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文艺的奶酪

文章系原创首发

第一:我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我错了,请参见第一条。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他对于文艺的认知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他还有一句名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王尔德时常把一对语意相反、相对立的词巧妙地放在一起使用,借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说明某种意味深长的哲理。如果仅仅把他所说的上述两句话理解为一种矛盾修辞手法,简单地纳入到写作技法里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说明文学与艺术的共性与不同之前你至少要对哲理有点感性认识才行。

先举个例子:对于人而言,摄食和排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们对摄食往往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对排泄往往是消极的、被动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食总是津津乐道,对于排泄物却极少大谈特谈。

不幸的是有很多文艺作品的风格与人的摄食和排泄这两种生理现象非常类似,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当人们站在积极向上和消极颓废的立场上斗来斗去的时候,遗憾就发生了:人就像浑沌(1)一样死了。

从上我们可以引出主体和客体。人是主体,摄食和排泄是客体。理论上人是可以将自身的摄食和排泄进行取舍的,但人们为什么不去这么做呢?因为人有自己的意识,如果全凭好恶去任性妄为,只能自取灭亡。但在现实中,人们确实一直在干着凭好恶而任性妄为的事,只是没有将其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将它用在了别人的身上。这种做法不是没有价值,它至少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学与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产物,它们产生于人又反作用与人。如果没有这个反作用,文学与艺术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以务实为主流的世界里,它们成为垃圾亦未可知。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王尔德认为:“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

王尔德说的这句话固然有它自身的问题,但他是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峰之上的;如果现在的人们还不能站在这个高峰之上,那么只能遗憾地说,他们所谈论的文学与艺术不过都是些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以前的东西。当古董欣赏一下还可以,若是真把它当作武器话现在也只能算个收藏品。

文学与艺术实际上是个体与群体,实质与抽象的关系。文学依赖于个人,而艺术则是这一群体精神的社会化抽象。文学是个体精神的一种传达,艺术则是文学精神的外在形式。这就是文学与艺术的不同。换句话说,文学与艺术都是有生命的,文学更像人,而艺术更像是面具、服饰,道具之类。但是把它们当作DNA的两条互相缠绕的生物链也是对的,因为文学与艺术都是在发展的,任何人对它们都没有完美的定义,更谈不上什么共性与不同。只有站在承认历史的局限性上面,这种对文学和艺术的认知才算勉强成立。

但仅凭这些去攀登王尔德的思想高峰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需要哲学、矛盾论、正确批判的方法等等才行。

首先举例来说主、客观:对于一个新生儿人们对其可能存在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这个孩子会长命百岁”;另一个说法是:“这个孩子早晚都得死。”大多数人们往往喜欢第一个说法而厌恶第二个说法,由此可见,主观是人之常情,客观反倒使人不快甚至是厌恶。但是当人们认为主观存在就是现实的时候,王尔德前面所说的话就起作用了。主观的现实主义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可人们却偏偏喜欢。

对于人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也可举例来说:

从生理上,人的摄食和排泄这两大系统是不能调换的,但从精神上却可以!从精神的角度上讲,文学与艺术既可以被人当作精神食粮,也可以被视为精神垃圾。有趣的是人们的好奇心总是驱使他们都要品尝一下才行,这就造成了现实与精神的颠倒。王尔德之所以能说:“我永远是对的”就是因为他在对人类的精神深刻认知的基础上,使他的文艺思想与正确的批判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唯有正确的批判才能在矛盾中发展,唯有正确的批判才能在矛盾中生存。只有承认文学与艺术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才能认知文学与艺术到底是什么,才能有限的认知文学与艺术的共性与不同。(这里要放弃许多现实中的理论,原因只有一个,被人认知的文学与艺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不承认人的主动性,否认物质的神秘性和未知性。)

现在的文学与艺术是什么样的形态,可以引入这么一段描述来理解:

最低的像壁虎一样的爬虫在地上爬,它得时时刻刻打起精神以免被路上的行人在不经意间一脚将其踩死。

次高一点的,有点像太宰治所说的日本的妖怪:单纯且也不乏可爱之处。如:古寺里的秃头妖怪以及只有一条腿的伞精等,大多只是天真无邪地跳舞给酒鬼豪杰看的,于夜半三更之际,慰藉一下他们空虚的心灵而已。至于小人书里画的鬼岛上的那些鬼,一个个的都只是些傻大个罢了,被猴子挠了一下鼻子什么的,就“哈——”一声翻倒在地,举手投降了。一点也不吓人。甚至让人觉得那都是些善良之辈。

再高点的,如同撒花姑娘,神经质似的撒着各种各样的花。

更高的,像被人牵着绳子的气球,高高的飘着,一点也不沾地气。

不过这些形态恐怕也不会存在太久了,随着虚拟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巨大成功,实际上隐藏着更多的传统工作需求的消失,最终会吞噬这种虚拟经济的真正基础——人们的购买力。

自从2006年一些计算机科学家们几乎同时发表人工智能(AI)领域深度学习论文之后,科技界进入AI爆发时代。在可见的未来中,人类不再会大规模发现新的微观粒子或者发现超越霍金理论太多的物理概念,但可以预测的是,AI对人类社会的概念改变会大幅度超越我们目前的想象。

深度学习领域开源论文的好处,只要有一个微小的突破,那么很快,整个AI科学家都会集体性地进行跨越。试想,以后小说刚一写完,它的视频版就可以瞬时完成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以后一个全网络最畅销的电影,就是通过对小说文本转化时的调参完成,不要请任何演员,也不要拍摄任何镜头?原来万亿价值的影视工业,很可能像恐龙一样消失。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现在影视行业的潜规则和未来影视行业的潜规则哪个更厚道些。未来具有不可预见性,还是继续说AI和不远的将来吧。

