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最近又重读《得未曾有》,感到收获很多,尤其是桑济嘉措这一章。24岁的藏族僧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感触,高于他的年龄很多。人的心智成不成熟,不完全是年龄和经历塑造。一颗敏感的心和觉悟力,就以足够。
在我的感受里,他是一个少年,少年的眼,少年的心,生成的少年看世界的样子。看他说,“外界可以变动或者影响我们,自己的心要能够应付。心不能受限于它们的i影响,心要超越那些”时,心里就汩汩地淌出温良的水……佛教里说的超越就在于此吧。
有些触动的句子,摘录如下;那些没触动的,还需要生活历练启发吧。
愿我们都能心怀菩提与善意,过好当下凡俗生活。
摘自《得未曾有》
【渡过轮回梦海】桑济嘉措
我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在自己的梦里,我想用这些贝叶经书,做一只船,离开轮回苦海。
音乐没有解释任何东西。一本书也没有解释任何问题。问题都是自己的,它只是给你一面镜子,是你自己在解释。姻缘也是自己的欲望招来的。当我什么都没有,享受一种禅修的状态,也很好。作用有各种可能性,对人的影响不一样。每个人从佛陀的话中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我们不是独立的,生存依赖于任何条件,而且之间的关系并不固定。幸福、情绪、感受要依赖于自己的身体,身体本身是不自由的。需要喝茶、需要睡觉,需要更多。这些都是条件,都不确定。所以其实人无法得到真正的自我满足。
外界可以变动或影响我们,自己的心要能够应付。心不能受限于它们的影响,心要超越那些。
如果一个人与你认识的概念不一样,对同一个词的理解不一样,交流就需要一些时间。我会希望先弄清楚,对方说得无常和我说的无常是不是一样的。或者说一个词是不是跟我说的是一样的,然后再去讨论。
当他们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死去。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如同从来没有活过。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没有保持警醒和竭尽全力,死去的时候则一无所获,生命如同虚度。
很多人在活着的时候,几乎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会面对死去的一天。
有一个决定,要试着去做。有强大的决心,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道路。你的相信会改变当时的困境。
事实上想要更舒服的生活不一定需要佛教。只有具备了出离心,你会选择佛教。想要获得内心的安宁或健康的身体,不需要佛教,去学瑜伽也可以。
应该为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事情改变心也会跟着改变。团队和别人都在改变,我们很难控制一切,如同太阳每天都在升起,但有时会被云挡住。所以要先为自己着想,选择让自己开心或是甘愿的事情。不然会引发更多的困惑和忧虑。
一个真正的智者,如果内心达到很高的层次,可能不持戒而是完全超越它。真正寻求整理的人会超越道德和人为的范畴,觉得那一切都是局限的。但一开始要遵守界限,没有遵守就不可能打破。
很多人在负面的感受和遭遇之后,给自己建立起一座城堡,一堵墙。认为我与你不是一类的,可以试着给予帮助,但彼此之间是有隔膜的,不会给予信任。我不希望自己是在城堡或盔甲里面的人,使用不信任或者很冷酷的方式,如果精神上有一面墙的话,那也只应该是自己的慈悲心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