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23:15
成熟的路上
不要太自以为是
谁都不应该
对他人过度指指点点!
有之前的同学开始卖,不对应该是开始推荐什么来着,对vpn。之前还看到一条说说,说自己突然收到上大学之前的好友的问候……距离曾经的每天慢慢都是课,每天慢慢都是学习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那些高考考不上很好学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毅力也有一个大致了解的人,接下来选择考研考公,反正只要是选择书面考试的内容,都会有些杵,都会自知不走这条路的好。最终搞研究的人也少的很,更多的人要真正走向社会了。
我们都忙着走自己的路(这样也好),但是一年结束,可以开始好好审视一下别人的生活了吧也许。我们总是在手机的快速中了解别人的片段故事,指不定现在就需要这样的审视,他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有人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考虑是否考研,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早了很多,虽然自己也开始小小“怀念”大学的生活。到现在这个冬天,上课的时候有人带上四级考卷、有人带上笔记本记上课内容,还没有我在大三课堂里看到的,上选修课一大片带上公考教考考研材料的情况。也有很多人,刚刚第一学期,或者6月份,就选择了转专业。我们来倒推一下,考公,越高学历越吃香,考研,能提高学历;或者另一条道,转专业,找工作更有优势吧也许。
也许是认为专业的作用不是很大,也许是认为在今天的所见所闻和收获才决定未来。所以…一个好的起点,能抓到当然愿意。但是现在
我却没有那样的勇气去改变什么。自己现在的道路,还好是我喜欢的;至于未来的考公,就我之前高考的“测试结果”,能不能以书面考试的方式,经得起复习的漫长,不急不躁地考试,甚至,之前的考试信息能不能找全?这些都是确实的问题。教师资格证1月5日左右考试,这是指大二能考还是大三能考?
这些是百度出的,葛优瘫的资料。
季春生,这个男人不仅在个人仪表糟糕,而且行为举止也惹人鄙夷。这个角色的传递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自我奋斗,获不获得成功也没有关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一个90年代的社会废物。
这样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但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他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90后身处的成长环境,正经历空气污染、数次地震、房价高企、就业困难等种种压力,他们通过互联网得知全球范围的动态,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风险社会。跟其他年代寻求外部扩张不同,90后知道外部扩张是要承担风险的。并且,他们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为扁平的家庭和就业关系,对他们来说外部扩张不是必须的。他们更经常谈论的是“我”,是“成为我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们把负面情绪、犬儒的理想释放在网上,而在日常生活的这个“我”,似乎跟互联网上的那个“我”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共用一具躯体的两个不同灵魂。但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内外统一的青年人——我就是我,我是一个完整、独立,并勇于为自己发声的个体。
这批内外统一的年轻人乐于做自己,不需要扮演别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承认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而活,接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与自己和解。
“我觉得躺着什么都不用做的状态挺棒的”;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以前,内心迫切希望当一个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也会羞于开口吧。
我们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励志名言,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这样绝望特质的发言,是青年人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的“丧文化”的崛起。
这些形象既不代表犬儒主义,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没能力、没智商的“废物”。他们都表达了沉浸青年人,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固化的阶级的绝望。
然后,我又搜索出“犬儒主义”的含义,嗯,还是要知道的。
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括弧,对,就是这么绕口。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说一套做一套”形成了当今犬儒文化的基本特点。“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
犬儒思想并不带有自我罪孽感。在它那里,怀疑正统成为一种常态思想。无论从认知还是从道义来说,不相信都是常态,相信才是病态;相信是因为头脑简单,特容易上当。犬儒思想者也不再受恐惧感的折磨,因为他知道人人都和他一样不相信,只是大家在公开场合不表明自己的不相信罢了。
它是一种对现实的不反抗的理解和不认同的接受,也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难得糊涂”。犬儒主义者意指并不真傻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地装傻。既然我没法说真话,那么你要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我不这么说也得这么说,由不得我心里想说什么。我照你的说,不见得有好处,但不照你的说,说不定就有麻烦。我知道我照你的说,你未必就相信我,未必就拿我当回事;但我不照你的说,你肯定会说我不拿你当回事。既然你要的不过是我摆出相信的样子,我又何必在说真话上面空费心思!
