或QQ群中提问,更可以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3. 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哪些知识可以配合解释这个现象?
4. 构建知识的多种用途,问自己:这个知识还可以用于做哪些事?
5. 对标,确立榜样或是学习理论,及时比对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不同点,并及时做出修正调整。
- 将学习和思考的结果整理输出分享,获取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