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解但不支持之一——我不喜欢这种“居高临下”的对待
我这个人本不爱看电子书的,但是之前有一段时间为了打发路上的时间,我专门下载了一个余秋雨的《行者无疆》的 txt 的小文档,专门用在无聊的路途中打发时间。到现在这本电子书我也没有看完,还是喜欢随身携带一本纸质的书。但是我至今记得其中一篇小文——是关于斗牛的,题目叫作《只因它特别忠厚》,现在我每每读到这句话,都有种想哭的冲动:
万千动物中,牛从来不与人为敌,还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神,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成无限的驯服。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记得儿时在乡间看杀牛,牛被捆绑后默默地流出大滴的眼泪,而这流泪的大眼睛我们平日又早就熟悉,于是一群孩子大喊大叫,挺身去阻拦杀牛人的手。当然最终被阻拦的不是杀牛人而是孩子,来阻拦的大人并不叱骂,也都在轻轻摇头。
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然而即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比赛,不该苛求。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人和动物是永远无法对等的,即使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种动物,但和其他动物相比,我们总是喜欢在前面加上“高级”两个字,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对待而不是相处,就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生杀大权掌握在“高级动物”的手中。对于此,我们没法说些什么——这就是生态圈,自然的运作,本身就是残酷的,更别提生活了。不能说杀了牛的人就是坏人,我们都有所谓的生存之道。我记得《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的辩题是:得到一颗高等生物的蛋,是孵化它还是毁灭它。黄执中老师的一段关于“好奇心与安全感”的辩论很是精彩,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期的视频,但我现在想提及的是里面大王说过的一段话——“她首先设想外星生物蛋是一种高智商生物,会在智商上碾压低等生物,而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恐惧,不知道可能会带给我们惊喜还是恐惧,因此她的观点是一定要毁灭那颗蛋"。所以你看,有时候支配我们做出决定或者选择的,不是基于已有的事实或者证据,而是我们的想法、看法。我们认为这样合理,所以我们这样做了。就算已有的事实是牛忠厚,牛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因为我们认为“斗牛”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目前我们又是这个地球上绝对的“碾压者”,所以,就这样做了——总有一定的出发点所以也是无可厚非,因为码字的今天中午还吃了新鲜的牛肉所以更无法苛责别人的行为—因为本身是人,所以理解;更因为是人,内心却也不愿意支持这种行为。
2. 理解但不支持之二——我讨厌这个世界来者不善的揣测和误解
有一次坐地铁去火车站,拎了挺大的一个行李箱,又没有自动扶梯,我生拉硬扯地移动着我的箱子,实在不行没劲儿了,就在台阶的中间歇了起来,然后突然就过来一个男的,一把拎起我的箱子,就往台阶下走,我当时愣了一秒,便也赶忙跟着走了下去,他帮我把箱子放在地铁候车的门口,我了然后,对他道了谢,他便走远了。那时的内心是极度羞愧的,因为在他没有跟我沟通,径直将箱子拿走的那一刻,首先反映在我心里的是“他要抢我的东西跑了”而不是“他想要帮我”,我极度讨厌那个时刻的自己,那个内心对陌生人充满着来者不善的揣测和误解的自己。总是看到小孩被教育”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出门在外不用随便地”和陌生人说话"······反正总之,我们最后被潜移默化了这样一个观点:陌生人接近你的意图不是好的。在面对陌生人上,我们有了先入为主的评判,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这个评判是基于“人性本恶”而不是“人性本善”。
的确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也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事件供人们进行说教时的依据。都是为了不出事儿,为了安全,所以我们得理解——行于世间,小心为上——可我却有些不想支持,在有效”自我保护“的同时,我们能不能下次再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一句话是“你好,陌生人。”?在不知道任何关于对方的情况的前提下,保持一种善意,会不会,就像那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 理解但不支持之三——我有颗不忍的心,但仍旧选择了拒绝
有一次去书店,碰上一个英语机构的推销员。他第一次问我“对英语感兴趣吗?”我说“不感兴趣”,随后我在一排书架前转悠,打算搜罗一些感兴趣的书,他第二次过来问我“喜欢英语吗?”我摇摇头说”不需要“,过了很久之后,他又来了,第三次直接跟我介绍“我们是某某机构的,请问你······”因为我已经工作了,非学生,目前也没有出国或者考证的打算,于是在他还没有说完的情况下我将其打断,再一次拒绝了他的推荐。后来,当我转悠到其他的书架的时候,他又出现在我面前,还是重复那一套说辞,彼时我想,直接的拒绝都已经没有用了,那好吧,我只能将目光从当下正在看的书中挪开,注视着他:“这已经是你第四次问我了,我真的不需要,谢谢,你去问别人吧!”我以为当我强调了他已经在我这里做了四次无用功之后,他终于能够明白我并不是他的目标人群,应该去寻找其他的潜在客户了呢,谁知道他竟然说:“是吗?都四次啦?我都不知道,那你就帮我一下忙,填写一下这个单子吧······”话里充满着他的恳切以及他是多么需要我帮这个忙。搁以前的我早就提笔完成这个举手之劳了,但是最近饱受垃圾短信侵害的我,残忍地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我理解他工作的不易:费尽口舌每天面对各种冷漠的对其爱答不理的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只为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以达成任务目标。虽然工作不一样,但有时候我的工作从某些方面来讲和他倒也蛮像的,所以我对其倒也感同身受。
但是我终究没有以实际行动去支持他。原因如下:一,我并不是他的潜在客户,就算日后给了我更多的信息甚至优惠政策,因为本身不会涉及此方面,所以肯定转化率为零,相当于浪费了双方的精力与时间;二,我觉得他的工作方式有问题,像这种无头苍蝇似的“扫楼式"寻找客户的方法,实在不是上上之选,”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的调研,确定好精准的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城略地”,才是有效率的做法,如果这次我因为不忍他的努力而填写了单子,那能保证每个人都这样做吗?能保证他今后仍有源源不断的单子吗?人们的忍耐力与同情心是有限的,唯一可以让他在这个工作上持久的,不是消耗别人对他工作的情感上的理解,而应该是他与日俱增的能力。他该想的应该是如何获得与提高自己,而不是如何消耗——梳理出已有方案的漏洞,提出改进办法,我好想把这个想法告诉他。
这是一种向人们推荐英语机构的工作,但是请不要把安利变成了求助——让别人不是因为对产品理性的需要而是因为对你工作的辛苦的感性理解而进行的选择——可能结果是你想要的,但不能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个原因,至少在我看来,是可怜且可悲的。不想辜负你任何的努力,但同时也想告诉你,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行之有效的付出才有可能出现回报。而如何行之有效,才是当下我们每个工作的人,都需要思考的。
所以我最终没有填写那张单子,理解但不支持。我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最有效最正确的工作方法,不是依靠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不是依赖消耗别人的感情,而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在他人心中构建起信任的基石。
生活中有很多种情况和现实,我们无法直接给出对与错的判断,对于很多事情,可能大底都会处在这样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理解且支持;理解但不支持;不理解但支持;不理解也不支持。我们究竟走哪一条呢?不知道哇,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我能想到的是:在每一选择前,请你怀抱一个美好的心愿与善意,三思而后行;在每一选择后,请你明晰,人生没有一个选择不要付出代价的,你选了东边,自然就顾不上西边了。就只是希望,在最后,你可以看到你想看到你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回头再看的时候,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这广袤的天与地,是堂堂正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