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风格的建筑在我国已不多见了(纯木质结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今仅存四座!
分别是“南禅寺”
“佛光寺”
“天台庵”
“广仁王庙”
以上的四座建筑都位于我国山西省境内,看来山西省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是不错的啊!
再来说一下日本吧!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有这样一座古寺院,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新建的盛唐建筑风格寺庙,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唐代建筑风格,还被日本誉为国宝。
值得一提的是,与唐招提寺只有一路之隔的药师寺,里面还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遗骨,说来还真是讽刺啊。
这么看来我国现存着有四座建筑日本只有两座建筑,从数量上我们远胜过了他,但是日本的建筑受唐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很深,这要追溯到3世纪前。
始于公元 662 年的天智朝,积极吸取唐国都城、宫殿建筑制度,营建平城京(今奈良)。公元 710 年迁都,进入奈良时代,一构有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讲堂、金堂等。东大寺也创立于此时,一构却只有法华堂、正仓院宝库等。这些建筑都是以中国唐代建筑为楷模的日本古典建筑,是后世和样建筑的雏形。公元 794 年迁都平安京(今京都),进入平安时代,寺院建筑为之大变。
随着密宗佛教的发展,开始营建山中寺院,堂、塔均建造在深山峡谷之中,一举完成佛教建筑的日本化,典型一构是室生寺,至今尚存 8 世纪末五重塔和 9 世纪中叶金堂。醍醐寺是另一实例。贯串整个平安时代的建筑日本化之风,以平等院凤凰堂的出现达于日本和尚重源和极点,它是日本建筑美的成熟表现。建筑界的中兴,开始于公元 1185 年东大寺复建。中国明州匠人陈和卿密切合作,吸取宋式营造技术,创立大量使用素枋插拱的独特式样。为日本建筑界第二次吹进新风,今称大佛样。代表作有东大寺南大门、净土寺净土堂等,反映了生机勃勃的镰仓时代的建筑特征。
奈良东大寺
自室町幕府的建立(公元1336年)至15世纪初,约一百年间,是禅宗建筑和折衷建筑的最盛期,以东福寺三门、圆觉寺舍利殿、观心寺金堂为代表,是镰仓时代积累下来的建筑技术开花结果的时代。著名的金阁寺、银阁寺也创建于此时。桃山时代虽不足半个世纪,却创造了城郭、灵庙、茶室等豪华壮丽的建筑,建筑的主要内容开始从神佛转向人间。江户时代以后,商铺、学校、戏院等世俗建筑得到了发展。
历史沿革
钦明天皇在位(539~571)时,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佛教传入,日本建筑开始采用瓦屋面、石台基、朱白相映的色彩以及有举架和翼角的屋顶。出现了宏伟庄严的佛寺、塔和宫室,住宅和神社的建筑式样也发生变化。外来文化对日本建筑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吸收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文化,到9世纪末逐渐日本化;
第二阶段
受中国宋、元、明三代文化的影响,到16世纪以后完成日本化。
第三阶段
受欧洲国家建筑风格影响,到20世纪初完全日本化。但此时期的建筑多为贵族王室所用,民间仍然使用中式日版建筑。
不难看出直至现今日本的建筑风格仍受着我国唐代建筑风格的影响!逐渐的他们把唐代的建筑风格加入了自己的元素,现在日本已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日本保护建筑的方法与我们国家有所不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毁掉重建”,一个是“落架重修”。“毁掉重建”说明原始的建筑物已无存,那接下来新的建筑物当然是怎么建都可以,顶多算是还保存着原来建筑的一些样式,原件是早就没了。而“落架重修”则是将整个建筑主动拆分,替换掉损坏的部件再重新组装。只要不是发生结构性的改变或者替换掉绝大多数部件,那么建筑的原真性还是有保障的。像金阁寺、清水寺、南禅寺、天龙寺等,全部都是在原件损毁之后重建的,只有平等院凤凰堂,是一直以来未遭损毁,而只经历过几次落架重修。日本一般是采用“修旧如新”方法,我国一般采用的是“修旧如旧”的方法(比如故宫)
所以当你去旅游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建筑就正在“落架重修”,也就是说你不会一次性的把想要见到的建筑全都见到!