其实世界仍然斑斓,没去过的地方仍然吸引着每一个还未到达的人。旅行、读书、运动,这些美好不是我不觉得他美了,只是没有时间——有的时候真的没有时间,有的时候不知道要做什么,更没有该有的心境去让我重拾好奇了。暑假,我还是先把该考的东西考掉吧。更何况,我又不是没去过想象中的远方。
也许,嘴上心里说着不要、没什么的,大学。真正经营到现在,才意识到,其实也把他当做了终点。那终点之后的路呢?
嗯。
包括双学位,也是在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但是他不是强制,自己衡量后觉得,连别人都说不怎么样的,就算了。有了好奇只需要一时的冲动,没有好奇会纠结到放弃。
我们都喜欢能引起好奇心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不是说不好奇就可以逃过的。不说什么真相往后走的后真相,黑客的存在才最可怕。现在没有人敢说黑客的侵入,因为我们本人都快被绑定在网络上了。
1月25日 亲友几年难得的大聚会,仍然有人没办法来,大家在跟几年前酒店完全不一样的家里吃饭,大家开心就好,也许开心,只是借此机会见见人。一直以为亲戚之间关系应该很好,殊不知在现在这个连父母都要被疏远的时代,远房亲戚不用说,近一点的,关系没有空去经营,就等于没有。
跟自己的长辈争家产这种事情,去索取平均分的部分那还好,但是再多就显得吃软饭了。平常漠视,这个时候来,太过分。但是如果这样去比较,在自由的大学校园里,我们还愿意跟我们有较大代沟、又熟视无睹的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吗?况且,真的熟视无睹吗?
5.1 23:07
正面思维
他就是想讨好嘛
他就是想顺从嘛(不过也太……客人打扫也应该知道了呀)
她却是精神绷得
太紧太紧了
有些话真的不能说了
他也是有点
合理阐释事实变得特别重要
反正又回来了嘛
一直想着要把事情做清楚,我有点像,也有了强迫症。
现在貌似还好,没有那么执拗了。最近一次回去,能明确感觉到他们讲话是有逻辑的,还是会在把事情想清楚这件事上花费一段时间。明明一句话说完了,但两分钟后还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10.2 13:37
有的时候怀疑
父母怎么不怎么讲话
不知道怎么跟我交流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知道
这个年龄的人要给到足够的自由空间
自己只留一点
希望这一点能被看到
只有真的到了这种位置
要照顾下一拨人,甚至说教 授 的时候
才会有一种一个人扛
扛不动
又觉得能让他们更好
嗯,这样的感觉
11月25-26日,参加校媒论坛,一天就像是梦,听到了很多想说但做不到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像是被放在老家,看着他们办各种事情,我在旁边感受氛围,却又离家很远,无助,寻求温暖的感觉。黑夜里的炊烟,就非常温暖。你知道这也是家,也很美好,但是不想久待,觉得不现实,急切想回到熟悉的家。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除非是他已经严重到不得不面对病症了。”
不再好奇,有人把他另外解释为,俗气。俗人有俗气不是应该的吗,俗人即素人。有俗气,一定程度上也对应着成长。俗气第一步,适应环境。适应了地域的差异,以及新的环境,每学期再多适应一下新的作息和不同的老师,剩下的时间,就想挑好的来品味,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一带而过算了。很多所谓的新奇,到最后都能被总结为“套路”,看腻了就不想去接受什么新的老的了,人就自然的葛优瘫了。在看似平静的宿舍里,其实也隐含着各自的小想法。如果大家都是从长远角度看问题的话,那么有人执迷摄影、有人接受学生干部的工作,有人自有创意,有人亦步亦趋、而还有人,需要这样的心理梳理以及多去走走。
之前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我知道,很多人的想法,至少是同龄人之间的想法其实都差不多,想法和做法,只要有良性的交流,就能够彼此了解。因为差不多,我们才能和谐相处,一个年龄,无论喜欢什么,都有类似的心智。
