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老师在课堂上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逻辑学。大家知道,逻辑包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强盗逻辑、混账逻辑、富人逻辑和穷人逻辑……”
老师的话还没有讲完,学生们就开始笑起来。究竟在笑什么呢?聪明的你当然懂。
逻辑用来干什么
我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道、法、术”三个层次:道在最顶层,就是哲学;法是中间一层,指的是思维科学;术在底层,就是各种门类的科学,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
我的这个分法也许你不认同,但它至少可以让你明白,逻辑学处于什么位置。逻辑学毫无疑问处于中间层次,属于思维科学。
逻辑一词在日常话语中有三种含义:一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尤其指事物变动发展的顺序与规则。如“这些人的做法简直不符合逻辑”,这里的逻辑等同于规律。
二是表示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如“无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符合逻辑”。这里强调的是清晰、条理、顺序与关联性。常常有人告诉我,他讲话是缺乏逻辑性,意思就是——混乱。精神病患者的特征就是缺乏逻辑,跳跃、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如成语所说叫语无伦次。
三是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主张或说法,如“按照强者的逻辑,谁先控制海洋谁就将控制世界”。我们说强盗逻辑、富人逻辑、穷人逻辑,都是这个意思。
逻辑源自古典希腊语logos的音译,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出“思维”或“推理”的意思,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描述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我认为,逻辑学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样至少我们会少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两种推理方法
在现代逻辑学中,一般认为推理的方法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结论推理出特殊结论的过程,归纳推理相反,是从特殊结论推理出一般结论的过程。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称为“逻辑学之父”,他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且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演绎逻辑系统。他撰写的六篇逻辑学的文章,被后人把它们收集在一起合称为《工具论》,他提出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等基本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今天依然在运用。
一般认为,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是演绎推理,而归纳推理则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提出。他写了一本纠正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书《新工具论》,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观察世界,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
培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将理解自然的方法分为三种,即蚂蚁式的、蜘蛛式的和蜜蜂式的方法。他认为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材料;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身的材料织网;上述这两种方法都把实验和理性分开,是不可取的方法。真正的哲学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像蜜蜂那样从花朵上采集花粉,又以自身的能力将其消化。
三段论推理
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
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最为人所熟悉的典型例子是:
凡人都有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推理形式,基本规则是:第一,它只能有三个概念;第二,每个概念分别在两个判断中出现;第三,大前提是一般性的结论,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包含着三段论推理,离开了三段论,我们没法干任何的事情,甚至没法活下去,只是我们并不明确与自觉去想它,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研究者,在人们的行为背后发现并总结出来这个逻辑规则而已。
进一步讲,从思维过程来看,任何三段论都必须具有大、小前提和结论,缺少任何一部分就无法构成三段论推理。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人们常常把三段论中的某些部分省去不说,或是大前提,或是小前提,或是结论。举例来看:
①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
②企业都应该提高经济效益,国营企业也不例外。
③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嘛。
例①省略了大前提“凡是经济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经济理论”。例②省略了小前提“国营企业也是企业”。例③省略的结论是“你也免不了犯错误”。
要正确运用“三段论”,还必须遵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的三大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本文按下不表,有兴趣者可自行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