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天,儿子的语文课外学习任务是学习背诵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篇杜甫的晚年之作,也是他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代表作品。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辗转到成都,求亲告友在风景优美的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茅屋居住,即杜甫草堂。

不料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惨遭漏雨。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种种灾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而作此篇。

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几乎都会选到它。

篇幅较长,描写细腻,情怀博大,是这首诗的三大特点。

看着儿子稚气的脸庞,我不免有一些隐隐的担忧,一个11岁的孩子,能否弄懂这样厚重的诗歌?这篇沧桑之作?

还是给他先讲解一下吧,这样背起来也比较省力。

怎么讲?一篇诗歌,如何长诗短讲,如何由粗到细,再如何以小见大,煞费苦心。

我想,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必须先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即创作背景。

自然,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要提“安史之乱”,而“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时候,就绝口不提,虽然它们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

一个“安史之乱”,讲了快一个小时啊,把整个唐朝穿越了一遍。

想起了我初中时候的一位历史老教师,知识渊博,口若悬河,上课从来不拿课本,总是不分章节滔滔不绝的讲啊讲。

而且,考试的时候呢,也不给划重点。那时候考试经常是老师自己出题,印刷。

同学们好像都不大感兴趣,听得云里雾罩的,不爱学历史,也可能觉得枯燥无味,还难背记。

我却不同,我喜欢听历史课,好像听故事一样入迷。

儿子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那也必须打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能一朝一夕就讲完的,实在感兴趣,我们可以考虑提前学习《中国历史》 ,今天的任务是来学习这首诗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前五句为第一小节,开篇用了“卷”,“飞”,“渡”,“洒”,“挂”,“飘”,“转”,“沉”等等,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写天灾,写秋风怒号的现实,茅草被卷的结果。

让儿子用四字短语概括,“秋风破屋”,非常准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对面”是“竟然狠心当面”,背后情感是激愤的。

“公然”是“光天化日之下”,内心上是毫无顾忌的。

这五句为第二小节,儿子不等我问,就说了是写“人祸”,一群孩童把茅草都抱走了。概括为“群童抱茅”。

还写了什么?还写了人,自己。

困中人,困中志,以及无奈,焦急的心情。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可怜的杜甫啊,境遇如此凄惨,实在可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八句为第三节,概括为“屋漏难眠”。

“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内心是痛苦不堪的。

讲到“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儿子说:杜甫真是个傻老头子,床头漏雨了,你不会去客厅睡吗?

我觉得,儿子提出了一个令我也困惑的问题。

如果这句只从表面意思理解,“床头屋漏无干处”,难道杜甫茅屋恰好是在“床头屋漏”吗?与其在那里“长夜沾湿何由砌”,不会动手将床挪挪吗?就是大不了挪到客厅去睡呗。

百度了一下。“屋漏”一词第一个解释是:古代室内西北是施小帐的地方,即房子西北角。然后,是“破屋漏雨”,“天窗”等意思。

《辞海》中说:古人设床在北窗前,因西北角开有天窗,日光因此照射入内,故称“屋漏”。

从诗中看,如果把“屋漏”解释为房子西北角,恰好和“床头”相对,符合古诗词对仗规则。

所以,“屋漏”,意思不是屋子漏雨了,而是指屋子西北角。

同时,用屋子两个不同方位,泛指整个屋子,又是巧妙的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说明了整个房间漏雨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果前三小节的杜甫,最多让我们同情,最后结尾这一小节的杜甫,真该让我们仰视了。

最后这一个小节,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呜呼”连接的前后情感表达是不同的。

前面是希望出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更多是“为人”。

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出了诗人愉快的情感,辽阔的境界,奔放的激情,火热的希望,道出了他博大的情怀以及崇高的理想。

后面,宁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才是真正的“舍己”。

自己身处极端困境,却没有任何自怨自恨的情绪。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豪迈!

一场风雨,一座茅屋,让诗人将积存已久的感慨挥之于胸腔,流之于笔端,就这样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今,浣花溪的流水依旧。杜甫草堂早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有机会,真想带着儿子去看看,怀念一下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我心目中的一代文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