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岁21,再过些日子就22周了。22年,如果不是今天遇到这本书,我都没有体会到自己活的如此“糙"。
我是一个对吃最不讲究的人,在我认识的所有人里,没有人比我吃饭快,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练出来了这功夫,在学校餐厅和同学一起虽然吃饭时,经常是同学的饭碗刚刚吃平,我就吃完了。而且,我对吃有多无所谓呢?我在大学的时候参加实习活动,去支教过一个学期,虽然我支教的地方还不算山区,但在城里长大的要在那里带一个学期确实是种生活体验。我记得,村子里夏天的时候,苍蝇会特别多,真的是多到难以想象,我们吃的包子里有时候就会吃出苍蝇,但是,那么多人要吃饭,就只有几个阿姨做饭,所以,是可以体谅的。在支教的中途,好多同学忍不了这里的伙食了,纷纷买锅开小灶自己做饭吃,后来教职工餐厅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支教点有五十个左右的支教生,可以说每年都是靠支教生撑着的),而我当时一是不太会做饭,二是觉得如果有人能吃下,那我也可以。虽然这种心态在这种环境下是好的体现。但是,大概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这样的心态,我平常跟朋友家人吃饭也很不讲究,有的时候,在一家餐厅,朋友会吐槽这次的餐盐重了,或者是哪个调料的味道差了一点。而我是根本感觉不出来的,从前,我虽然知道自己在吃方面的不拘小节,可也从来没有在意过。
可是,看到蒋勋老师谈到“吃”的生活美学时,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不仅吃起东西来,速度快,“狼吞虎咽”,还不懂得“吃”的平衡感。
我是很喜欢吃甜食的,这大概也是我心情总是特别好的原因吧。我也喜欢吃辣,可是我从来没有在特别开心,或特别难过,想大吃一顿的时候,去体味一下“吃”中的平衡感。而是,就一种口味的各种食品吃到让我对这个味道感到腻。
从这一点也许可以感觉到自己有一点“较真”?还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吃”反映出的我的性格。比如:前几日,我邀请几个朋友一起来家里吃饭,因为他们还没放假,我总觉得在学校伙食不好,也吃不到肉食。所以做了四盘菜,一盘是炒肉,另外两盘都有肉做辅料,只有一盘没有肉,还切了一盘特别好吃的火腿。可想而知,肉我们当然没吃完。
看到这里,想到有时候,在生活中,别的方面,我也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甚至还有一种“一口气走到底”的感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但是,今天,关于“吃”的品味,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应该慢下来,尝试着学着去品尝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