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看到大家都在为灾区人民祈福,一时泪眼朦胧。儿子在一旁看到问妈妈怎么啦?告诉儿子,四川地震了,有很多人伤亡。
“很多人死了吗?这些人死了都上天堂吗?天堂会不会装不下?”
“那这人间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
“我们这会不会地震啊?如果地震了,我们会不会死?”
“死亡”看似遥远,却又如此贴近。
对中国人来说,“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许多大人刻意回避和孩子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事。因为他们害怕并且不知该如何向小孩启齿。
但不谈论却不等于不存在。和死亡相遇,是每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它可能随时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避而不谈。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生命课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尊重死亡的现实存在,尊重生命的有限性,尊重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对死亡的理解程度,尊重孩子面对死亡的种种反应。
然后,要挑一个合理的时机来和孩子谈。比如,家中亲人的离世,又或是新闻中出现的自然灾害,甚至是花草树木的凋谢⋯⋯这一切都是和孩子探讨死亡的时机,尤其是当孩子自己提起“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
那么该怎么谈呢?
我们可以谈对死亡的认识,如实地告诉他死亡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完整的生命必然要经过死亡。有生命逝去,就会有生命出现,这整个的轮回,是自然界规律。
因为有死,所以生而有限。更因为死无法避免,所以,我们更要去思索,如何活过每天,如何去制造美好而又充满意义的生命。
可以和他谈面对死亡时的感受;谈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当然,你不要苛求孩子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释,比如说“每个生命都会生老病死,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死了以后人就不会再呼吸,就再也见不到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养花草,养动物,让他去观察它们的生命形态和生命过程,这是一个学习面对生命和死亡的体验过程。教会孩子,如何去正确面对死亡,当面对死亡时,如何自由地表达害怕、悲伤等一些负面情绪。
我们还可以借助生命教育类绘本,通过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温暖的画风去传达着生命的意义,让“死亡”不再深奥。让孩子接受和理解,使孩子不但不会恐惧死亡,还能走出悲伤,用更成熟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并教会孩子爱与希望。
死亡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借助死亡教育给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孩子看清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从而去珍惜和热爱活着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