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卫平
今年春天,终于了了我心中的一个夙愿。
像今年春天的姗姗来迟一样,远离故土的我也终于如愿以偿,迟迟的回到母亲身边,迟迟地给母亲做了一回饭——每次回南探亲,总是匆匆来匆匆去,母亲不但不让我做饭,还要亲自下厨,临我走时,母亲总说你连最爱吃的家乡菜都没有做全呢,就又走了。想起来每每有点内心愧疚:出来工作三十九年,我没有给母亲做过一顿饭。
母亲今年九十五了。老人家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就叮嘱我说,卫平,你要年年回来看我啊。就是一年一次,你也看不了我几次了。说得我很辛酸,眼睛里泪水直打转,差一点就掉了下来。我知道,是母亲嫌我远,年年过年家人团聚,就我回不了家,也是嗔我只顾工作忙,回家次数少,住的时间短。我说我会的,自此我一年就回家一次,报社工作忙走不开,我就趁春节十一小长假回。母亲耳朵有点聋,听不清电话里的说话,我就坚持给母亲写信,现在写信寄信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我还是坚持着。就是每次回去想给母亲做回饭,都给母亲拦住了,你回家就几天,油盐酱醋都摸不着,别瞎忙活了!
今年春天,我终于如愿以偿,退居二线的我终于有时间带着媳妇和孙女回老家小住了。一回家我就宣布由我来天天买菜下厨,让母亲享享天伦之乐。
第二天我就自己上菜市场买菜了。每天十点四十五分,我看着表,准时打开煤气灶,开始给母亲做饭。母亲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六点起床以后,要去东州公园或者烈士馆陵园散步活动,回来后才吃早点,择择菜。中午十二点出去和邻里街坊打长牌(纸牌一种),四点半以前回到家。晚上看看电视。她爱看上海电视剧频道的连续剧,虽然听不见,但她看字幕。她小时候上学成绩是很好的,上的是私立女子高小,当时是很前卫进步的。天天看着表做饭,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我们兄妹上学,母亲就是天天看着表为我们做饭的,她知道她的孩子们放学一回来就饿了要吃饭的。我们姊们多,为了给我们兄妹做饭,有文化的母亲放弃了建国初参加工作的机会,那个时候高小的文化程度比今天的大学毕业生还吃开的。母亲就这样看着表一顿一顿做饭、一天一天把我们兄妹七个拉扯大,一个一个供着上了学,参 加了工作,而她一年一年老了。
虽然是我做饭,不会的还是我请教她。毕竟出来几十年,没有做过家乡的饭,老家菜市场的菜又特别多,水产就分河里的、长江里的和海里的,虾就有河虾、长江虾、海虾,有青虾、条虾、龙虾、对虾、红芒子虾、竹节虾、基围虾、老实虾……都是活蹦乱跳的,在她指导下我学会了醉虾、炝虾、汆虾、炒虾、红烧虾、鸡蛋炖虾、虾仁炒鸡蛋、虾仁馄饨、大虾豆腐汤、豌豆虾仁番茄青笋汤——让母亲顿顿换菜谱,吃得不重样,吃得新鲜、营养、健康,那是我的心愿!
母亲把亲情看得很重。我们兄妹和睦,从不争吵,母亲心里很是高兴的。说起来我大姐已经七十多了,因为有母亲,我们都不觉得她的年龄已经进入老龄了,兄弟姊妹们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母亲呢,能自己干的洗洗缝缝,她都自己干,说要活动活动筋骨。她的视力很好,现在还能穿八号绣花针,自己还不时缝缝这补补那的,手脚闲不住,她说这都是给我们兄妹们做衣服、棉衣、鞋做的。母亲年年要给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烧羹饭,祭祖,还有作飨的仪式,要买好多的菜。小时候我只觉得烧羹是个好日子,有好的饭菜吃。今年清明,也是我到陕西以后第一次清明时节在家,我又一次看到了母亲的劳作。她早早就开始忙碌,买了锡纸,自己做手工叠纸元宝,有金色的、银色的,叠了几大袋子。祭祖、作飨叩拜以后,在盆中焚烧那纸元宝,在家祭祖的家人围着那团燃烧的薪火,一家人的亲情、一脉相承的神圣……让人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一个月多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看着母亲开心,我也就很高兴,我不让母亲做饭,她却时不时的拿出家里她自己动手做的香肠、腌的咸鱼来、还给我泡木耳、香菇、豆腐衣,好让我少买点菜、歇歇精神,又悄悄跑小超市给我买啤酒——我“抗议”了一次,过了几天,她换回来的一箱啤酒还没怎么动,她又去小超市了!有九十五岁的母亲为儿子买啤酒,想想真的感到当母亲儿子的幸福!世人有多少“子欲养,亲不待”的遗憾,让老人颐养天年是我们当儿女的责任啊!掰着手指头算算回陕西的日子,我和母亲约定,以后我每年回来给你做饭,你就高高兴兴当佘太君,到百岁挂帅再出征!
母亲高兴地笑了,笑得很是慈祥!
本文写作于2013年06月07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