天守阁
再来说一下“天守阁”比较有名的比如“犬山城”也叫“白帝城”、“姬路城”、“大阪城”等
天守阁是日本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天守阁是城堡的中心建筑,他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在 16世纪中叶,日本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统一之后,建筑达到新的水平。城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新的创作领域。它突破日本建筑千年的传统,构想天外,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崭新的高层建筑,天守阁。
天守阁不仅是军事堡垒,而且是领国的政治中心,同样也是藩主权利的一种象征。
日本的神社
日本祀奉自然神、氏族祖先和英烈人物的建筑物。神社历来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一定时期(如20年、60年)重建一次。所以,现存神社屋宇有些虽仍保留早期住宅遗风,但都是后世重建的。早期神社的平面和外观都比较简单,用木板墙,下部架空,双坡木架草顶,屋面无举折,不施彩色和雕饰。有两种基本式样:一种称为“大社造”,以岛根县出云大社为代表;现存社屋是1744年造替的,平面呈方形,悬山式屋顶,山面开门,室内有一根中心柱。另一种称为“神明造”,以伊势神宫为代表;其特点是社屋三开间,正面明间开门,屋顶也是悬山式。
平安时代以后神社建筑式样增多,出现了单间方形平面,两坡顶山面加一个披檐的“春日造”;将“神明造”前檐披出成前廊的“流造”;在主殿前接建一殿,两者屋顶联成勾连搭的“八幡造”;在三开间社屋的左、右、前三面各加披檐的“日吉造”等。此后,神社的式样和数量都不断增加,到大正年间(1912~1926),日本全国有大小神社约12万所。
值得一提的是有几个比较著名的神社,“热田神宫”
“明治神宫”
“伏见稻荷大社”
“鹤岗八幡宫”
神社之中所用的木材有很多都是台湾在“日据”时期,日本人从阿里山中运回本土的,红桧树笔直向上生长,没有树节所以是制作神社的柱子和鸟居的不二之选!
庭院
先说一下我国的庭院风格,是已苏州庭院为代表,重视园林山水意象,山与湖为庭院景观中最重要的缩影象征,这两者是为了表现出一种山水壮阔气势,在中国风的庭院里,两个造景端点间,常以最远的距离到达,中间可停留凉亭、书屋等转折的空间,让视觉与行动上都有一种拉长距离的感觉。讲究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天人合一的境界。
再说一下日式的庭院风格
日本园林在结合了中国盛唐与宋时期特色的同时,因自身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背景,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日本民族的纤细敏感的对人生与美的追求,使日本园林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体现日本园林的精华。后期的代表性建筑物唐招提寺(759)金堂,是中国鉴真和尚东渡后率弟子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平安时代(794~1192)贵族们向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促使华丽的阿弥陀堂发展起来,突出的遗例有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1053)、京都府净琉璃寺的阿弥陀堂等。
日式庭院主要元素是“逐鹿”又叫竹喷泉也叫惊鹿、鹿威、添水、僧都(そうず)、惊鸟器
“石灯”
“苔藓”
“白沙”
“红桥”
庭院还延伸出了“景观”,因日本地少人多渐渐的形成了“庭院微景观”利用一些盆栽或绿植在几平米的地方布景。
再说一下茶室
茶室是为欣赏茶道而建的建筑物,是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茶室一般与野趣庭园相连,野趣庭园就称“茶庭”。茶室为茶庭主体建筑,置于茶庭最后部,到达茶室须经过朴素露地门,主人与客人在腰挂处等待见面,显出主人诚意,而客人须经厕所净身、蹲踞或洗手钵净手,经曲折铺满松针的点石道路到达茶室,在室外脱鞋、挂刀折腰躬身方能入茶室进行饮茶。
提到茶室那就不得不提到茶道大师千利休的待庵(妙喜庵),很多茶室基本都是模仿千利休所造的茶室。
第二要提到是织田信长的亲生弟弟,知名大茶匠织田有乐斋创建的茶室。织田有乐斋从年轻时就师从被誉为日本茶圣的千利休,是“利休七哲”之一。织田有乐斋69岁的时候,从政府职务中隐退下来,把京都建仁寺中一处僧人的隐居场进行了改造做成了茶室如庵。
茶室一般都跟简陋,门很小只能钻进去,这也是茶室的一种风格让前来品茶或论事者放下身份与心态,门口还有刀架,便于武士们进入是存放武器的,要知道武士的刀是不会轻易离身的,但要进入茶室武士们会自觉解刀,也能证明茶室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尊重!房间内一般只有一副禅意的书法和一个花瓶就再无他物了。茶室不仅是吃茶之所也是谈论一些事情之所。