自以为遇见了所有新鲜的东西,也知道兼职什么的其实都还没经历,当我在想要不要去兼职的时候,宿舍里面,打印店小卖部早就开起来了。驾照也没考完,啊呀说到驾照,需要脚踏实地。与其想着现在状态不好,过后状态好再弄,现在想,一鼓作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年过去了,新鲜点已经没有,我需要做选择,选择做哪些事情,有意思——是我喜欢的;有意义——是有实际收益的。继续尝试,浅尝辄止,不做选择。
恋爱,很遗憾我还没有尝试过。初级阶段应该是一对一在一起吃饭看电影什么的吧。有人说恋爱也是一种依靠,不再好奇的人好像都想要回归家庭寻找依靠。那对我而言,能找到的所谓依靠,太多了啊,全在手机里。我对于要担负另一个人快乐、忧愁的事,更加谨慎吧。我不想沦落到那种,上电视节目去争吵谁对谁错的下场。括弧虽然夸张但也只是戏剧化了。
5月26日0点,其实是5月25日
“爱情的感觉有着一份无奈吧”
6月10日23:11
“爱是什么
爱情玩的时候是依靠的锦上添花
变成婚姻重心转移需要雪中送炭了
爱是闲下又想不到的时候
做出相信是冥冥之中才会想到的”
那个谁,王姓巨星曾经讲过爱情观,好自然啊。
但各种事实已经告诉我,你以为的谨慎,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杞人忧天,直接说不太想交往就好,但也不是……当一旁的男男女女在讨论ta是不是自己菜的时候,我还是先去认识下自己再说。
你知道二女一男同处一部门,然后男生不是头的尴尬感受吗?女生作为部长一直在努力协调,我又很想帮忙,有些事情我可以出谋划策的那还好,我没有那么强的负罪感,但是一旦有一点点事做不好,我就会觉得是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呢。在现在这个,貌似女生依然很弱势,需要男生去保护的年代,我还是没办法很好地起到保护的作用。
一边,是女生潜藏的需要保护的想法;一方面,又是男女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趋势,又让我对一些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自己不亏心,又能有做事效率,对方也不会觉得亏心。
这个尺度,还是需要默契。
好了说到默契,如果不再好奇了,能保有一份跟身边人的默契,也是一件好事,幸好有,虽然没有在日记里写过,但是,还是很难得。
我在回想,今年我们对什么还保持着好奇,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还在持续看什么。嗯,我断断续续,一直在看一些台湾的政论节目,其实这也不算今年才开始的。只是在加速器开始各种封堵的情况下,我懒得去找别的上外网方式了,觉得要想知道一些不同的观点,台湾媒体也还勉勉强强吧。越是限制,越是好奇,这倒是没怎么变过的东西。
最近(很遗憾好奇的东西我只能想起最近的事了)玩了个书信APP,简单来说就是真的写信的APP,发出去,对方在4-8小时内才会接收到。慢慢回的感觉很好,不过我看出设计者自己写的灌水内容了,装的永远不会是真的啦。
有人喜欢探索别人的秘密,“朋友”发来的秘密挺想知道是哪个朋友;我也不是每天都要写日记,累了就歇有想法了就写,有很多心情,是要记录,但是过去就过去了。
5月5日22:32
有事情再写日记
什么事才算得了有事
虽然不再好奇,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理解了很多,原来,以前那样只是算会念的词汇和句子。
比如
brunch早午餐:周末真的没有办法早起,否则会很累跟上课一样的怎么能算是过周末
狗咬狗:两个都没有理的人在争论,除了是戏就是一地鸡毛
接地气:了解你身边的情况,不要只通过你喜欢的账号,和你认同的媒体
各有态度:每个人不同价值观,要怎么达成共识最重要
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是谁?我最叼诶
心得,或者体会:心里真正得到的,身体真正会意 的感受
还有很多啦,其实自然地去适应你眼前看到的,好奇可以当做甜点。
幸好手机照片,以拍摄时间命名,才让我记起下面这些时光,这么仔细的时间点
1月11日11:25自己家乡的海湾之前都没去过
4月23日18:35福州城高楼林立
6月19日下午 常用的二维码可以很好看,摩拜ofo618PK
10月5日14:30:00 步道原来依山而绕
10月14日12:49 小米之家,喜他的人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