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一直在反思去年双11时候的事情:买百元的充电宝为了省30块钱熬到凌晨盯着优惠券和促销,却在买近万元相机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付款了。
想想很滑稽的一件事,却又好像是大家都在犯的错误:充电宝的折扣区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超低价下单能节省十块钱,相机的折扣区大家在讨论性能和镜头搭配。
看起来百元充电宝和万元相机好像不是一类消费人群,但除去商品价格的差别,同时买了充电宝和相机的我,却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损失大于收获的事情。
比如我把同样的时间盯着相机的优惠,能节省更多的钱。比如我自诩一直在做时间管理,却不知不觉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中。比如对最重要事情的理解还有着不足。
当然这里不是想讨论如何省钱的问题,因为肯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如果你把相机分解成100个低价商品,那多关注一下折扣最后可以省掉很可观的一笔钱。
自己的误区在于,对于效能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在小事上纠结,而没有关注最重要的那部分投入。
最重要的部分有可能是投入了最多资源,可能是能撬动最高的杠杆,也可能是跳出现有格局更高层面的认知。自己却把最多的注意力放在对结果影响更小的事情上。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小事上纠结,在大事上无知无畏
年前和一个BAT的朋友聊天,他吐槽说他老婆最近特别郁闷和不解:勤勤恳恳干了一年,当部门有一些难搞的脏活累活时,会主动加班加点干完,最后部门绩效最高的竟然是平时工作平平,一年只做了一个漂亮项目的同事。
没有人想做捡芝麻丢西瓜的人,但往往会因为捡了太多芝麻而忽视了西瓜的存在。
和朋友聊的时候,我询问如果抛开年终评选的公平性,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她习惯了做这些难搞的脏活累活,这些反而是她最容易带来成就感的事情,而逃避了更有创造力但更不熟悉的工作。
朋友一拍大腿,就是这么回事。他老婆作为一个老员工,已经习惯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在某些事情上不计回报的承担和付出,但是也在逐渐因为习惯做这些事情而忽略了做更有价值和创造力的事情。
因为在兢兢业业的舒适区里习惯了,反而不太习惯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更有挑战和价值的事情。对她而言,失去了一些更好的成长的机会。
我们在突破职场瓶颈的时候,如果不能一直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就会在某一次成功之后,陷入了舒适区的瓶颈中。
朋友的例子其实在职场中非常常见。但从商业竞争的层面来讲,个人价值的溢价是需要撬动更高杠杆率的结果来带来的。
也就是说:公司给你的薪酬是让你保质保量完成分内工作的,如果想要有更多绩效的认可,要拿到更好的绩效表现,需要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结果,尤其是在现在不缺任劳任怨员工的职场环境下。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小事上纠结,而忽略更重要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我们所做的事情随着越来越熟悉,难度越来越低,以前很棘手的事情现在很轻松的就可以搞定,在这个时候,最初的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已经转换成了“小事情”。
一件最开始很棘手的事情,从最初的恐慌区,进入了学习区,最后进入舒适区,当“小事情”越来越多,当我们长时间没有做出突破,没有选择一些更有挑战的事情,就会慢慢的被这些“小事情”包围,以至于看不到更重要的事情,也就没有更进一步的跃升。
最后陷入了在小事情中纠结,在大事上无知无畏的怪圈。我们没有把事情做错,或者说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及时迭代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二、修正认知,发展式看待“要事优先”,才能撬动更高的杠杆
鲍勃·迪伦说: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
去年下半年换了工作之后,有长达2个月的适应期。并非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恰恰相反,专业能力是过剩的,之所以不适应,是因为职场角色发生了变化,撬动的杠杆变成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每当在职场中面临持续的新的挑战,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新的成长的拐点。旧的认知和经验不足以支持新工作的要求,在10105繁忙工作的同时,需要修正认知和尽快进行角色切换。
我一直相信:所有的真理也不及我们自己某一个思维转变的瞬间,思维转变带来了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养成了某种习惯,从而最终改变了自己。
1、避免固步自封,正确认识“要事优先”
要事优先,顾名思义就是把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位,当我们在一种环境下逐渐适应的时候,也是不断把自己放在温水中煮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在不断变化。
要事不是指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因为往往这种事情是没有太多主动性和规划性,而且如果身边都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那说明工作和项目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要事指的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够有时间有资源的去思考、规划、落地执行和完工。
有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是:把每周和每天的工作按照重要紧急程度的4个象限进行拆分,首先攻克重要紧急的事情,然后每天安排集中的时间,来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紧急的事情最好能安排给别人,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最后做或者不做。
对于不重要的事情来说,可以做但要把握投入的时间,做的越多越伤害自己在职场的价值。
同时,重要的事情是随着项目的推进、职场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也要坚持对自己的迭代,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确认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2、升级思维模式,一手战略,一手执行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兰迪·波许教授说,困难就像是一面墙,它并不是为了阻挡我们,而是让我们有机会展现自己有多想达到目标。
在我们做出改变之前,需要先升级自己的思维,视线要看向远方,手下的活也要跟上。
每天花10分钟思考现在在做的事情背后的价值,你是如何看待这项工作的,你领导是如何判断工作的完成质量以及想从这个工作中获得哪些结果?在领导的领导眼中这个工作有哪些不可取代的价值?
不要说好高骛远,哪怕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员工,除了管理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也要学会向上管理。在执行做好的同时,从全局的眼光要求自己,做更多的思考和新的尝试。
在初始阶段,专业能力的提升是相对简单的,但到了一定瓶颈想要撬动更高杠杆率的结果。就需要升级思维模式,进行全局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是每个人向上走的必经之路。
3、建立自己的原则和习惯
在工作和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那些能够对内坚持原则,对外保持灵活的人。
坚持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规避风险和不必要的投入,灵活对外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的寻找到解决方案,达成目标。
1)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则清单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自己的原则清单,比如:
a)要求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与把事情做正确。
b)对外保持灵活,对内坚持原则。
c)先做“必做之事”再做“想做之事”。
d)做长期主义者,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最后通过持续积累,带来不断的成长。
2)计划和回顾清单
用一些仪式感和工具来帮助自己,提升效能,比如:
a)晨间日记(包含任务清单)
b)每日总结回顾、定期项目复盘
c)年度计划、周回顾与计划
3)高效工具清单
a)时间记录工具:aTimelogger、iHour、时间块青春版
b)任务管理工具:Omnifocus、滴答清单、Doit.im、Things
c)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有道笔记、为知笔记
d)其他辅助工具:坚果云、workflowy、日历
很多天赋出众、资源条件优渥或者抓住了高杠杆率机会的人,比较容易脱颖而出,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想要什么都必须要有同等甚至多倍的付出。
正确认识要事优先,并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不断积累自己的原则和工具方法论,才能不断的进步,实现撬动更高杠杆率的目标。
三、写在最后
如果你想不断取得进步,却一直在小事情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以及如何去改变现状。
小事情可以让我们不断积累,获得成就和安全感,但重要的事情以及核心计划,是我们不断突破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