艺妓
许多人都认为“艺妓”是日本所独有的,其实,在中国的唐宋时代,士大夫就携妓吟唱,这些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日本的艺妓文化也极有可能是从中国古代那些富有才华的妓女演化而来的。
相扑
相扑是一种摔跤运动,在秦汉时期叫角抵,到了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日本的相扑和中国吉林省辑安县出土的3~5世纪古墓壁上的角抵图极相象,很有可能日本相扑就是从中国传入的。
和服
现在和服已经作为日本的传统服装,其实和服是在中国唐朝服饰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在日本奈良时期,日本多次遣使来到中国,全面学习中国文化,连服饰也要学习,于是,日本就效仿隋唐服饰,创造出了和服。
坐姿
我国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现在日本人的坐姿即以此为主。
木屐
穿和服一般都是配木屐的,木屐当然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木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普遍了,是当时名仕的出行装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就写道:“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写谢灵运穿木屐登山的事。
中国书法&日本书道
在日本,书道古称“入木道”、“笔道”,江户时代才称之“书道”,本书法分两类,一类是汉字书法,另一类是假名书法。
日本书道正式开始于奈良时代,并在平安时代得到繁盛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1880年至1884年,学者杨守敬任驻日钦使随员。在日本的四年。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日本书界刮起一股“崇杨风”,成为日本书家注重个性发展的有力因素。
可以看到在我国现在有许多的日料店的名字都是汉字。
中国剑术&日本剑道
“剑道”一词在最早见于中国先秦时期古籍《吴越春秋》。
早在两汉时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同时中国刀法经过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官方往来,以及朝鲜半岛和大陆沿海周边地区和日本群岛的民间交流,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日本,并和日本本土一脉相承的双手刀法法融合。
传至日本的刀法经过日本本土刀法的融合并且经过长年的战争岁月不断演变,在日趋稳定的日本江户时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样式,制作了剑道护具与竹剑的基本形制,确立了日后体育剑道的雏形。
中国盆景&日本盆栽
盆景始于我国东晋,至隨唐時发展形成一门艺术。到唐宋時,盆景由皇族官宦的玩物走向民间,至明清臻於极盛,并从南向北发展,形成了五大流派:扬派盆景、苏派盆景、川派盆景、嶺南派盆景和海派盆景。
日本的盆栽艺术源于中国六朝时期,并在唐朝时候由遣唐使传播到日本,被称作“盆栽”,日本自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从我国南宋全盘吸收了盆景、盆石这些艺术形式后,逐渐与本国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历经室町、江户、明治等时代的演进,变成今天独具特色的的日本盆栽艺术。
中国花艺&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流派「りゅうは」)。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中国鮨&日本寿司
在日本,寿司料理又写作汉字「鮨及鮓」。这两个在现代中文里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盐渍可以久藏的鱼类。早在东汉时期,鮨已在中国广为流传了,直到公元700多年时鮨才开始慢慢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商人是为了长途的商旅,即用腌制的饭团加上海鲜或肉类,压成一小块长型的形状,作为沿途食用的粮食。
但寿司在日本经过千余年发展之後,却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日本刀&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