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带俩孩子出门玩,他和弟弟在小区游乐场玩的不亦乐乎。过了一会来了几个别的小朋友,年龄稍微大一点,我家俩孩子也跟着一起玩,很开心。
过了一会别的小朋友去玩躲猫猫了。我家俩孩玩滑滑梯。老大滑下来的时候,捡到一个玩具宝石,他说真好看。过了一会,又捡到一个。他拿在手里跑到弟弟那,分给弟弟一个。
弟弟在秋千那边玩,一晃一晃的,然后宝石就找不见了。他跑去哥哥那说:哥哥,哥哥,宝石不见了。
哥哥说他来找找。
我说别找了,天冷了,太阳回家了,咱们也得回家。
哥哥不愿意回去,非常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找到。话中带一丝难过。
在游乐场转一圈又一圈,找啊找,终于还是在秋千下找到了。开开心心回家。
我想这就是做到了“看见”孩子了吧。没有硬拉着他找不到也得回家这个行为,这就是理解了孩子。
事情不大,但是做不到理解,孩子会崩溃。孩子每一次崩溃,对他的人格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说,这是不是“溺爱”?我敢肯定地说,这不是溺爱。是“接纳”。溺爱是不遵守家庭原则,是父母说到做不到,是容易妥协。而接纳,是真正的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人,不去控制他。
孩子年龄小,成熟度不够,我们希望的他能拥有的一切特质,都是在慢慢的成长过程发展的。我们太急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从0到1再到100,他是如何努力的。
所以,我们必须锻炼自己“看见”的能力。
看见孩子的情绪,感受他们。他们才不会攻击自己或者他人。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
看见孩子的每一点努力,鼓励他们,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有信心。
“看见”是一种力量和修炼。
我希望以后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能做到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内心富足,开心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