从深度学习论文批量产生的2006年,到AI在围棋比赛中彻底战胜人类的2016年,只不过区区十年而已。我们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适应了语音识别、自动翻译,未来数年,我们可能也会适应AI绘画和AI视频,而影视行业就如同摄影摄像发明的早期的绘画行业一样,如果不改变,那么只能变成“艺术类”,靠拍卖场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

在1990年代,一个曝光过度的照片就能骗倒许多人——在AI不介入的时候,无论如何拍摄是有成本的,它是有一定门槛的,并不适合向大众推广,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而现在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因为看了剪辑好的虚假视频而深信不疑——AI已经介入了,人们还对此懵懂无知。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更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作假成本太低太低了。迷惑人类的成本因AI的加持变得越来越低,使人们又回到了很容易把幻想和现实混合的时代。

我们常常说今天是一个“影像时代”,文字的阅读与传播力远不及影像。但不知道是不是正因如此,人们的想象力,整体上反而不如从前。就好比读一部小说,你对男女主人公的模样一定会有自己的勾勒,读故事的时候,你“用脑力”创造出来的那些人物、那些场景在徐徐展开,而如果是电影电视剧,那明星大腕网红们的样子,会固化为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从此你不可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元宇宙”(如果可以当动词用)那些人和事了。

“影像时代”本质上是情绪的互相交换。理性带来的想象(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两个元素)在当今变得稀缺。

文字一定是有外貌描写的。描写来自于观察,而观察本身包含着一定的理性。

王尔德说:“我年青时以为金钱至上,而今年事已迈,发现果真如此”。“人是理性动物,但当他被要求按照理性的要求行动时,可又要发脾气了。”

国外的一位资深主编曾总结的文艺产品销量的规律是:“漂亮的比丑的好卖,年轻的比老的好卖,电影比电视好卖,电视比体育好卖,任何东西都比政治好卖……最好卖的是死去的名人。”

现实就是这样,没有金钱和物质支撑的文学与艺术只能去当死去的名人,只有这样人或许会在厌烦了各种欲望的包围之后接触点理性。

现在所谓的一些文学和艺术在未来可能是老掉牙的东西,或许只有人性,才能让读者在报摊或旧书摊前驻足。

“超媒体”与“元宇宙”将为人类建设一个工作、学习、娱乐、社交的新空间,这将是未来生活方式的主要载体,更是一个人人都会参与的新世界。

但用王尔德的话来说:“人生就是一件蠢事追着另一件蠢事而来”。日后生活在“超媒体”与“元宇宙”里的人们会不会比现在更蠢亦为可知,说不定他们对文学与艺术的定义和认知比现在更蠢。

不少人喜欢说:“感恩,遇见”。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既是缘分也是阴谋。

几百年前,莎士比亚从生存还是死亡的角度上写了很多人文作品。他给年轻的贵族男子写了不少诗,现在看来这些诗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临终关怀。

今天女性地位的提高不是偶然的,至少从莎士比亚那个时候对女人的未来就已做好了规划。这种持续数百年的规划到一战的时候达到了高潮,无数欧洲的君主和贵族被送上了断头台。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力量使然。

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而言: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王尔德也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复杂的美。”

未来进化到元宇宙时代,相信是体验,将是一切信息的价值。而女人天生就是为感性而生。

古希腊的审美是以女人的身体为对象的,女人的特质以柔美为主,感情细腻而又复杂,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让她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势在必行。

但是女性地位的提高也不完全是好事,她在享受权利同时还要尽自己的义务。到底这个终极义务是什么,恐怕没有定论,但现在女性创造未来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无疑是女性的红利期,女性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言,“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现在是全民写作的时代,女性写作应倍受重视,时代需求更多的女性从事写作,女性应该成为今后写作的主力甚至是主导力量。

这是因为女性参与写作有助于利用其天生优势突破一些世俗的禁忌,化解真文艺与假道学的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女性的柔美、包容、忍耐等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如果人们对现实中女性的所作所为表示怀疑,请参考王尔德的这句话:“艺术越抽象、超理想化,就越向我们揭示出时代的特征。”

一位意大利的女艺术家曾做过这种实验,她邀请了许多试验者,向他们保证,在她服用药物昏迷后他们可以对她为所欲为而不用负任何责任。结果等她遍体鳞伤地醒来,看完监.控视频之后发现:没有现场工作人员的维护,她可能早就死了。

如果现在的人们不愿承认道德低下是一种常态,请参考前面的那句“我们都在阴沟里……”

唯有批判再批判,一直将批判进行下去,人们才能发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与艺术,什么是真善美。否则这个没有被批判过的“真善美”只不过是欧洲几个世纪以前用于鼓励教徒殉道的美丽说辞。

我们现今的文学和艺术发展如同古代的歌女一般,一直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可西方却早已把女人的每一根毛发,每一根肌纤维都做好了明确的标记。

唯灵魂方不朽!——致王尔德

注释:(1)

【出处】

《庄子》.应帝王

【原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 (1),中央之帝为浑沌(2)。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3),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1)南海二句:儵、忽,虛拟人物。儵,通“倏”,“忽〞二字都含有神速意,喻有为。

(2)浑沌:虚拟人物。“浑沌〞是纯朴自然的意思,喻无为。

(3)七窍:一口、两耳、两目、两鼻孔。

图片来源网络,侵图必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