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睡着了。”坐在旁边的同学用他的双手在我眼前急速摇晃,我骤然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还是别睡了,一会儿说不定老师要点名,继续睡的话很容易被点的......”他在我的耳边絮絮叨叨,可我还在为从梦境状态逃回现实世界而挣扎,大脑还处于混沌之中,那些贴心的话语就如同那飘飞的柳絮,拂过我的脸颊就消失不见了。使劲揉了揉太阳穴,用纸巾擦了擦因为长久使用没有清理导致污渍附着于其上的镜片,我挺直身板,继续看着摊开的课本。没过几秒,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使我心烦意乱,读过的信息在脑海里只停留了两三秒就继续它的未知旅程,似乎是在列车中转站换了一趟车。我感到有些泄气,往后一靠摊在了长椅上。
拎着大包小包,穿过机场的长廊,透过长廊旁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飞机停在机坪上,我对这一切都兴味索然,下飞机起踏入机场的那条通道、通往行李领取机的固定路线、告示牌上不停流动着的航班动态,或许都是因为过度的熟悉蔓延生出无趣,最后竟过渡到颇有些厌倦的缘故吧。在我身上流动着的唯一的意识就是:我又回到了这里。拿上行李,坐上大巴,来到酒店中转;接着坐上出租车,体验了一把久违了的横冲直撞、风驰电掣的快感;最后到了学校,抬上行李,收拾寝室。机械化的流程消磨了我一开始到来时的新鲜感,只是没想到到最后它连一点儿仪式感都没留下。
那天晚上,不出所料,我并没有履行早已在心中定下的计划,提前睡觉。我延续了在家中自由散漫,无所顾忌的晚睡习惯。当然了,与学校生活相比,家里的生活总是会慢几拍的。在家的早晨,直到阳光从窗户钻入,稍稍温热了被子,这才宣告了我度过了冰冷的黑夜,慢慢醒来。白天的时光既宝贵又闲适,看看书、听听音乐、出门逛街、见见朋友、做任何之前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而不是要遵照严格的课程表从一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听课、做笔记、做作业。晚上饭点通常会比在学校里晚一到两小时,相应地,晚饭后的计划也随着时间表变化往后推。入睡的时间毫无疑问地推迟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踏入了一座慢节奏的城市,没有严格的上班作息规定,街道上也没有匆匆行走的身影,有的只是日与夜缓慢的交替。时间没有被贴上昂贵的标签。
我强忍着倦意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因为一看表,离上课开始的时间所剩无几,不得不加快了动作。迅速地洗漱整理一番后,火急火燎地赶到了教室。“还好,压点,没迟到。”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上课没躲过多久,强大的倦意如同呼啸着喷涌而来的洪水般,刹那间就把我淹没了。
我知道,假期就是一个恶魔,它还在控制着我。它影响我的生物钟,我的日常习惯,我的一切关注的器官。我幻想着迅速挣脱它,给它来上狠狠的一脚,然后宣布自己已经归来,信誓旦旦地喊出热血口号。不管不顾地重新投入到单调的奋斗生活,因为,在学校的时间,看上去已经不太多了。
我猜想,几乎所有人刚踏入大学校门,心中都塞满一团的激情、热血、好奇等类似的情感吧,希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可大学实在是太大了,像大观园似的,什么都有。此时的我们,是穿梭在葡萄园里的采摘者,目标就是从千万颗葡萄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那一颗。有的人选择了学习,毕业之后当个研究生;有的人选择了社会,用工作证明自我价值;还有人选择了社团活动,大学里的每一天都沉浸在接连不断的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也有人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情,用一天天的浇水和培育于四年后结出最丰盛的果实。然而葡萄是有保质期的,它会随着时间流逝脱水腐烂,那些拥有它珍重它的人,定期给它晒太阳,给它浇水,好好呵护它,才能够让它始终新鲜完好如初。可是在现实当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很多人都没有好好照料自己的那颗葡萄,直至走了很远,才发现它已经缩水干枯了,又得去寻找一颗新的葡萄。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找到自己的那颗葡萄,就茫然地离开了。
考研的同学早已忙着抢占教室,报名各种考研班;意欲出国的小伙伴也提前很久将雅思托福资料抱在怀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背诵......忙碌使他们面色憔悴,睡眠不足在他们眼眶下写上了黑色的印记。但是他们自己,眉头坚毅,目光坚定,执着地重复着早出晚归的习惯,复习着在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他们在追求自我目标的道路上一路前进,当他们那匆忙的身影如同黑夜中的蝙蝠般掠过我的身旁时,焦虑和羞愧让我面颊发烫。
有谁不想成功呢?就算是那些注定不会成为大人物的人,也曾对着自己喊出过“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口号吧。没有人想输,至少没有人想输的那么彻底和卑微。其实,就我自己而言,和他们一样,在一开始,我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虽然没有中心目的),幻想着自己可以沿着它一步步前行,无论快慢都没有关系。可后来,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诱惑,我渐渐地丧失了判断力,也丧失了方向感,陷入到一团迷雾之中。(学习?社团?出去浪?打游戏?)
“不知不觉也已经21,说年轻不年轻,还是有些脾气,依然缺根神经,盲目讲义气。只是受点伤,都不足为提。浑浑噩噩也已经21,谁来来去去,都好像麻痹......”每当听到《21》那略带伤感的旋律,我的心就会像被针刺一般阵痛。21岁的我们,已经不年轻,该迈向未来,承担责任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处于迷茫和徘徊的十字路口。总以为,按部就班地将任务填满我们的每一天,就是充实。“充实”的每一天让我们变得机械和盲目,好比一只行尸走肉,目的只有把活人变成自己的同类,仅此而已。“出发了太久,忘掉了自己当初为何要出发。”连绵的流动着的时间像注入我身体的一只镇定剂,压抑了我们对于自我命运的思索和自我灵魂的拷问。直到有一天,他人的成就、一句打击的话、一个轻视的眼神,击溃了那脆弱的心理防线。我们才如梦初醒,问自己一句:“我的目标是什么?终日忙碌对我有什么意义吗?它只是自我麻痹的麻醉药吗?”
听着赵雷的《理想》,那句“我的理想把我丢在这个拥挤的人潮,车窗外已经是一片白雪茫茫”总会把我拉回特定的时间和场景。父母和我每每谈到我的未来时,我刻意地保持缄口不言的状态,逃避着他们热切的目光。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强调这个看上去十分敏感的话题。当偶然再次被提及时,只是说道:“以后你能过的好就行了。”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头压得很低,恐怕低的可以穿越地板,深入那遥远的地下了。如果我注定不是一个大写的人,至少出于孝心,不要在未来还给他们带去众多的麻烦吧。
仔细一想,现在还不是投降的时候,也还没陷入到顾影自怜的境地,不是吗?前路虽崎岖坎坷但指向依旧明晰,现实骨感冰冷却还没有彻底击溃你。你还是可以爬起来,拍掉屁股上的灰尘,捶捶胸脯,告诉自己:“我还有机会,我还没有输。”坚定信念,迎接每一个充满困难、痛苦的一天。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铃声从顶上传来,听上去有些聒噪。恍惚间,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话语、冲击着我的感官神经。我的眼前闪过一幅幅画面,很快就变成一张曝光度不断提高的照片,最后归于一片空白。
我走出教室,太阳正晴朗,远处的景象清晰生动,空气也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我深吸一口气。“我需要弄懂些什么了。”阳光灼热了我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