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司内网看到了一篇深度文章,它主要阐述了人类1500年来的发展变化,当将时间拉到这么长的维度去纵览人类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科技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
如果将一位处于1500年的人带到1700年,他也许会对社会呈现出的进步感到好奇,但如果将一位1816年的人带到2016年,他也许就好奇不起来了,很有可能是被吓尿。
比如拿出智能手机就可以和远在大洋彼岸的视频通话,天上会飞过速度超快的飞机,人类还可以乘火箭进入太空,当站在高铁旁边时一定会被那种风驰电掣所震撼。这些场景是在1816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同样是相隔了200年,最近200年人类所取得的进步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研究人类科技的发展史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当一种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人类会表现得非常的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很快熟悉这种技术并习以为常。
在上世纪初,电力刚刚普及,很多商家在出售商品时都会宣称自己采用了最新的电力技术,这既是一种时髦,也是吸引顾客眼球的一种方法。
随着电力技术越来越普及,很多的商品都使用上了电力,这个时候在顾客的心目中能使用电已经是一种标配,不用电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其实,看过去20年的发展,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现象,在上个世纪末,移动电话还是非常稀罕的,但现在基本上是人手一台,不会使用移动电话的人一定会被视为另类。
展望下一个10年,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也会遵循同样的规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奇,过了几年之后就迅速普及开来,人人都会习惯它。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给普通人的感觉基本分两种,有人觉得它离我们很远,有人觉得它很可怕,搞不好就是人类的末日(可以参见此长文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864852)
我个人观点是强人工智能会不会是人类被它完全替代前的最后一个发明,这一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工智能的普及不会离我们很远,在10年内它就会像现在手机一样成为人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的东西。
以下的场景也许就会在10年内出现:
1)大量精确计算的工作绝大部分都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比如出纳,因为人在这方面完全不能和机器竞争。
2)家庭机器人会非常普及,我们会从一开始的好奇到逐步适应,最后会完全离不开它。也许以后统计家庭成员时会加上一条:你们家有几个机器人?
3)现在我们决策时主要依靠自己的思考,以后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决策时重要的参考,也就是说当你拿不定注意的时候,可以转头问问身边的机器人,它不仅会告诉你答案,而且还会给出详细的理由。
万物互联
过去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十年,它实现了人与人无时不在的连接,接下来的十年则是地球上更多物体的相互连接。
这些海量物品的连接会让信息的共享传递更迅速,所有的物体也因此具备了某种程度上的智能,智慧家居,平安城市都会成为现实。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空中飞行
说到自动驾驶,我曾经听到一种观点是它不可能在中国落地,因为我们的国情和国外不同,我们的路况非常复杂。我承认目前的现状的确如此,但不是说自动驾驶就因此会被中国排除。
事实上,让机器自己驾驶相对司机来说有非常多的优势,它不会疲劳驾驶,更不会酒驾。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还有一些不完善,安全性也没有被完全保证,但这是一个大趋势。
这就像火车刚出现时也是被很多人嘲笑说没有马车快,但火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而马车则永远只能跑那么快。
另外一个趋势我觉得目前的汽油汽车会被电动汽车完全取代,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原因嘛也很简单,一方面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这也是人类控制污染的必然选择。
还有一个趋势是我们会突破目前交通工具的限制,现在我们上下班主要集中在公交,地铁,私家车等,以后人类会充分利用天空的资源,在低空中飞行会成为一个常态。
以上是我对未来十年发展趋势的一个基本判断,相信有些人也会有类似的看法。那么,如果这些趋势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现实的话,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顺应这种趋势呢?
首先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要主动进行调整,不应该对已经能看到端倪的趋势有抗拒心理。从本文开头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在一种新技术从开始商用到成为非常普及的一个生活标配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会产生出来,而且是越早主动拥抱这种趋势,我们的机会才会越多,否则当它已经很普及的时候,竞争就会非常激烈,且利润率也会非常低。
其次我认为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前来看具备这种能力貌似还挺时髦,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它会迅速成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我之所以将数据分析能力作为重点提出来,因为无论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还是万物互联,它们背后都会有大数据的支撑,而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是要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
现在我们熟悉的滴滴打车,它就充分使用了大数据分析的预测能力,比如在对天气状况,当前的时段,道路拥堵情况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系统就会对未来某个时间段的用车情况进行适当的预测,基于这种预测,系统就会对当前的车辆进行优化调度,目的只有一条:让乘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叫到车,司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到单。
这种思路我也准备应用到工作当中,我目前主要是做一些公司已交付项目的运维工作,传统的运维都是非常被动的,出了问题我们才知道要去解决,当客户通知我们的时候,其实满意度已经下降了。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将大数据分析的思想运用到运维工作中来呢,如果能开发一个数据分析工具,它能对客户系统中采集汇总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无论提前预测的时间有多长,哪怕是提前半小时通知,运维工作就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次前沿科技的高峰论坛,在展台上我和一家专注于运维的公司进行了沟通,发现他们做的运维解决方案看起来比较完善,对很多开源的工具都进行了二次开发,但整体来看还是停留在被动运维的阶段,并没有实现从被动运维到主动运维的跳跃。
以上就是我对未来的预判以及想做的事情,既然是预判,不同的人就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最后用一句话做个总结:预判未来不牛逼,能为自己的预判从现在就开始积累,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