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的文字总是给我一种淡淡的感觉,很轻很飘很安静,但是冷不丁的又会抓一下你的那种,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有一种空旷质感;又像一个未涉尘事的孩子,描述上细致入微,还充满童趣。
深深被她在《呼兰河传》中描述的后花园倾倒。园里那些花儿、草儿、果儿、虫儿,那些在阳光下极尽舒展的植被、小动物们,高兴怎样就怎样。完全孩童的视角,没有成人世界的好与坏准则,没有条条框框,怎样生长都是合理的。这又何尝不是她最喜欢的状态呢,她的性格也是属于这种自由漫长型的,没有世俗的教条评判标准,她的逃婚、恋爱、不参政,哪一点不是对当时当地的俗条说“不”呢,就是这样一个精神追求极度自由的一个人在与萧军的恋爱长河里,却屡屡委屈压抑自己,以致身心都受到极大伤害,尽管如此,重病在床弥留之际却依然希望萧军的探望。为之心疼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至情至性的人对爱情的投入也是如此飞蛾扑火的全身心投入。
前段时间看她写鲁迅的回忆录,一如既往的淡淡风格,但是明显多了很多趣味。对鲁迅的描述如此细致,以至他的一句话、一个笑容、一个场景甚至呼吸,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细致到鲁迅如同在我的世界里生活着、工作着、甚至高兴着、深沉着,最后死去。虽然是淡淡平静的语言,却让我像个傻子似的笑、暖也让我哭。平静的文字,却如此有力量,当属萧红。
鲁迅真应了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承诺。生时备受青年喜欢,是青年的精神导师,也是实业导师。“民族之魂”当之无愧,锋利笔尖刻画出的犀利的文字不知唤醒了多少浑噩之人,燃起多少热志青年,驱散人们内心的迷雾与黑暗,带来光明。 因其语言的犀利,也不知受过多少愚昧国人以及日本人的攻击与嘲弄,而他比朋友还要坦然面对周边的恶意。三点陪客到深夜再开始工作到凌晨,身负多任,最后56岁逝世,万物同悲,用巨星陨落形容也不为过。当然鲁迅的伟大,当今的小学生估计都知道,根本不需要我多加赘述。
通过萧红独特视角,我们可以见到一个更加生气的鲁迅,而不是总是被捧在云端的伟人。
而我想说的是他生活的哲学性,将哲学延伸到生活,切实的分析生活问题,这是让我佩服的。如儿子海婴吃到不新鲜的食物马上吐出来,在大家都尝了锅里的食物,认定是新鲜的而质疑海婴时,鲁迅另辟新径,去吃海婴吐出来的食物残渣,从而确实海婴并没有说谎。他说“有问题必要是有所凭借的,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另外他对青年的用心程度以及态度让我不由得心生尊敬,对萧红等青年第一次造访的客人会亲自下门口送别并仔细教他们如何辨认门牌,叮嘱他们记住房号,明明自己吹不得凤受不住寒,却依旧如此坚持。只要有客人造访,无论多晚无论病得有多重只要能说话,都会选择陪客,不忍客人失望而归。有青年求助,都倾力相帮,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实业上,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现实里。这样一位居高位却又如此温暖朴实的长者,又怎能不心生敬意呢。
感谢萧红的回忆鲁迅,让我有机会感受到这么鲜活充满生气的伟人。